图文解读 女性与文学——女性作家和她们的女性意识

书名:
一间自己的房间
作者:
[英] 伍尔夫
本章字数:
3721
更新时间:
2023-11-10 16:03:07

文学史上有许多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作家并留下不朽作品的女性,不论是她们能够在当时成为作家这件事本身,还是她们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角色和自觉的女性意识,都是对女性莫大的鼓舞,为女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勇气和力量。

她们的共同特点是拒绝任何一种被定义、被标签化的人生,通过探索的方式——即使要付出巨大代价——去过她们自己想要的人生,去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从而实现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简·奥斯汀(1775—1817)

Jane Austen

“我了解这个世界越多,越觉得我这辈子都遇不到一个我真正爱的人了。我要求太高!”

——《理智与情感》

英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曼斯菲尔德花园》等,其作品内容以乡绅女性的婚姻家庭生活为主,故事描写的都是中等阶层男女婚恋故事的主题。她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她们在追求爱情、婚姻的过程中寻求的独立、平等和强烈的自我意识,都凸显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例如,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富有魅力的女主角伊丽莎白,她博学、体贴、有思想,聪明、温柔、大方,她努力想要打破女性只有依附于男性才能获得面包、社会地位等一系列不公平的社会现实,所以她会拒绝达西先生第一次居高临下的求婚。她是奥斯汀笔下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是一位现代新女性,蔑视所谓的社会规范,讽刺不平等、愚蠢的行为。

玛丽·雪莱(1797—1851)

Mary Shelley

“我无所畏惧,因此拥有强大的力量。”

——《弗兰肯斯坦》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家。21岁时,她创作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小说通过人造人这个主题,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滥用科技的悲剧故事,同时也通过悲剧的形式对父权思想下的价值追求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讥讽。

在玛丽·雪莱笔下,女性是勇敢、善良的天使,并且在男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玛丽·雪莱的母亲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是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著名的女性政论家、作家与思想家。她在代表作《女权辩护》中提出:“女性并非天生地低贱于男性,只有当她们缺乏足够的教育时才会显露出这一点。”认为男性和女性都应被视为有理性的生命,继而设想了建立基于理性之上的社会秩序。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1806—1861)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我纯洁地爱你,不为奉承吹捧迷惑;我勇敢地爱你,如同为正义而奋争!”

——《我是怎样地爱你》

勃朗宁夫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人尊敬的诗人之一。她15岁时,不幸骑马跌损了脊椎,从此下肢瘫痪达24年。39岁那年,她结识了小她6岁的诗人罗伯特·勃朗宁,从此勃朗宁夫人的人生好似又恢复了正常。这份爱情让勃朗宁夫人精力充沛,也让她在爱情诗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

《葡萄牙十四行诗》是勃朗宁夫人写给丈夫的情诗集,对这份世人质疑的爱情,从起初的怀疑、不自信,到后来的坦然接受、大胆示爱,反映了勃朗宁夫人对传统束缚的挣脱,给其他同时代追求平等爱情的女性以勇气。

哈里特·比彻·斯托(1811—1896)

Harriet Beecher Stowe

“最长的路也有尽头,最黑暗的夜晚也会迎接黎明。”

——《汤姆叔叔的小屋》

斯托夫人是美国作家、废奴主义者,她的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废奴运动的推动力量之一,对美国历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部作品塑造了多个典型女性形象:伊莉莎和凯西是自我救赎的典型代表,不屈服命运安排,敢于冲破奴隶制牢笼,争取自由;而伊娃作为白人女性则展现了至诚的人性关怀。她们改变了女性懦弱与自卑的形象,树立了打破奴隶制枷锁,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

Charlotte Bront

“我跟您一样有灵魂,跟您一样有丰富的心灵!”

——《简·爱》

英国小说家和诗人,与她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她的小说《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是个出身平凡、相貌平凡,但富有才华的新型女性。简·爱自尊自强、无畏无惧,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并不断追求生命尊严和幸福,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

在她的小说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女性要求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这一主题在她所有的小说中都强烈地表现出来,可以说她是英国文学史上以女性呼声作为小说主题的第一人。让许多女性感受到

女性觉醒的自由意识,被鼓舞起对抗不公平的勇气。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

Emily Bront

“我真想到屋外去!我真想做回小女孩啊,又野蛮,又勇敢,自由自在……即使受伤,也只会一笑了之,不会被逼得发疯!”

