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书名:
中药学
作者:
滕佳林主编
本章字数:
94614
更新时间:
2023-09-25 11:30:13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1?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可单用,如板蓝根颗粒;或配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

2?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温疫,丹毒,痈肿治时行温病,温毒发斑,舌绛紫暗者,常与生地黄、紫草、黄芩等同用,如神犀丹;治丹毒,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常配伍玄参、连翘、牛蒡子等,如普济消毒饮。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按语】板蓝根苦寒沉降,降火利咽作用较强,为表里双解、气血两清之品。长于解毒利咽散结,又善解时疫毒邪,《日华子本草》称其“治天行热毒”,故为温疫时毒、发热咽痛,以及温毒发斑、痄腮、大头温疫、丹毒痈肿等所常用。

蒲公英Púgōngyīng《新修本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borealisinenseKitag?

47中药学??第九章?清热药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至秋季采挖,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应用】1?疔疮肿毒,乳痈,肺痈,肠痈,瘰疬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为治疗乳痈要药。治乳痈肿痛,可单用浓煎服,或以鲜品捣汁服,药渣敷患处,或与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同用;治火毒结聚之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配伍,如五味消毒饮;治肠痈腹痛,常与大黄、牡丹皮、桃仁等同用;治肺痈吐脓,常与鱼腥草、冬瓜仁、芦根等同用;治瘰疬,常配伍夏枯草、连翘、浙贝母等。

2?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治疗湿热黄疸,常配伍茵陈、栀子、大黄等;治热淋涩痛,常与白茅根、金钱草、车前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清肝明目作用,用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可单用取汁点眼,或浓煎服;亦可与菊花、夏枯草、决明子等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按语】蒲公英除清热解毒外,尚能散滞气、通乳窍,为痈肿疮毒常用药物,尤为治乳痈要药,《新修本草》载其“主妇人乳痈肿”,《本草衍义补遗》称其“化热毒、消恶肿结核有奇功”。经配伍,用治多种热毒证及湿热黄疸,疗效颇佳。其味甘而微苦,少食尚有健胃作用,尚可作野菜食用。

鱼腥草Yúxīngcǎo《名医别录》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等地。鲜品全年可采割,干品夏季采割,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1?肺痈吐脓,痰热喘咳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腥臭,常与桔梗、芦根、瓜蒌等药同用;治痰热咳喘,痰黄气急,常配伍黄芩、浙贝母、知母等。

2?疮痈肿毒治热毒疮痈,可鲜品捣敷,或配伍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

3?热淋,热痢治热淋涩痛,常与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同用;治湿热泻痢,可与黄连、黄芩、苦参等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服。

【按语】鱼腥草味辛散结,寒能泄降,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故热毒痈疮均可应用,因其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具解毒消痈排脓之功,《本草经疏》称其“能治痰热蕴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48??第九章?清热药药”。临床用治肺炎、急慢性气管炎、肠炎及尿路感染等,均有较好疗效。

鱼腥草因搓碎有鱼腥气得名,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俗称折耳根,习作多种菜肴食用。

射干Shègān《神农本草经》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DC?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湖北、江苏、河南等地。春初或秋末采挖,干燥,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1?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可单用捣汁含咽或醋研汁噙之,或与牛蒡子、连翘、桔梗等同用,如射干汤;治外感风热,咽痛音哑,常与荆芥、连翘、牛蒡子等配伍。

2?痰涎壅盛,咳嗽气喘治疗肺热咳喘,痰多黄稠,常与桑白皮、马兜铃、桔梗等药同用;治疗寒痰咳喘,痰多清稀,配伍细辛、生姜、半夏等,如射干麻黄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按语】射干苦寒入肺,长于清泻肺火,又有解毒祛痰利咽之功,故为咽喉肿痛及痰盛咳喘常用之品,尤为热毒痰火郁结所致咽喉肿痛之要药。《本草纲目》云:“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白头翁Báitóuwēng《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秋二季采挖,干燥,切薄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1?热毒血痢治热毒血痢,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可单用,或配伍黄连、黄柏、秦皮等,如白头翁汤;若治赤痢下血,日久不愈,腹内冷痛,则配伍阿胶、干姜、赤石脂等。

2?阴痒带下治下焦湿热所致之阴痒、带下,常与苦参、白鲜皮、秦皮等配伍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虚寒泻痢者忌服。

【按语】白头翁苦寒降泄,既能清热解毒、清泻湿热,又能散瘀化滞、凉血止痢,尤善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故为治痢良药,对热毒血痢和湿热痢疾均有较好疗效,《中华本草》称其“不论湿热毒痢、休息冷痢、阴虚热痢等均可使用”。现为临床治疗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常用药物。

49中药学??第九章?清热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本类药偏入血分,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主要用于营分、血分之实热证,如温热病热入营分,舌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脉细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热陷心包,神昏谵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热盛迫血,心神被扰,舌色深绛、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斑疹紫暗、躁扰不安、甚或昏狂等,亦可用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热出血证。

生地黄Shēngdìhuáng《神农本草经》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秋季采挖,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切厚片。生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治温热病热入营分,壮热烦渴、神昏舌绛者,多配伍玄参、麦冬、金银花等,如清营汤;治温热病热入血分,或血热毒盛,发斑发疹,斑疹紫暗,甚则神昏谵语者,配伍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等,如犀角地黄汤。

2?血热出血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常与侧柏叶、荷叶、艾叶等同用,如四生丸;治血热便血、尿血,常与地榆、槐花、小蓟等同用;治血热崩漏,可配伍黄芩、当归、柴胡等,如凉血地黄汤。

3?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内热消渴治热病伤阴,烦渴多饮,舌绛者,常配伍麦冬、沙参、玉竹等,如益胃汤;治阴虚内热之消渴,可配山药、黄芪、葛根等,如滋膵饮。

4?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治阴虚内热,潮热骨蒸,可与知母、麦冬、地骨皮等配伍;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津已伤,邪伏阴分,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可配伍青蒿、鳖甲、知母等,如青蒿鳖甲汤。

5?津伤便秘治阴虚津伤,肠燥便秘,常与玄参、麦冬配伍,如增液汤。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按语】生地黄寒能清热,味甘养阴,入心肝血分而凉血,入肾经能滋肾阴而降虚火、养阴津而泻伏热,《药性切用》载其“泻血中之热”,《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生血脉,益精髓,聪明耳目,治骨蒸劳热,肾虚生热”。故凡温热病热入营血或热伤阴津及血热妄行、真阴亏耗之证皆可应用。地黄鲜者,苦重于甘,其气大寒,清热凉血作用较好;干者甘重于苦,滋阴养血之功较强。故急性热病,以鲜者为好;慢性阴虚血少者以干者为宜。

【附药】鲜生地黄为地黄的新鲜块根,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功能清热生津,凉血,50??第九章?清热药止血,适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煎服,12~30g。

玄参Xuánshēn《神农本草经》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冬季采挖,干燥,切薄片。生用。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应用】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治温病热入营分,身热夜甚,心烦口干,舌绛脉数者,常配生地黄、黄连、连翘等,如清营汤;治温热病热陷心包,神昏谵语,可配麦冬、竹叶卷心、连翘心等,如清宫汤;治温热病,气血两燔,发斑发疹,可配石膏、知母、升麻等,如化斑汤。

2?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治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可配伍生地黄、麦冬、西洋参等;治阴虚津伤,肠燥便秘,常与生地黄、麦冬同用,即增液汤;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骨蒸劳嗽,可配百合、生地黄、麦冬等,如百合固金汤。

3?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治肝经风热壅滞,眼目涩痛,可配伍决明子、蔓荆子、黄芩等,如玄参散;治内热所致之咽喉肿痛,可与栀子、黄芩、桔梗等同用,如玄参解毒汤;治阴虚火旺,白喉,咽喉疼痛,可配伍生地黄、麦冬、牡丹皮等,如养阴清肺汤;治痰火郁结之瘰疬,配伍浙贝母、牡蛎,如消瘰丸;治痈肿疮毒,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治热毒炽盛之脱疽,配伍金银花、当归、甘草等,如四妙勇安汤。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按语】玄参苦寒泻火,甘寒滋阴,咸而软坚,既能清热凉血、滋阴降火,又能解毒散结,《药性论》载其“散瘿瘤瘰疬”,《本草纲目》谓其“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故温热病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阴伤、骨蒸劳嗽,以及痰火郁结之咽喉肿痛、瘰疬、痈肿均常应用。

牡丹皮Mǔdānpí《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四川、湖南等地。秋季采挖根部,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前者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切薄片。生用或酒炙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应用】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治温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所致的发斑、吐血、衄血,常配伍51中药学??第九章?清热药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等,如犀角地黄汤;治温毒发斑,可配伍栀子、大黄、黄芩等;治血热吐衄,常与大黄、大蓟、茜草等同用,如十灰散。

2?温邪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治温病伤阴,邪伏阴分,夜热早凉、无汗骨蒸,常配鳖甲、知母、生地黄等,如青蒿鳖甲汤。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治血滞经闭、痛经,可配桃仁、桂枝、赤芍等,如桂枝茯苓丸;治跌打伤痛,可与红花、乳香、没药等配伍,如牡丹皮散。

4?痈肿疮毒治热毒疮痈,可配金银花、连翘、白芷等;治瘀热互结之肠痈初起,配伍大黄、桃仁、冬瓜子等,如大黄牡丹皮汤。

【用法用量】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者慎用;孕妇慎用。

【按语】牡丹皮苦凉清泻,味辛行散,善于清解营血分热邪,并能活血散瘀,凉血而无瘀滞之患,活血而无妄行之虑,其气清芳,具透达之性,又能清透阴分伏热。《滇南本草》云其“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本草纲目》亦称其“治血中伏火”。故凡热入营血,血热瘀滞及温病后期,邪伏阴分,低热不退,均为常用之品。

赤芍Chìsháo《开宝本草》为毛茛科植物赤芍PaeonialactifloraPall?或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河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治温热病热入营血之吐血衄血、斑疹紫暗者,常配伍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等,如犀角地黄汤;治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黑者,常配伍紫草、蝉蜕、甘草等,如紫草快斑汤;治血热吐衄,可配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

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治肝热目赤,常与菊花、木贼、夏枯草等同用;治热毒疮痈,可配金银花、天花粉、乳香等,如仙方活命饮。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治肝郁血滞之胁痛,可配伍柴胡、牡丹皮、郁金等;治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常配伍当归、川芎、延胡索等,如少腹逐瘀汤;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桃仁、乳香、红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孕妇慎用。反藜芦。

【按语】赤芍入血分,善于清泄血分郁热,能凉血散瘀、通经止痛,并能清肝火、消痈肿,《滇南本草》载其“行血,退血热”,《本草汇言》言其“泻肝火,消积血,散疮疡”。故凡血热血瘀之证,如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吐衄,肝郁血滞之经闭、痛经,损伤瘀肿、热毒痈肿及肝热目赤等证均常应用。

52??第九章?清热药第五节?清虚热药本类药药性寒凉,主入阴分,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及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而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质红绛、脉细数等虚热证。

青蒿Qīnghāo《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季采割,阴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

【应用】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治温病后期,余热未清,邪伏阴分,阴液已伤,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热病后低热不退等,常配伍鳖甲、知母、牡丹皮等,如青蒿鳖甲汤。

2?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者,常与秦艽、鳖甲、知母等同用,如清骨散。

3?外感暑热,发热口渴治外感暑热,头昏头痛、发热口渴等,常与连翘、滑石、西瓜翠衣等同用。

4?疟疾寒热治疟疾寒热,可单用鲜品捣汁服,或随证配伍柴胡、黄芩、滑石等。

5?湿热黄疸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者,常与茵陈、大黄、栀子等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6~12g,后下;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按语】青蒿苦寒清热,芳香辛散,有良好的清热凉血作用,能使阴分伏热外透而出,为清虚热要药,又能清透解肌,祛暑截疟。《本草图经》云“青蒿,治骨蒸劳热为最”,《本草新编》言青蒿“尤能泄暑热之火”。故温邪伤阴、骨蒸劳热、暑热外感及疟疾寒热诸证皆为常用之品。因善截疟,消除寒热,无论传统应用还是现代制剂,皆为抗疟要药。获诺贝尔医学奖的我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制剂对各型疟疾疗效显著,且有速效、低毒的突出优势。

地骨皮Dìgǔpí《神农本草经》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nse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干燥根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初或秋后采挖,晒干,切段。生用。

53中药学??第九章?清热药【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应用】1?阴虚潮热,骨蒸盗汗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等,常与知母、鳖甲、秦艽等配伍,如地骨皮汤。

2?肺热咳嗽治肺火郁结,气逆不降,咳嗽气喘,常与桑白皮、甘草同用,如泻白散。

3?血热出血治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尿血等,常配伍小蓟、白茅根、侧柏叶等。

4?内热消渴本品有清热生津止渴之效,治内热消渴,可与天花粉、生地黄、麦冬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慎服。

【按语】地骨皮甘寒清降,善清虚热、除骨蒸,为凉血退热除蒸之佳品,又能清泻肺热,《本草正》云“其性辛寒,善入血分,凡不因风寒而热在精髓阴分者最宜。此物凉而不峻,可理虚劳,气轻而辛,故亦清肺”。《本草述钩元》称:“凡人真阴中有火,自相蒸烁,而见有汗骨蒸,宜此对待之。”故为阴虚发热、有汗骨蒸及肺热咳嗽、内热消渴常用之品,对虚火妄动或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衄、尿血,亦有凉血止血作用。

熟悉药物功用简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清热泻火,生津止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煎服,15~30g;鲜甘,寒。归肺、芦根渴,除烦,止呕,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品用量加倍,或胃经利尿涩痛捣汁用清热泻火药甘、微苦,微寒。清热泻火,生津止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天花粉煎服,10~15g归肺、胃经渴,消肿排脓热消渴,疮疡肿毒甘、辛、淡,清热泻火,除烦,热病烦渴,口舌生疮,小煎服,6~15g,竹叶寒。归心、胃、生津,利尿便短赤涩痛鲜品15~30g小肠经甘、苦、咸,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目清肝明目,润肠通决明子微寒。归肝、暗不明,头痛眩晕,大便煎服,9~15g便

大肠经秘结清热燥湿药湿热泻痢,便血,黄疸尿苦,寒。归心、煎服,4.5~9g。

清热燥湿,杀虫,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苦参肝、胃、大肠、外用适量,煎汤利尿湿疹,湿疮,皮肤瘙痒,膀胱经洗患处疥癣麻风清热解毒药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煎服,6~9g。

苦,寒。归心、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因味甚苦,入煎清热解毒,凉血,穿心莲肺、大肠、膀劳嗽,肺痈吐脓,痈肿疮剂易致恶心呕吐,消肿,燥湿胱经疡,蛇虫咬伤,湿热泻痢,故多作丸、片剂热淋涩痛,湿疹瘙痒服用。外用适量54??第九章?清热药(续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苦,寒。归心、清热解毒,凉血消煎服,9~15g。

清热解毒药大青叶疹,痄腮,喉痹,口疮,胃经斑外用适量丹毒,痈肿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喉咸,寒。清热解毒,凉血消1~3g,宜入丸青黛痹,口疮,痄腮,火毒疮归肝经斑,泻火定惊散。外用适量疡,胸痛咳血,小儿惊痫煎服,5~10g。

苦,微寒;有时疫感冒,风热头痛,温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驱虫,清热解毒、驱虫贯众小毒。归肝、毒发斑,痄腮,疮疡肿毒,止血宜生用,止血宜胃经虫积腹痛,崩漏下血炒炭用煎服,9~15g。

苦、辛,微寒。清热解毒,泻火平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野菊花外用适量,煎汤归肝、心经肝痛眩晕外洗或制膏外涂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甘、淡,平。解毒,除湿,通利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煎服,15~60g。

土茯苓归肝、胃经关节浊,带下,疥癣,湿疹瘙外用适量痒,痈肿,瘰疬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苦,寒;有毒。清热解毒,消肿利煎服,3~6g。

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归肺、胃经咽外用适量生疮微苦、甘,寒。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白花蛇清热解毒,利湿通煎服,15~60g。

归胃、大肠、蛇咬伤,热淋涩痛,湿热舌草淋外用适量小肠经黄疸内服,0.25~0.5g,热毒疮痈,痔疮,咽喉肿苦,寒。归肝、清热解毒,息风止入丸、散。外用熊胆粉痛,热极生风,惊痫抽搐,胆、心经痉,清肝明目适量,研末或水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调涂敷患处煎服,5~10g。

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甘、咸,寒。清热凉血,活血解外用适量,熬膏紫草疹不透,疮疡,湿疹,烧归心、肝经毒,透疹消斑或用植物油浸泡清热凉血药烫伤涂擦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苦,寒。归心、清热凉血,解毒,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煎服,15~30g,水牛角肝经定惊癫狂,血热毒盛,痈肿疮宜先煎3小时以上疡,咽喉肿痛55中药学??第九章?清热药(续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甘,微寒。归肝、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煎服,3~10g清虚热药胃经儿疳积发热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小苦,寒。归肝、退虚热,除疳热,胡黄连儿疳积发热,湿热泻痢,煎服,3~10g胃、大肠经清湿热黄疸尿赤,痔疮肿痛【小结】清热药药性寒凉,沉降入里,能够清解在里之热邪,从而达到治疗里热证的目的,即《内径》所谓“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言“疗热以寒药”。用时应针对气分热、血热、热毒、湿热及虚热证之不同,分别选用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虚热药。

石膏与知母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治疗气分实热证,常相须为用。唯石膏重在清脏腑实热,泻胃火,用于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煅石膏收敛生肌,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烧烫伤等。知母甘寒质润,滋阴润燥,可用于阴虚燥咳、内热消渴、骨蒸潮热、肠燥便秘等。

栀子苦寒清降,能泻三焦火邪,并善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疗热病心烦、躁扰不宁要药,亦为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之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常用之品。其利湿、凉血、解毒功效亦常用于黄疸、淋证、血热吐衄、热毒疮疡等。夏枯草辛苦降泄,主入肝经,有良好的泻肝火、散郁结作用,主要用于肝火目赤、瘿瘤、瘰疬、乳痈、乳癖、乳房胀痛等病证。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皆苦寒,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多用于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旺、高热心烦者;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治疗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更为适宜。

龙胆清热燥湿善治下焦,常用于湿热黄疸、带下阴痒等,又善于清泻肝胆实火,为肝火头痛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及惊风抽搐所常用。

金银花与连翘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治外感风热、温热病、热毒疮疡等常相须为用。其不同之处在于,金银花疏散表热之效优,且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用治热毒血痢;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并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亦治瘰疬痰核。

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散结,并善解时疫毒邪,为温疫时毒所致病证及发热咽痛常用药。蒲公英入肝、胃经,善通乳脉散滞气,清热解毒,消散痈结,为治乳痈的重要药物,甘寒而不甚苦,能清利湿热而通淋,又为治热淋涩痛之佳品。鱼腥草味辛微寒,专入肺经,以清解肺热见长,且具消痈排脓之效,为治肺痈要药,又常用治痰热咳喘。射干长于清泻肺火,又能解毒祛痰利咽,故常用于咽喉肿痛及痰盛咳喘,尤为热毒痰火郁结所致咽喉肿痛所常用。白头翁既能清热解毒、清泻湿热,又能散瘀化滞、凉血止痢,善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对热毒血痢和湿热痢疾均有较好疗效,堪称治痢专药。

生地黄与玄参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治疗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

然生地黄清热凉血之力较大,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玄参泻火解毒之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56??第九章?清热药瘰疬多用。

牡丹皮与赤芍均能凉血散瘀,治血分实热证及血热瘀滞证常相须为用。但牡丹皮清热凉血力胜,又善清透阴分伏热;赤芍活血祛瘀力强,善于祛瘀止痛,并有清泻肝火之功。

青蒿辛寒苦泻,芳香透散,长于清透阴分伏热、退虚热、除骨蒸,又善解暑热、截疟,为治阴虚发热、外感暑热、疟疾寒热的重要药物。地骨皮甘寒清润,善清虚热、除骨蒸,为凉血退热除蒸佳品,其清泻肺热功效亦常用于肺火郁结、气逆不降之咳喘。

清热药一般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细菌毒素、解热、抗炎及增强抗感染免疫功能等作用。此外,尚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凝及降压、抗肿瘤、降脂、降糖、抗氧化和保肝、利胆等作用。

57??第十章?泻下药第十章?泻下药含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根据泻下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三类。