——《呼啸山庄》

英国小说家和诗人,其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被认为是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呼啸山庄》来源于她生活中很多直接的情感体验,书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女主人公凯瑟琳之间超越生死的感情,来源于她的内心呼唤,反映了她对维多利亚时期表面上理想化婚姻的一种反抗。

其中塑造的凯瑟琳、凯蒂与伊莎贝拉三个女性形象,通过自己的方式,追求爱情、自由与独立的自我,反叛父权制婚姻和社会压迫,展现出十分强烈的现代女性思想,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真实地位。

乔治·艾略特(1819—1880)

George Eliot

“骄傲帮了我们,当骄傲只是催促我们隐藏起自己的伤口而不是伤害他人时,骄傲并不是一件坏事。”

——《米德尔马契》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小说家玛丽·安·埃文斯的笔名,她的代表作包括《亚当·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米德尔马契》,以其现实主义和心理学见解而闻名,伍尔夫将其描述为“为成年人写的少数几部英国小说之一”。

她尊崇“写实主义”的美学宗旨,其作品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米德尔马契》中客观真实的描述揭示了英国19世纪女性生活的面貌,也透露出对女性斗争的担忧。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

Emily Dickinson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美国传奇诗人,在世时鲜为人知,去世后被认为是美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狄金森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被当地人视为怪人的她,喜欢穿白色衣服,深居简出,从未结婚,和其他人之间的联系完全依靠通信。

狄金森在诗歌作品中表现出的对力量的着迷和独处状态的选择正是她女性意识的表现,而她的诗歌表现出的“反崇高”特征以及对死亡的自主理解,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其女性个体意识的发展。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1832—1888)

Louisa May Alcott

“她得不到母亲的帮助,去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但现在有人给她指点了方向,她便努力去寻找出路,并满怀信心地踏上行程。”

——《小妇人》

美国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和诗人,同时是废奴主义者和女性主义者,一生未婚。奥尔科特的家庭经济困难,在成为专业作家之前不得不靠做女佣、家庭老师和裁缝挣钱。她的成名之作《小妇人》讲述了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一个普通家庭四姐妹的成长历程。小说通过姐妹们的成长蜕变,展示了她们的爱情观念,以及各自追寻不同理想与归宿的勇气,探讨了独立女性爱与自由的话题,阐明女性自重、自强与自立的重要性。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Virginia Woolf

“不必急于求成,不必锋芒毕露,不必效仿他人,做自己就好。”

——《一间自己的房间》

英国作家,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也是将意识流作为叙事手段的先驱。除了经典的女性主义宣言之作《一间自己的房间》,伍尔夫还在小说中透析了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通过“家庭天使”形象、反叛与独立形象和雌雄同体形象,揭示了女性自我缺失现状,呼吁女性进行自我建构,希望实现女性自我价值。伍尔夫成为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批评运动的中心议题之一,她的作品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评论。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

Margaret Mitchell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是美国小说家和记者,世界文学名著《飘》的作者。该作品塑造了一位女性主义色彩显著的人物——斯嘉丽,描写其在战争中的三次婚姻经历,以及在磨难、挫折中不断成长的故事。女主人公斯嘉丽勇于追求平等,独立坚强、魅力十足,她敢爱敢恨,展现出奋勇拼搏、率真大胆及不服输的鲜活形象,是顽强地站在命运风雨中的一朵野玫瑰。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

Simone de Beauvoir

“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

——《第二性》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国杰出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作家,创作了大量关于伦理学、女性主义的作品,是早期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她的代表作《第二性》被誉为“女性主义的圣经”,对女性自由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其系统的女性主义自由观。对历史上妇女被贬谪到“内在”的领域,以及被动接受社会赋予她们的角色这一事实进行了明确的攻击。波伏娃的女性主义自由观对于今天的女性解放和实现两性平等、和谐仍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1] 下文简称为《房间》。——作者注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本书以一部旅行车为载体,通过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表达了韩寒对这个世界与当下现实的看法。故事由两条线索并列推进,线索一是主人公“我”开着一辆1988年生产的汽车,在前往远方接朋友的途中,与妓女娜娜相遇后一路相伴,由此碰撞出一连串的火花;另一条线索是在这趟旅途中,“我”不断地回顾自己的童年,思考着曾经的过往和当下的人生之路。
已完结,累计10万字 | 最近更新:CHAPTER 13

书名: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作者:
韩寒
本章字数:
517

这部小说完成在2009年至2010年之间,我从2009年的夏天就开始落笔,多事之夏,最终停滞。到2010年初的冬天继续开始,再停滞。一直到2010年的夏天,一样多事之夏,但完成了1988。1988是里面主人公那台旅行车的名字。本来这本书就叫《1988》,序言是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不料期间日本的村上先生出了一本《1Q84》,我表示情绪很稳定,但要换书名。又是几经周折,发现再无合适。就好比在孩子要出生之前,你已经为她想好了名字,并且叫了一年,忽然间隔壁邻居比你早生了一个和你叫了差不多名字的小孩,你思前想后,发现其实内心已经无法更改。最后她还是叫《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如果有未来,那就是“1988:我也不知道”。

故事在书的末尾告一段落,不知道它是否能有新的开始。我从来没有用这种方式和文字写过小说,仿佛之前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迎接她。在过往,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做好准备,是否能这样去叙述。但是在这个凌晨,我准备好了,让我们上路吧。以此书纪念我每一个倒在路上的朋友,更以此书献给你,我生命里的女孩们,无论你解不解我的风情,无论我解不解你的衣扣,在此刻,我是如此地想念你,不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