性能功用本类药性寒,多味苦,为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主要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作用,部分药还兼有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攻下药多苦寒沉降,以攻下通便、清热泻火为主要作用,适用于实热积滞证、实火诸证,亦可用于急腹证。润下药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味甘质润,以润肠通便为主要作用,适用于肠燥津枯便秘。峻下逐水药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以峻下逐水为主要作用,适用于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配伍应用泻下药常配伍行气药,亦应根据里实证的兼证及患者的体质,进行其他适当配伍;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若属热积者配伍清热药;属寒积者配伍温里药。

使用注意①使用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时,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②作用较强的泻下药,当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③作用峻猛而有毒的泻下药,当注意炮制、用法、用量及禁忌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大黄Dàhuáng《神农本草经》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药材称北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药用大黄药材称南大黄,主产于四川。于秋末或次春采挖。切块,生用或酒炙、酒炖或蒸、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应用】1?积滞便秘本品泻下力强,为积滞便秘之要药,治实热便秘,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如大承气汤。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治火邪上炎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常配伍黄芩、栀子、连翘等,如凉膈散;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常配黄连、黄芩,如泻心汤。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58??第十章?泻下药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

3?热毒疮疡,烧烫伤治痈肿疔疮,常配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治肠痈腹痛,可配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如大黄牡丹汤;治乳痈,可与生甘草共研末,酒熬成膏外敷,如金黄散;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麻油调敷患处。

4?瘀血证治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常与桃仁、土鳖虫同用,如下瘀血汤;治瘀血经闭,可与桃仁、桂枝、芒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

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治湿热痢疾,单用即可见效,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湿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

【用法用量】煎服,3~15g。攻下者生用,入汤剂不宜久煎,或用开水泡服;目赤咽肿、齿龈肿痛酒大黄为宜,熟大黄泻下力缓,止血宜大黄炭。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经期、哺乳期慎用或禁用。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

【按语】大黄苦寒沉降,泻下峻猛,《神农本草经》谓“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有斩关夺门之力,故称“将军”,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苦降使上炎之火下泄,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是治疗火热证、热毒证、瘀血证常用药。本品尚具有导湿热外出之功,治湿热蕴结之黄疸、淋证、痢疾。

芒硝Mángxiāo《名医别录》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性味归经】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应用】1?热结便秘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常与大黄相须为用,如大承气汤。

2?咽痛、口疮、目赤及痈疮肿痛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硼砂、冰片、朱砂配伍,如冰硼散,或制成西瓜霜外用;目赤肿痛,可将芒硝置豆腐上化水或用玄明粉配制眼药水,外用滴眼;乳痈初起,用本品化水或纱布包裹外敷患处;肠痈初起,可配大黄、大蒜,捣烂外敷;若痔疮肿痛,可单用本品煎汤外洗。

【用法用量】6~12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患者慎用或禁用。反硫黄,不宜与三棱同用。

【按语】芒硝味咸,润燥软坚、除燥通便,苦寒能清热,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尤为适宜。外用可清热消肿,为外科、五官科常用之品,《药品化义》谓其“味咸软坚,故能通燥结;性寒降下,故能去火燥”。

59中药学芒硝因加工方法不同而有朴硝、芒硝、玄明粉之分。将天然产品用热水溶解过滤,冷却,析出的结晶,称朴硝或皮硝,杂质较多,泻下作用最烈;将朴硝再与萝卜片加水共煮,取上层液,冷却,析出的结晶,则称芒硝,本品较纯,作用稍缓;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白色粉末,称玄明粉(元明粉),最为纯净,作用也最为缓和,多作口腔、眼科外用药。

熟悉药物功用简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甘,平。归脾、火麻仁润肠通便肠燥便秘煎服,10~15g润下药胃、大肠经辛、苦、甘,平。

肠燥便秘,水肿,脚气煎服,6~10g。孕妇郁李仁归脾、大肠、润肠通便,下气利水浮肿,小便不利慎用小肠经入丸、散服,每次苦,寒;有水肿,臌胀,胸胁停饮,0.5~1.5g。外用适量,甘遂毒。归肺、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峻下逐水药风痰癫痫,疮痈肿毒生用。虚弱者及孕妇禁肾、大肠经用。不宜与甘草同用入丸、散服,每次辛,热;有大寒积便秘,腹水臌胀,峻下冷积,逐水退肿,0.1~0.3g。外用适量。

巴豆霜毒。归胃、大喉痹痰阻,痈肿未溃,豁痰利咽,外用蚀疮孕妇及体弱者禁用。不肠经疥癣恶疮宜与牵牛子同用【小结】泻下药多为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基本作用为泻下通便,亦可使体内火热毒邪通过泻下而得到消除,从而能降泄火热,起“上病下治”“釜底抽薪”之效,或可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大小便排出,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使用时,宜针对实热积滞、肠燥津枯便秘、水饮停聚病证的不同,选用攻下药、润肠通便、峻下遂水药物。

大黄与芒硝均苦寒泻下,治疗肠燥便秘,常相须为用。大黄味苦泻下力强,有荡涤肠胃之功,为治热结便秘之主药,并有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作用,治疗热毒证、出血证及瘀血证;芒硝味咸,可软坚泻下,善除燥屎坚结,又清热消肿,多外用,治疮痈肿痛。

泻下药主要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刺激胃肠道黏膜使其蠕动增加而致泻,多数药物还有利胆、抗菌、抗炎、抗肿瘤及增强免疫作用。

60第十一章?祛风湿药含义凡以祛除风湿之邪,解除风湿痹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根据祛风湿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分为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性能功用本类药味多辛苦,性温或凉,能祛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兼有舒筋、通络、止痛或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主治风湿痹证,部分药物还用于腰膝酸软、下肢痿弱等。

配伍应用使用祛风湿药时,根据痹证类型、邪犯部位、病程新久等,选择药物并作适当配伍。如风邪偏盛的行痹,选择善能祛风的药物,佐以活血养营之品;湿邪偏盛的着痹,选用温燥的药物,佐以健脾渗湿之品;寒邪偏盛的痛痹,选用温性较强的药物,配以通阳温经之品;风湿热三气杂至,外邪入里化热或郁久化热的热痹,选用寒凉的祛风湿药,配伍凉血清热解毒药;病邪在表,配伍散风胜湿的解表药;病邪入里,须与活血通络药配伍;若夹有痰浊、瘀血,须与祛痰、散瘀药相配;肝肾不足,选用强筋骨的祛风湿药,配伍补肝肾、益气血之品,扶正以祛邪。

使用注意①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制成酒或丸散剂,也可制成外敷剂型。②辛温性燥的祛风湿药,易伤阴耗血,阴血亏虚者应慎用。

第一节?祛风寒湿药本节药物性温,味多辛苦,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经络作用较好,尤以止痛为主要特点,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等。

独活Dúhuó《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春初或秋末采挖。烘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应用】1?风寒湿痹为治风湿痹痛主药,治风寒湿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与当归、白术、牛膝等61中药学??第十一章?祛风湿药同用,如独活汤。

2?风寒夹湿表证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常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

3?少阴头痛常与细辛、川芎、秦艽等相配,如独活细辛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按语】独活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祛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本草正》谓其“专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善治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又能解表,善入肾经而搜伏风,治风寒夹湿表证及少阴头痛。

威灵仙Wēilíngxiān《新修本草》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chinensis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hexapetala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manshuricaRupr?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应用】1?风湿痹证治风邪偏盛,拘挛掣痛,可单用研末服,如威灵仙散,或与蕲蛇、当归、附子等配伍。

2?骨鲠咽喉可单用或与砂糖、醋煎后慢慢咽下。

此外,本品有宣通经络止痛之功,可治跌打伤痛、头痛、牙痛、胃脘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按语】威灵仙辛散温通,《药品化义》谓“猛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下皆可应用,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者。味咸能软坚而消骨鲠,治骨鲠咽喉。

木瓜Mùguā《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主产于安徽、湖南、湖北等地。以安徽宣城产者质量为好,称“宣木瓜”。夏、秋二季采收。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应用】1?风湿痹证为治湿痹,筋脉拘挛要药,亦常用于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治筋急项强,不可转侧,常62??第十一章?祛风湿药配乳香、没药、生地黄,如木瓜煎;脚膝疼重,不能远行久立,与羌活、独活、附子配伍,如木瓜丹。

2?脚气水肿多配吴茱萸、槟榔、紫苏叶等,如鸡鸣散。

3?吐泻转筋偏寒湿者,常配吴茱萸、茴香、紫苏等,如木瓜汤;偏湿热者,多与蚕沙、薏苡仁、黄连等同用,如蚕矢汤。

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用治消化不良;并能生津止渴,治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煎服,6~9g。

【使用注意】内有郁热,小便短赤者忌服。

【按语】木瓜味酸入肝,舒筋和血、化湿和胃,善舒筋活络,且能除痹,故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亦为脚气水肿、吐泻转筋之常用药。《名医别录》谓:“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第二节?祛风湿热药本节药物多辛苦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作用良好,主要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经配伍亦可用于风寒湿痹。

秦艽Qínjiāo《神农本草经》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麻花秦艽Gentianastraminea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crassicaulisDuthieexBurk?或小秦艽GentianadahuricaFisch?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主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1?风湿痹证治热痹,多配防己、牡丹皮、络石藤等;若治风寒湿痹,可配天麻、羌活、当归等,如秦艽天麻汤。

2?中风半身不遂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四肢拘急,舌强不语等,单用大量水煎服即奏效;治血虚中风,可与当归、熟地黄、白芍等配伍,如秦艽汤。

3?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治骨蒸日晡潮热,常配青蒿、地骨皮、知母等,如秦艽鳖甲散;治小儿疳积发热,多与薄荷、炙甘草相伍,如秦艽散。

4?湿热黄疸可单用研末服,或与茵陈蒿、栀子、大黄等配伍,如山茵陈丸。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按语】秦艽辛散苦泄,质偏润而不燥,《冯氏锦囊秘录》称其为“风药中之润剂,散药中之补剂”;《名医别录》谓“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故凡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63中药学??第十一章?祛风湿药新久均可配伍应用。其性偏寒,兼有清热作用,故对热痹尤为适宜。本品又善“活血荣筋”,可治中风半身不遂;退虚热,除骨蒸,为治虚热要药;清肝胆湿热退黄可治湿热黄疸。

防己Fángjǐ《神农本草经》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S?Moore的干燥根。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用。又名汉防己。

【性味归经】苦,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应用】1?风湿痹证治风湿热痹,常配滑石、薏苡仁、蚕沙等,如宣痹汤;若治风寒湿痹,四肢挛急,可与麻黄、肉桂、茯苓等配伍,如防己饮。

2?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治风水水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常配黄芪、白术、甘草等,如防己黄芪汤;治湿热腹胀水肿,可与椒目、葶苈子、大黄相配,如己椒苈黄丸;治脚气足胫肿痛、重着、麻木,可与吴茱萸、槟榔、木瓜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体弱者慎服。

【按语】防己苦寒降泄,祛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对风湿热痹,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以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善泄下焦膀胱湿热,治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本草求真》谓:“辛苦大寒,性险而健,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利道,能泻下焦血分湿热,及疗风水要药。”此外,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AristolochiafangjiY?C?WuexL?D?ChowetS?M?Hwang的根称“木防己”或“广防己”,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过去将汉防己(粉防己)与木防己(广防己)通称“防己”,并有“汉防己偏于利水消肿,木防己偏于祛风湿止痛”之说。但因广防己含马兜铃酸,有肾毒性。

为保证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于2004年发布文件取消广防己(木防己)药用标准。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本节药物主入肝肾经,以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风湿日久,肝肾虚损,腰膝酸软,脚弱无力等,亦可用于肾虚腰痛,骨痿,软弱无力等证。

桑寄生Sāngjìshēng《神农本草经》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64??第十一章?祛风湿药等地。冬季至次春采割。干燥,切厚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1?风湿痹证治痹证日久,损及肝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常与独活、杜仲、牛膝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

2?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治肝肾亏虚,崩漏,月经过多,妊娠下血,胎动不安,多与阿胶、续断、当归等配伍,如桑寄生散;或配阿胶、续断、菟丝子等,如寿胎丸。

此外,本品尚能降血压,可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按语】桑寄生苦能燥,甘能补,祛风湿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对痹证日久,损及肝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尤宜,《药笼小品》谓其“舒筋络,利关节,除风湿痹痛之要药”。其安胎之功,《药性论》云“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可治肝肾亏虚之崩漏经多,妊娠下血,胎动不安。

熟悉药物功用简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制川乌煎服,1.5~3g;宜辛、苦,热;风寒湿痹,心腹冷痛,祛风湿,温经止先煎、久煎。外用适量。孕川乌有大毒。归心、寒疝疼痛,跌打损伤,痛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肝、肾、脾经麻醉止痛白及、白蔹、瓜蒌类同用祛风寒湿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煎汤,3~9g;研末吞服,甘、咸,温;祛风,通络,止药蕲蛇遂,小儿惊风,破伤风,一次1~1.5g,一日2~3次。

有毒。归肝经痉麻风,疥癣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辛、温。归肝、祛风湿,止痛,风湿痹证,疼痛证,风徐长卿煎服,3~12g。后下肾经止痒疹、湿疹祛风风湿痹证,筋骨痿软,湿强辛、苦,温。祛风湿,补肝肾,煎服,5~10g;或酒浸、入五加皮小儿行迟,体虚乏力,筋骨归肝、肾经强筋骨,利水丸、散服药水肿,脚气【小结】祛风湿药多辛苦,性温或凉,能祛除风湿之邪,疏通经络之闭阻,“通则不痛”,主要治疗风湿痹证。针对风寒湿痹,风湿热痹,风湿日久,肝肾虚损的不同,分别选择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

独活、羌活均祛风湿、止痛、解表,治风寒湿痹,风寒夹湿表证,头痛。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者;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羌活为弱,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

65中药学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力猛善通经络而止痛,为治风湿痹痛要药,古代用治骨鲠咽喉;木瓜酸温之品,舒筋活络、和胃化湿,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脚气、转筋常用药。

秦艽辛苦平,风药中之润剂,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风湿痹痛无论寒热新久均可,并治中风半身不遂、虚热、黄疸;防己苦寒,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宜于风湿热痹,并治水肿脚气。

桑寄生苦甘平,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宜治风湿日久,肝肾虚损者,并治肝肾亏虚之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祛风湿药一般具有抗炎、镇痛、改善外周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免疫等作用。

66第十二章?化湿药含义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又称芳香化湿药。

性能功用化湿药多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宣化湿浊、舒畅气机,具有化湿健脾、和中开胃之功,部分药物兼有燥湿、解暑、辟秽等作用,适用于湿浊中阻,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所致脘腹痞满、呕吐反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腻等症,湿温、暑湿、中焦气滞、呕吐、泄泻等亦可选用。

配伍应用使用化湿药时,应根据湿困的不同情况及兼证予以配伍。如湿阻气滞者,常与行气药合用;偏寒湿者,配温里散寒药;脾虚湿阻者,与补气健脾药同用;若用于湿温、湿热、暑湿证,可配清热燥湿、解暑、利湿之品。

使用注意①化湿药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入汤剂不宜久煎。②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阴,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

广藿香Guǎnghuòxiāng《名医别录》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主产于广东。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应用】1?湿阻中焦证本品为芳香化湿要药,常用于湿阻中焦所致之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每与苍术、厚朴、陈皮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

2?呕吐可治疗多种呕吐,脾胃湿浊呕吐最为适宜,偏寒湿者,可与半夏、丁香等同用;偏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紫苏梗等;若脾胃虚弱,则与党参、白术等配伍。

3?暑湿证及湿温初起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若湿温病初起,湿热并重者,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用法用量】煎服,3~10g。鲜品加倍。藿香叶偏于发表,藿香梗偏于和中,鲜藿香长于解暑。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按语】广藿香辛散发表而不峻,微温化湿而不燥,既可解在表之暑湿,又能化在内之湿浊,为暑67中药学??第十二章?化湿药湿时令佳品。本品又善和中止呕,《本草图经》言其“治脾胃呕逆为最要之药”,可用于多种呕吐,尤其湿浊中阻之呕吐最为效捷。

苍术Cāngzhú《神农本草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北等地,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春、秋季采挖,晒干。生用、麸炒或米泔水炒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应用】1?湿阻中焦证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等症,常配伍厚朴、陈皮等药,如平胃散;若脾虚湿聚,水湿内停之痰饮或水肿,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如胃苓汤。

2?风湿痹证湿盛者尤宜,可与薏苡仁、独活等同用;用于湿热痿证,与黄柏、薏苡仁、牛膝合用,即四妙散。

3?风寒表证本品发汗且长于胜湿,故风寒表证夹湿者最为适宜。常与羌活、白芷、防风等同用,如神术散。

此外,本品能明目,用于夜盲及眼目昏涩。可单用,或与羊肝、猪肝同食。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按语】苍术苦温燥湿、辛香健脾,外可解风湿之邪,内能化湿浊之郁,《本草发明》称之“逐邪除湿,其功最大”。对湿邪为病,不论表里上下,皆可随症配伍。对于痹证,因能燥湿而善除湿痹;对于表证,因能胜湿而长于治风寒夹湿外感;又有明目之功,对于眼科内障、外障、青盲、夜盲均有良效。

因其气味香烈,以往民间常与白芷同烧取烟熏屋,作辟秽避瘟之用,此乃简便而有效的空气消毒和预防措施。

厚朴Hòupò《神农本草经》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et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ehd?

etWils?var?bilobaRehd?etWils?的干皮、根皮及枝皮。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等地。4~6月剥取。切丝,生用或姜制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本品既能燥湿,又能下气除胀,为湿阻、气滞胀满之要药,常与苍术、陈68??第十二章?化湿药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本品可行气宽中、消积导滞,与大黄、枳实同用,如厚朴三物汤;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枳实,即大承气汤。

3?痰饮喘咳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与紫苏子、陈皮、半夏等配用,如苏子降气汤;若外感风寒而喘息者,配桂枝、杏仁等,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易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及孕妇慎用。

【附药】厚朴花为厚朴的干燥花蕾,味苦,微温,归脾、胃经,功效理气宽中,芳香化湿,功似厚朴而力缓,主治脾胃湿阻气滞之胸腹胀满疼痛,纳少苔腻。用量3~9g。

【按语】厚朴苦辛温燥,苦能下气,辛能散结,温能燥湿,善除胃中滞气,而燥脾家湿郁,既能下有形之实满,又能散无形之湿满,为消除胀满之要药。《长沙药解》谓之“善破壅塞而消胀满”。凡食积停留、气滞不通、胸腹胀痛、大便秘结,或湿阻中焦之胸腹满闷、呕吐泻痢等症,均可使用。本品又能下气消痰平喘,适用于痰湿内阻之喘咳胸闷。

熟悉药物功用简表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辛,温。归肺、脾、化湿行气,温中止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湿温初豆蔻煎服,3~6g胃经呕,开胃消食起,胸闷不饥,呕吐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脾胃虚辛,温。归脾、胃、化湿开胃,温脾止砂仁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煎服,3~6g肾经泻,理气安胎不安【小结】化湿药辛香温燥,芳香能醒脾化湿,性温可燥湿健脾;辛香能行能散,调理中焦气机,以除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湿为阴邪,其性黏腻,易阻遏气机,本类药物临床常需配伍枳实、木香、陈皮等行气药,既增强化湿之效,又可消除胀满之症。芳香药除化湿作用外,尚有辟秽化浊、解表散邪、行气活血、通窍止痛、开窍醒神等功效。

广藿香辛温气香,化湿不燥热,发表不峻烈,善治外寒内湿之阴暑及湿阻中焦之呕吐。

苍术与厚朴,均为辛苦温燥之品,燥湿作用强,治湿阻中焦证常相须为用。但厚朴苦降下气,为消除胀满要药,又能消痰平喘,治疗湿阻、气滞、食积的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咳喘痰多等;苍术为健脾燥湿要药,具有祛风湿、解表、明目之功,治风湿痹证、风寒表证夹湿者、夜盲等。

砂仁与豆蔻,均能化湿、行气,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证。然砂仁所治偏于中下二焦之脾肾,故脾寒之腹痛泄泻多用,并能安胎;豆蔻所治偏于上中二焦之肺胃,胃寒呕吐及湿温初起宜之。

化湿药大多能刺激嗅觉、味觉及胃黏膜,从而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胃肠道蠕动,使胃肠推进运动加快,以达到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排出胃肠道积气的作用。本类药另有抗溃疡、抑菌等药理作用。

69??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含义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根据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分为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三类。

性能功用味多甘淡,性平或偏凉,主归膀胱、小肠经,主要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的功效,主治水湿内停证。

配伍应用本类药物常配行气药,还须视不同病证作适当配伍。如水肿有表证者,配宣肺解表药;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寒湿相并者,配温里祛寒药;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至于泄泻、痰饮、湿温、黄疸等,则常与健脾利湿、芳香化湿、清热燥湿等药物配伍。

使用注意①渗利之品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②通利作用较强的药物,孕妇应慎用。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本类药物味甘淡,性平或微寒,以利水消肿为主要作用,适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茯苓Fúlíng《神农本草经》?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等地。产云南者称“云苓”,质较优。多于7~9月采挖。阴干,切块或厚片,生用。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应用】1?水肿治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常配伍泽泻、猪苓、白术等,如五苓散;治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白术等同用,如真武汤;若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与滑石、阿胶、泽泻配伍,如猪苓汤。

70??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2?痰饮治痰饮之目眩心悸,常配桂枝、白术、甘草,如苓桂术甘汤;若治饮停于胃而呕吐,多与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

3?脾虚泄泻治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常配人参、白术、甘草,如四君子汤。

4?心悸,失眠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与黄芪、当归、远志等同用,如归脾汤;若心气虚,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等合用,如安神定志丸。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按语】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祛邪,又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消肿要药,可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本品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世补斋医书》谓“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故每用治痰饮证;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

【附药】1?茯苓皮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消肿,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煎服15~30g。

2?茯神为茯苓菌核中间带有松根的部分,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宁心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健忘等。煎服10~15g。

薏苡仁Yìyǐrén《神农本草经》?

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lacryma-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秋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1?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治脾虚湿盛之水肿,小便不利,多配茯苓、白术、黄芪等;治脚气浮肿,可与防己、木瓜、苍术同用。

2?脾虚泄泻治脾虚湿盛之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白术等配伍,如参苓白术散。

3?湿痹拘挛治湿痹筋脉挛急疼痛,常与独活、防风、苍术等同用,如薏苡仁汤;治风湿热痹,与防己、滑石、栀子等配伍,如宣痹汤;若风湿久痹,筋脉挛急,用薏苡仁煮粥服,如薏苡仁粥。

4?肺痈,肠痈治肺痈胸痛,咳吐脓痰,常配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如苇茎汤;治肠痈,可配附子、败酱草、牡丹皮,如薏苡附子败酱散。

【用法用量】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按语】薏苡仁淡渗甘补,既利水渗湿,又健脾补中,常用于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小便不利,泄泻;渗湿除痹,常用治湿痹而筋脉挛急疼痛;清肺肠之热,排脓消痈,治肺痈肠痈,故《本草纲目》曰“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

71中药学??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泽泻Zéxiè《神农本草经》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主产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冬季采挖。晒干,切厚片,麸炒或盐水炒用。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应用】1?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治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常配茯苓、猪苓、桂枝,如五苓散;治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与厚朴、苍术、陈皮配用,如胃苓汤;治痰饮头目昏眩,常配白术,如泽泻汤。

2?淋证,遗精治湿热淋证,常与木通、车前子、黄柏等配伍;若治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潮热,则与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相配,如六味地黄丸。

【用法用量】煎服,6~10g。

【按语】泽泻甘淡渗泄,利水作用较强,能利小便而实大便,可治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本品能泻水湿,行痰饮,常治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头目昏眩。其性寒,既清膀胱之热,又泄肾经之虚火,下焦湿热之淋证、遗精尤为适宜。《药性论》谓:“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通水道。”第二节?利尿通淋药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以利尿通淋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

车前子Chēqiánzǐ《神农本草经》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asiaticaL?或平车前Plantagodepressa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应用】1?淋证,水肿治热淋,小便淋沥涩痛,常配木通、滑石、瞿麦等,如八正散;治水湿停滞水肿、小便不利,可配猪苓、茯苓、泽泻等;若病久肾虚,腰重脚肿,与牛膝、熟地黄、山茱萸等同用,如济生肾气丸。

2?泄泻治小便不利之水泻,可单用本品研末,米饮送服;若脾虚湿盛泄泻,可配党参、白术、茯苓等;若暑湿泄泻,可与香薷、茯苓、猪苓等合用,如车前子散。

72??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3?目赤肿痛,目暗昏花治目赤涩痛,多与菊花、决明子、夏枯草等同用;若肝肾阴亏,两目昏花,则配熟地黄、菟丝子,如驻景丸。

4?痰热咳嗽多与瓜蒌、浙贝母、枇杷叶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包煎。

【使用注意】孕妇及肾虚遗滑者慎用。

【按语】车前子甘寒而利,善通利水道,清膀胱热结,为治热淋之要药。《药鉴》谓其“利小水而实大便”,尤宜于小便不利之水泻。本品又能清肝热而明目,清肺热而化痰,故可用于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附药】车前草为车前的全草,味甘,性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功能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适应用于热淋涩痛,水肿尿少,暑湿泄泻,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煎服9~30g。

木通Mùtōng《神农本草经》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e(Thunb)Koidz?,或白木通Akebiatrifoliate(T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的干燥藤茎。主产于江苏、湖南、湖北等地。秋季采收。阴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应用】1?淋证,水肿治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常配车前子、滑石、瞿麦等,如八正散;治水肿,可配猪苓、桑白皮、泽泻等。

2?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下肠而致的心烦尿赤,多与生地黄、甘草、竹叶等同用,如导赤散。

3?经闭乳少,湿热痹痛治血瘀经闭,配红花、桃仁、丹参等;若治乳汁短少或不通,可配王不留行、穿山甲、通草等;治湿热痹痛,配桑枝、薏苡仁、秦艽等。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久服或大量服用。

【按语】木通苦寒清降通利,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下行从小便排出,上清心经之火,《药性切用》曰“为治热淋尿痛专药”,《本草汇言》言“心与小肠要剂”,故常用于心火上炎或心火下移小肠而致的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本品利血脉,通关节,通经下乳,又治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manshuriensisKom?的干燥藤茎。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关木通为我国东北地区习惯用药,历代本草未见记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通化县志略》及1957年版的《辽宁药材》均称此为木通。《中国药典》1963年第一部以关木通之名正式予以收载。然关木通含马兜铃酸毒性成分,可引起急性肾衰竭、癌变,甚至死亡。为保证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于2004年发文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仍以传统“木通”为正品入药。

73中药学??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第三节?利湿退黄药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以利湿退黄为主要作用,适用于湿热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等。

茵陈Yīnchén《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e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陕西、山西、安徽等地。春季或秋季采收。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应用】1?黄疸为治黄疸之要药,治湿热郁蒸之阳黄,常配栀子、黄柏、大黄,如茵陈蒿汤;若黄疸湿重于热,可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茵陈五苓散;若寒湿郁滞之阴黄,多配附子、干姜、甘草,如茵陈四逆汤。

2?湿温暑湿常与滑石、黄芩、木通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3?湿疮瘙痒单味煎汤外洗,或与黄柏、苦参、地肤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按语】茵陈苦泄下降,性寒清热,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药义明辨》称其“治黄疸之君药”。本品清香芳化,又可治外感湿温暑湿或皮肤湿热内蕴之湿疮瘙痒。

此外,古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之说。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花蕾长出或至花初开时采割的称“茵陈蒿”。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滨蒿、茵陈蒿的主要保肝利胆成分在幼苗期以绿原酸为主,花穗期以6,7-二甲氧基香豆素为主。仲景时代,多以“茵陈蒿”为主,即今之秋季采的“花茵陈”。其后逐步认识到“绵茵陈”疗效更佳,根据二者使用历史及药理研究结果,现代将二者同作为茵陈入药。

金钱草Jīnqiáncǎo《本草纲目拾遗》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christinaeHance的干燥全草。主产于四川。夏、秋二季采收。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甘、淡、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74??第十三章?利水渗湿药【应用】1?湿热黄疸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虎杖等。

2?石淋,热淋治石淋,可单用大剂量金钱草煎汤代茶饮,或与海金沙、鸡内金、滑石等同用;治热淋,常与车前子、萹蓄、木通等同用;治疗肝胆结石,可配伍茵陈、大黄、郁金等,如利胆排石片。

3?痈肿疔疮,毒蛇咬伤用鲜品捣汁内服或捣烂外敷,或配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0g。

【按语】金钱草甘淡渗湿,微寒清肝胆之火,又除下焦湿热,有清热利湿退黄之效,为治湿热黄疸之良药。本品咸以软坚,善消结石,为治石淋要药,亦可用于肝胆结石;因能解毒消肿,亦可用治恶疮肿毒,毒蛇咬伤等证。

【附药】1?连钱草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1echomalongituba(Nakai)Kupr?的干燥地上部分,为江苏、浙江所习用,味辛、微苦,性微寒,归肝、肾、膀胱经,功能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适用于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疮痈肿痛,跌打损伤。煎服,15~30g。外用适量。

2?广金钱草为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styracifo1ium(Osb?)Merr?的干燥地上部分,为广东、广西所习用,味甘、淡,性凉,归肝、肾、膀胱经,功能利湿退黄,利尿通淋,适用于黄疸尿赤,热淋,石淋,小便涩痛,水肿尿少。煎服,15~30g。

3?江西金钱草为伞形科植物白毛天胡荽HydrocotylesibthorpiodesLam?var?batrachium(Hance)Hand?Mazz?的干燥地上部分,为江西所习用,味甘、淡、微辛,性凉,归肝、胆、肾经,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适用于湿热黄疸,淋证,痢疾,水肿。煎服,10~15g。

4?小金钱草为旋花科植物马蹄金DichondrarepensForst?的干燥地上部分,为四川部分地区所习用,味苦、辛,性凉,归肺、肝、胆经,功能清热利湿,利水消肿,适用于湿热黄疸,热淋,湿热痢疾,水肿,小便不利,疮痈肿痛,跌打损伤。煎服,10~30g。

熟悉药物功用简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甘、淡,平。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利水消肿药猪苓利水渗湿煎服,6~12g归肾、膀胱经淋证,带下甘、淡,寒。利尿通淋,清热热淋,石淋,尿热涩痛,煎服,10~20g。先煎、滑石归膀胱、肺、解暑,外用祛湿暑湿,湿温,湿热水泻,包煎。外用适量。脾虚、胃经敛疮湿疮,湿疹,痱子热病伤津及孕妇慎用利尿通淋药甘、苦,微寒。利尿通淋,清肺淋证,肺热咳喘,血热石韦煎服,6~12g归肺、膀胱经止咳,凉血止血出血湿热黄疸,淋浊,带利湿退黄,清热下,痈肿疮毒,水火烫苦,微寒。归肝、煎服,9~15g。外用利湿退黄药虎杖解毒,散瘀止痛,伤,毒蛇咬伤,经闭,胆、肺经适量。孕妇慎用化痰止咳癥瘕,跌打损伤,肺热咳嗽75中药学【小结】利水渗湿药味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作用趋向于下行,主要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主治水湿内停病证。使用时,针对水肿、淋证、黄疸等病证的不同,选择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

茯苓、薏苡仁均能利水渗湿,健脾,治疗水湿内停及脾虚证。茯苓性平和缓,利水渗湿,健脾之力强,又宁心安神,水肿无论寒热虚实均可应用,为痰饮要药,并用于心悸失眠。薏苡仁性凉而清热,排脓消痈,又擅除痹,用治肺痈、肠痈、湿痹等。

泽泻甘淡性寒,利水渗湿、泄热,渗利作用较强,主治水湿内停之证;车前子甘寒,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是热淋、小便不利之水泻的要药,并治目赤肿痛、肺热咳嗽。

茵陈、金钱草均能利湿退黄,治疗黄疸。茵陈为治黄疸要药,还治湿温暑湿及湿疮;金钱草还利尿通淋、解毒,善消结石,治石淋、胆石症及热毒痈肿。

利水渗湿药一般具有利尿、抗病原体、抗炎、利胆、保肝、降压、抗肿瘤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降血糖、降血脂及调节免疫作用。

76第十四章?温里药含义凡以温里祛寒、解除里寒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性能功用本类药物味辛性温热,善走脏腑,主要具有温里祛寒、温经止痛的功效,主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用以治疗虚寒证或亡阳证。本类药物因其归经不同而分别具有温中散寒止痛、温肺化饮、暖肝散寒止痛、温肾助阳、温阳通脉等功效,用治脾胃寒证、肺寒痰饮证、寒凝肝脉证、肾阳不足证、心肾阳虚证、亡阳证。

配伍应用使用温里药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外寒入里,表寒未解者,配伍辛温解表药;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血药;寒湿内阻者,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相配。

使用注意①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助火,故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者慎用。②孕妇慎用或禁用。③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④真热假寒证禁用。

附子Fùzǐ《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习称“泥附子”。炮制成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1?亡阳证治亡阳证,常配干姜、甘草,如四逆汤;若治亡阳兼气脱,常配人参,如参附汤。

2?阳虚证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滑精、宫寒不孕,配肉桂、山茱萸、熟地黄等,如右归丸;治脾肾阳虚,脘腹冷痛、大便溏泄,配党参、白术、干姜等,如附子理中汤;治脾肾阳虚,小便不利、肢体浮肿,与茯苓、白术、生姜等同用,如真武汤;若治心阳衰弱,心悸气短、胸痹心痛,可配人参、桂枝、丹参等;若阳虚兼外感风寒者,常配麻黄、细辛,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3?寒痹证治寒痹痛剧,常配桂枝、白术、甘草,如甘草附子汤。

【用法用量】煎服,3~15g。先煎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或禁用,阴虚阳亢者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

【按语】附子辛甘大热,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神农本草经读》谓其“回阳救逆77中药学??第十四章?温里药第一品药”。辛甘温煦,峻补元阳、益火消阴,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应用。气雄性悍,走而不守,温经通络,逐经络中风寒湿邪,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

附子含有多种乌头碱类化合物,毒性较强,对心脏的毒性显著,但经久煎水解后生成的乌头原碱,毒性显著降低。

干姜Gānjiāng《神农本草经》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冬季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切厚片或块,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1?脾胃寒证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等,多与党参、白术、甘草同用,如理中丸;治寒邪直中脏腑所致腹痛,单用本品研末服;治胃寒呕吐,常配高良姜,如二姜丸;若中寒水泻,可单用研末服,或与党参、白术、甘草等同用。

2?亡阳证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

3?寒饮喘咳治寒饮喘咳,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常配细辛、五味子、麻黄等,如小青龙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按语】干姜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暖脾助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凡脾胃实寒、虚寒均可应用。入心肾经,能回阳通脉,每与附子相须为用治亡阳证,《本草求真》谓“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入肺经,善温肺散寒化饮,是寒饮喘咳之常用药。

肉桂Ròuguì《神农本草经》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树皮。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多于秋季剥取。阴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应用】1?肾阳虚证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常配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等,如肾气丸。

78??第十四章?温里药2?虚阳上浮证治元阳亏虚,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常与山茱萸、五味子、人参等同用。

3?寒凝血滞诸痛治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可单用研末,酒煎服;或配干姜、高良姜、荜茇等,如大已寒丸;寒疝腹痛,多与吴茱萸、小茴香、乌药等同用;胸阳不振,寒邪内侵的胸痹心痛,配附子、干姜、川椒等,如桂附丸;寒痹腰痛,常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若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闭经、痛经等证,配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如少腹逐瘀汤。

4?阴疽,流注常配鹿角胶、炮姜、麻黄等,如阳和汤。

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气益血方中少量加入肉桂,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1~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里有实热,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按语】肉桂辛甘大热,《汤液本草》谓“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作用温和持久,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能使因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归肾中,可治虚阳上浮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善去痼冷沉寒。辛散温通,入血分,温通经脉,又治寒凝血滞诸痛及阴疽、流注。

吴茱萸Wúzhūyú《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rutaecarpa(Juss.)Benth.Var.

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等地。8~11月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或用甘草汤制过用。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应用】1?寒凝肝脉诸痛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每与生姜、人参、大枣同用,如吴茱萸汤;治寒疝腹痛,常配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如导气汤;若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配桂枝、当归、川芎等,如温经汤;治寒湿脚气肿痛,配木瓜、紫苏叶、槟榔等,如鸡鸣散。

2?呕吐吞酸治胃寒吐酸,单用本品煎服,或与干姜同用;治肝郁化火,肝胃不和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常配伍黄连,如左金丸。

3?虚寒泄泻治五更泄泻,多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如四神丸。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有小毒,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孕妇慎用。

【按语】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本草便读》言其“散厥阴之寒”,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本品善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治呕吐吞酸;能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79中药学熟悉药物功用简表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辛,温。归肝、散寒止痛,理煎服,3~6g。外用适量。

小茴香少腹冷痛,痛经,中焦虚寒肾、脾、胃经气和胃阴虚火旺者慎用气滞证温中降逆,散辛,温。归脾、胃寒呕吐、呃逆,脘腹冷痛,煎服,1~3g,或研末外敷。

丁香寒止痛,温肾胃、肾经肾虚阳痿,宫冷不宜与郁金同用助阳辛,热。归脾、温中止呕,散高良姜胃寒冷痛、呕吐煎服,3~6g胃经寒止痛辛、温。归脾、温中止痛,杀脾胃寒证,虫积腹痛,湿疹,煎服,3~6g。外用适量,花椒胃、肾经虫止痒阴痒煎汤熏洗【小结】温里药味辛性温热,主要具有温里祛寒、温经止痛作用,用治里寒证。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之意。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治疗虚寒证、亡阳证。使用时,针对脾胃寒证、肺寒痰饮证、寒凝肝脉、肾阳不足、心肾阳虚证、亡阳证不同,选用温脾、肺、肝、肾,助阳,回阳的药物。

肉桂、附子、干姜均辛热,温中散寒止痛,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等。干姜主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而止呕;肉桂、附子味甘而大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冷痛甚者及寒湿痹痛证,二者又能补火助阳,用治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肉桂还能引火归元、温通经脉,用治虚阳上浮及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附子、干姜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此功附子力强,干姜力弱,常相须为用。干姜尚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咳喘。

肉桂、桂枝均辛甘温,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治寒凝血滞之胸痹、闭经、痛经、风寒湿痹证。肉桂长于温里寒,用治里寒证;又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下元虚衰、虚阳上浮之虚喘、心悸等。桂枝长于散表寒,用治风寒表证;又能助阳化气,用治痰饮、蓄水证。

温里药一般具有镇静、镇痛、健胃、祛风、抗血栓形成、抗溃疡、抗腹泻、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缺氧、扩张血管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强心、抗休克、抗惊厥等作用。

80第十五章?理气药含义凡以疏理气机、解除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理气药,又名行气药。

性能功用多辛苦温而芳香,主入脾、胃、肝、肺经,主要具有疏理气机功效,主治脾胃气滞证,症见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肝气郁滞证,症见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肺气壅滞证,症见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配伍应用使用理气药,须针对病证选择相应功效的药物,根据病因病机及兼证进行配伍。如脾胃气滞证,选用理气调中药,其中饮食积滞者,配消导药;脾胃气虚者,配补中益气药;湿热阻滞者,配伍清热除湿药;寒湿困脾者,配伍苦温燥湿药;肝气郁滞证,选用疏肝理气药;肝血不足者,配伍养血柔肝药;肝经受寒者,配伍暖肝散寒药;瘀血阻滞者,配伍活血祛瘀药;肺气壅滞证,选用理气宽胸药物;外邪客肺者,配伍宣肺解表药;痰饮阻肺者,配伍祛痰化饮药。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气阴不足者慎用。

陈皮Chénpí《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秋末冬初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切丝,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1?脾胃气滞证治中焦寒湿兼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常与苍术、厚朴、甘草同用,如平胃散;若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可配山楂、神曲、麦芽等,如保和丸;若脾虚气滞,腹痛喜按、食后腹胀者,可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异功散。

2?呕吐、呃逆常配伍生姜、竹茹、人参等,如橘皮竹茹汤。

3?湿痰、寒痰咳嗽治湿痰咳嗽,多与半夏、茯苓、甘草等同用,如二陈汤;若寒痰咳嗽,多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4?胸痹可配伍枳实、生姜,如橘皮枳实生姜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按语】陈皮辛行温通,主入脾经,善行气除胀,又健脾和中,凡脾胃气滞证皆可应用;兼有温燥之性,故寒湿中阻之气滞最宜,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用于呕吐呃逆。《本草便读》言“以其能燥81中药学??第十五章?理气药湿理气,亦治痰之本”,故为治痰之要药。本品入肺走胸,可行气通痹止痛,用治胸痹。

【附药】1?橘红为橘的外层果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适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煎服,3~10g。

2?橘核为橘的成熟种子,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功能理气,散结,止痛,适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等。煎服,3~9g。

3?橘络为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肉之间的纤维束,味甘、苦,性平,归肝、肺经,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煎服,3~5g。

4?橘叶为橘的叶,味辛、苦,性平,归肝经,功能疏肝行气,散结消肿,适用于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煎服,6~10g。

5?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grandis‘Tomentosa’或柚Citrusgrandis(L?)Osbeck的未成熟或近成熟外层果皮,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适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等。煎服,3~6g。

枳实Zhǐshí《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等地。5~6月间采集。晒干或低温干燥,切薄片,生用或麸炒用。

【性味归经】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应用】1?胃肠气滞证治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常配山楂、麦芽、神曲等,如曲麦枳术丸;若热结便秘,腹满胀痛,可配大黄、芒硝、厚朴,如大承气汤;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多与大黄、黄芩、黄连等同用,如枳实导滞丸。

2?胸痹,结胸治胸阳不振、痰浊闭阻之胸痹,多与薤白、桂枝、瓜蒌等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痰热结胸,多配黄连、瓜蒌、半夏,如小陷胸加枳实汤。

此外,本品尚可用治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可单用本品,或配伍黄芪、白术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炒后性较平和。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按语】枳实苦降辛行,气雄性猛,能破气化痰以消痞,为治痞满之要药。破气而消积,《药品化义》谓“专泄胃实,开导坚结,消痰癖,逐宿食,破结胸,通便闭,非此不能也”。本品用治食积、湿热、热结等所致之胃肠积滞证及气滞痰阻之胸痹、结胸。

木香Mùxiāng《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lappaDecne?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四川等地。秋冬季采挖。

82??第十五章?理气药干燥,切厚片,生用或煨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应用】1?脾胃气滞证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可单用本品,或配砂仁、檀香、枳壳等,如木香调气饮;若脾虚气滞,脘腹胀满、食少便溏,常配党参、白术、陈皮等,如香砂六君子汤。

2?大肠气滞,泻痢后重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与黄连配伍,如香连丸;若饮食积滞之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配槟榔、青皮、大黄等,如木香槟榔丸。

3?胁肋疼痛,黄疸,疝气疼痛治湿热郁蒸、气机阻滞之脘腹胀痛、胁痛、黄疸,可与郁金、大黄、茵陈等配伍;若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疼痛,可与川楝子、小茴香、吴茱萸同用,如导气汤。

【用法用量】煎服,3~6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实肠止泻。

【按语】木香辛行苦泄温通,芳香气烈而味厚,《本草纲目》谓其“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木香是行气止痛之要药,可用治多种气滞疼痛证,善通行脾胃之滞气,治脘腹胀痛;善行大肠之滞气,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良药;走三焦和胆经,又能疏肝利胆,治疗肝郁气滞证。

【附药】1?川木香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souliei(Frannch?)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souliei(Franch?)Lingvar?cineraLing的干燥根,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胆经,功能行气止痛,适用于胸胁、脘腹胀痛,肠鸣腹泻,里急后重。煎服,3~9g。

2?土木香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heleniumL?的干燥根,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功能健脾和胃,行气止痛,安胎,适用于胸胁、脘腹胀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3~9g,多入丸散服。

香附Xiāngfù《名医别录》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L?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山东、广东、河南等地。秋季采挖。晒干,生用,或醋炙用。用时碾碎。

【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宽中。

【应用】1?肝郁气滞痛证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多与柴胡、川芎、枳壳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若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常配高良姜,如良附丸;若寒疝腹痛,多与小茴香、乌药、吴茱萸等同用。

2?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治月经不调、痛经,可单用,或与柴胡、川芎、当归等同用,如香附归芎汤;若乳房胀痛,多与柴胡、青皮、瓜蒌皮等同用。

3?脾胃气滞腹痛治脘腹胀痛,胸膈噎塞,噫气吞酸,纳呆,可配砂仁、甘草,如快气汤。

83中药学【用法用量】煎服,6~10g。醋炙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按语】香附芳香辛行苦泄,《本草纲目》云“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本品入肝、脾、三焦经,善散肝气之郁结,乃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妇科调经之要药,常用治肝郁气滞、脾胃气滞之痛证及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熟悉药物功用简表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苦、辛,温。归肝、疏肝破气,消积肝郁气滞证,食积气滞脘腹煎服,3~10g。醋青皮胆、胃经化滞疼痛,癥瘕积聚、久疟痞块炙疏肝止痛力强辛、苦,微温。归脾、行气止痛,温中寒凝气滞胸腹胀痛,胃寒呕煎服,1~5g,后沉香胃、肾经止呕,纳气平喘吐,虚喘证下苦,寒;有小毒。归疏肝泄热,行气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虫积煎服,5~10g。外川楝子肝、小肠、膀胱经止痛,杀虫腹痛用适量辛、苦,温。归心、通阳散结,行气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薤白煎服,5~10g肺、胃、大肠经导滞泻痢后重【小结】理气药多辛苦温而芳香,主入脾、胃、肝、肺经,辛香能行,味苦能泄,温能通行,故有疏理气机即行气、降气、解郁、散结等作用,并可通过畅达气机、消除气滞而达到止痛之效,即《素问》所言“逸者行之”“结者散之”“木郁达之”之意。使用时针对脾胃气滞、肝气郁滞、肺气壅滞证的不同,选择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的药物。

陈皮、青皮皆可理中焦之气而除胀,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等证。但陈皮性缓,偏入脾肺,善理气调中,还治呕吐呃逆,长于燥湿化痰,是治湿痰、寒痰之要药;青皮性较峻烈,偏入肝胆,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主治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或结块,食积腹痛,癥瘕积聚等。

木香与香附均有理气止痛之功,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诸证。木香主入脾、胃、大肠,善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泻痢后重,兼入肝疏肝,治肝气郁滞之胁痛、黄疸、疝气疼痛;香附性质平和,主入肝经,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见长,主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为妇科调经要药。

枳实味苦、辛、酸,性微寒,可破气消积,化痰散痞,是治疗痞满要药,常用治胃肠积滞证及气滞痰阻之胸痹、结胸。

理气药一般具有抑制或兴奋胃肠平滑肌、促进消化液分泌、利胆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中枢抑制、调节子宫平滑肌、兴奋心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升压或降压、抗菌等作用。

84第十六章?消食药含义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功效,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称助消化药。

性能功用消食药多味甘性平,主归脾胃二经,具消食化积,健脾开胃,和中之功。主治宿食停留,饮食不消所致之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以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证。

配伍应用使用消食药时,应根据不同病情予以适当配伍。若宿食内停,需配理气药;若积滞化热,当配苦寒清热之品;若寒湿困脾,当配芳香化湿药;若中焦虚寒者,宜配温中健脾之品;而脾胃素虚,食积内停者,则当配伍健脾益气消食之品。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虽多数效缓,但仍不乏耗气之弊,故气虚而无积滞者慎用。

山楂Shānzhā《神农本草经集注》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以山东产量大质佳。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应用】1?饮食积滞证本品酸甘,微温不热,功善消食化积,能治各种饮食积滞之证,常与麦芽、莱菔子、六神曲等同用,如山楂化滞丸;治油腻肉食积滞之脘腹胀痛、嗳腐吞酸者,可单用,如山楂丸。

2?泻痢腹痛,疝气痛山楂入肝经,能行气散结止痛,炒用兼能止泻止痢,可单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末服;治疝气痛,常与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瘀阻胸腹痛,痛经本品性温兼入肝经血分,能通行气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瘀滞胸胁痛,常与川芎、桃仁、红花等同用;若治疗产后瘀阻腹痛或痛经、经闭,可以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与当归、香附、红花同用,如通瘀煎。

现代单用本品制剂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细菌性痢疾等,均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9~12g。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泻痢。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胃酸分泌过多者均慎用。

【按语】山楂酸甘微温,走脾达胃,适用于各种饮食积滞之证,《本草征要》言其善“消肉食之85中药学??第十六章?消食药积”,故为治油腻肉积之要药;又能行气血,《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为化瘀血之要”,适用于血瘀气滞诸证。此外,山楂尚能化浊降脂,用于高脂血症。

六神曲Liùshénqū《药性论》本品为面粉或麸皮与杏仁泥、赤小豆粉,以及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自然汁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全国各地均有生产。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胃。

【应用】饮食积滞证本品辛以行散消食,甘温健脾开胃,和中止泻,常与山楂、麦芽、木香等同用,治疗食滞脘腹胀满,食少纳呆,肠鸣腹泻者,如保和丸;又因本品略能解表退热,故尤宜外感表证兼食滞者。

此外,凡丸剂中有金石、贝壳类药物者,可以本品糊丸以助消化,如磁朱丸。

【用法用量】煎服,6~15g。消食宜炒焦用。

【使用注意】脾阴虚胃火盛者不宜。

【按语】六神曲味辛行散消食,甘温健胃和中。《滇南本草》言其“扶脾胃以进饮食,消隔宿停留胃内之食”。本品适用于饮食积滞、脘腹胀满、恶食呕逆等证,用于消谷食尤为适宜。因其兼能发散风寒,故对风寒表证兼有食滞着尤宜。

【附药】建神曲始载于《药性考》,又名泉州神曲、范志曲,简称建曲。为面粉、麸皮和紫苏、荆芥、防风、厚朴、白术、木香、枳实、青皮等四十多种药品,经混合发酵而成。本品主产于福建泉州,味苦性温,功能消食化滞,理气化湿,发散风寒,兼能健脾,常用于食滞不化,暑湿泄泻,呕吐不食。

煎服,6~15g。

麦芽Màiyá《药性论》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vulgare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全国各地均可生产。生用、炒黄或炒焦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应用】1?饮食积滞证本品甘平,健胃消食,尤能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治米面薯芋类积滞不化,常与山楂、神曲、鸡内金同用;配白术、陈皮等,可治脾虚食少,食后饱胀,如健脾丸。

2?断乳、乳房胀痛本品有回乳之功。可单用炒麦芽煎服,用治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之乳房胀痛等。

此外,本品又兼能疏肝解郁,常配川楝子、柴胡等,用治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之胁痛、脘腹痛等。

86??第十六章?消食药【用法用量】煎服,10~15g。回乳炒用60g。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麦芽多用于回乳消胀。

【使用注意】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按语】本品味甘性平,功专消食,《本草纲目》谓其“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又入肝经而能散郁行滞、疏肝回乳,用于哺乳期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之乳房胀痛,以及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等证。

熟悉药物功用简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辛、甘,平。归消食除胀,降气煎服,5~12g。生用吐风莱菔子便秘结,积滞泻痢,咳喘消食药脾、胃、肺经化痰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痰多,胸闷食少饮食积滞证,小儿疳积,甘,平。归脾、胃、健胃消食,涩精煎服,3~10g;研末服,鸡内金遗尿,遗精,石淋涩痛,小肠、膀胱经止遗,通淋化每次1.5~3g胆胀胁痛【小结】消食药大都味甘性平或甘温,归脾胃经,具有消食导滞健胃的作用,主治食积不化,脘腹胀痛,泻痢,或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炒焦用能增强消导之功。

山楂、六神曲与麦芽均能消食健胃,用于饮食积滞之证,常炒焦合用,名“焦三仙”。然山楂消食化积力强,尤善消油腻肉积;又能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血瘀气滞诸证及高脂血症。六神曲兼能发散风寒,对风寒表证兼有食滞者尤宜;尚能助金石药物之消化。麦芽善消淀粉类食积,兼能回乳消胀,疏肝理气,可用于乳汁郁积不通、回乳断奶,以及肝郁胁痛、肝胃不和之脘腹胀痛。

麦芽与莱菔子皆偏消面食积滞。然莱菔子尚有下气除胀、化痰之功,故食积气滞,胀闷不舒,或泻痢后重,以及咳嗽痰喘用之为宜。

山楂与鸡内金均为作用较强的消食药。鸡内金可治一切饮食积滞,兼能固摄缩尿,而治遗尿、小便频数等症,并为治疗结石之常用药。

消食药有助消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强心、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降压等多种药理作用。

87??第十七章?驱虫药第十七章?驱虫药含义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性能功用本类药物入脾、胃、大肠经,部分药物有毒,对人体内肠道寄生虫有杀灭或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本类药主要功效为驱虫或杀虫,可用治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不同的虫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如不思饮食或多食善饥,嗜食异物,绕脐腹痛、时发时止,胃中嘈杂,肛门瘙痒,面色痿黄,周身浮肿等。某些驱虫药兼有行气、消积、润肠、止痒等作用。

配伍应用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及患者体质、证情缓急,选用适宜的驱虫药。常配伍泻下药,有助虫体从大便排除;兼有积滞者,当配消积导滞药;脾胃虚弱者,配伍健脾和胃之品;体质虚弱者,须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

使用注意①驱虫药物对人体正气多有损伤,应注意用量、用法,防止中毒或损伤正气;对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及孕妇,更当慎用。②驱虫药一般宜空腹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

③对发热或腹痛剧烈者,不宜急于驱虫,待症状缓解后,再行施用驱虫药。

使君子Shǐjūnzǐ《开宝本草》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indica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秋季采收。生用或炒香用。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杀虫消积。

【应用】1?蛔虫病,蛲虫病本品味甘气香而不苦,性温又入脾胃经,为驱蛔要药,尤宜于小儿。轻证单用本品炒香嚼服;重证可与苦楝皮、槟榔等同用,如使君子散;用治蛲虫,可与百部、槟榔、大黄等同用。

2?小儿疳积本品甘温,既能驱虫,又能健脾消疳。治小儿疳积色萎黄、形瘦腹大、腹痛有虫者,常与槟榔、神曲、麦芽等配伍,如肥儿丸;治小儿五疳,心腹膨胀,不进饮食着,常与厚朴、陈皮、川芎等同用,如使君子丸。

【用法用量】使君子9~12g,捣碎入煎剂;使君子仁6~9g,多入丸散或单用,作1~2次分服。小儿每岁1~1?5粒,炒香嚼服,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

【使用注意】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服用时当忌饮茶。

88??第十七章?驱虫药【按语】使君子甘温气香,《本草经疏》谓其“不苦不辛而能杀疳蛔,此所以为小儿上药也”,尤宜于小儿蛔虫病。《本草正义》言其“能助饮食之运化,而疏导肠中积滞,且富有脂液,所以滑利疏通”,具有缓慢的滑利通肠之性,故可用于蛔虫、蛲虫等肠道虫证。

苦楝皮Kǔliànpí《名医别录》为楝科植物楝MeliaazedarachL?或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的干燥树皮及根皮。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等地。春、秋两季采收。鲜用或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杀虫,疗癣。

【应用】1?肠道寄生虫病本品苦寒有毒,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可治多种肠道寄生虫。治蛔虫病,可单用水煎或煎膏敷用,亦可与使君子、槟榔等同用,如化虫丸;治蛲虫病,可与百部、乌梅同煎,取浓液于晚间作保留灌肠,连用2~4天;治钩虫病,可与石榴皮同煎服之。

2?疥癣,湿疮本品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可单用研末,用醋或猪脂调涂患处,治疥疮、头癣、湿疮、湿疹瘙痒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用猪油脂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久服。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按语】苦楝皮苦寒有毒,杀虫力强,驱虫谱广,疗效较佳。可用治蛔虫、蛲虫、绦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尤以驱杀蛔虫擅长。《本草汇言》言其“去虫杀疥之药”,对湿疮疥癣、湿疹等亦有较好疗效。

槟榔Bīngláng《名医别录》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catechuL?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广东、云南。春末至秋初采收。生用、炒黄或炒焦用。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应用】1?肠道寄生虫病本品驱虫谱广,对多种肠道寄生虫都有驱杀作用,并以泻下作用驱除虫体为其特点。治绦虫证疗效最佳,可单用,或与南瓜子同用;治蛔虫病、蛲虫病,可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治姜片虫病,可与乌梅、甘草配伍。

2?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等证,常与木香、青皮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治湿热泻痢,可与木香、黄连、芍药等同用,如芍药汤。

3?水肿,脚气肿痛本品既能利水,又能行气。治水肿实证,二便不利,常与泽泻、木通等同用,如疏凿饮子;治寒湿脚气肿痛,可与木瓜、吴茱萸、陈皮等配伍,如鸡鸣散。

89中药学4?疟疾治疗疟疾,常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

【用法用量】煎服,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

【按语】槟榔辛开苦降,其性下行,为广谱驱虫药,尤善治绦虫病;兼行胃肠壅滞之气,用治食积气滞,泻痢后重等。《药品化义》言其“能逐水气”,常用于水肿脚气。《本草纲目》谓其“疗诸疟,御瘴疠”,故可用治疟疾寒热久发不止。

【小结】驱虫药主入脾、胃、大肠经,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内肠道寄生虫有杀灭、麻痹或刺激虫体促使其排出体外,起到驱虫或杀虫作用。

使君子为驱蛔虫、蛲虫之要药,且有益脾消积之功,用治小儿疳积;苦楝皮驱虫之力强于使君子,对蛔虫、蛲虫均有良效,且能杀虫止痒,但有毒性,用量不宜过大;槟榔驱虫作用较广,并以泻下作用驱除虫体为其特点,并可行气导滞、利水消肿、截疟,还可用治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水肿、脚气、疟疾等病证。

驱虫药有麻痹或杀灭虫体、抗真菌、抗病毒、抗肿瘤、促进胃肠蠕动、减慢心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作用。

90第十八章?止血药含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物称止血药。根据止血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四类。

性能功用本品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其主要功效是止血,用治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多种出血病证。

配伍应用使用止血药时,应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不同症状,进行相应的选择和适当的配伍,以期标本兼顾。如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的药物;瘀血阻滞者,当首选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药。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使用注意①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②实热方盛或有瘀滞的出血证,不宜用收敛性强的止血药。③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④止血药多炒炭用,以增强止血之效。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清泄血分之热而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小蓟Xiǎojì《名医别录》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setosum(Willd?)MB?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采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1?血热出血证凡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皆可选用。常与大蓟、侧柏叶、茜91中药学??第十八章?止血药草等同用,如十灰散;能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可单味应用,也可配伍生地黄、滑石、木通等,如小蓟饮子。

2?痈肿疮毒本品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治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证。可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也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2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按语】小蓟性凉,清热凉血止血,可广泛用于各种血热妄行证。《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故用治血热夹瘀的吐、衄、尿血及崩漏下血等症尤宜;并兼利尿通淋之功,善治血淋、尿血。

地榆Dìyú?《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var?longifolia(Bert?)YüetLi的干燥根。前者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后者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苏等地,习称“绵地榆”。春季或秋季采挖。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应用】1?血热出血证本品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又因其性下降,故尤宜于下焦出血。治血热便血,常配伍生地黄、黄芩、槐花等;治痔疮出血,常与槐角、防风、黄芩等配伍,如槐角丸;治血热崩漏,可与生地黄、黄芩、牡丹皮等同用。

2?水火烫伤,湿疹,疮疡痈肿本品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大黄粉,或配黄连、冰片研末调敷;用治湿疹及皮肤溃烂,以本品浓煎外洗,亦可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外掺患处;用治疮疡痈肿,若初起未成脓者,可单用地榆煎汁浸洗;若已成脓者,可用单味鲜地榆叶,或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捣烂外敷局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出血或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按语】地榆味苦沉降,酸涩收敛,微寒清热,为清热凉血、收涩止血之佳品。《本草图经》曰“古方断下多用之”,故用治一切血症,尤以下焦火盛,血热妄行之便血、痔血、血痢、崩漏下血等症为主;亦用治痈肿疮毒、水火烫伤,又有消肿止痛、生肌敛疮之功,为治烫伤要药。

92??第十八章?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部分药物尚能消肿、止痛,还可用治跌打损伤、经闭、心腹瘀阻疼痛等病证。

三七Sānqī《本草纲目》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秋季采挖。切片或研细粉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应用】1?出血证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单味内服外用均有良效。治吐血、衄血、崩漏,可单用本品,米汤调服;治咳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可与花蕊石、血余炭合用;治各种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掺。

2?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本品为伤科之要药,凡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血肿痛等,皆为首选。

可单味应用,以三七研末,黄酒或白开水送服。治疗血滞胸腹疼痛,配伍延胡索、川芎、郁金等药;治疗痈疽肿痛,以本品研末,米醋调涂;治痈疽溃烂,常与乳香、没药、儿茶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研末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阴虚血热之出血不宜单用。

【按语】三七甘缓温通,苦降下泄,功擅散瘀和血,瘀散则血自归经,血和则肿消痛止,为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常用药物。《本草新编》言其“最止诸血,外血可遏,内血可禁”,适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本品又善化瘀,通利血脉,以止痛著称,可用于多种瘀血证,尤以跌打伤痛、胸腹刺痛为佳。张锡纯有谓“一味三七,可代《金匮》之下瘀汤”,可见对其化瘀之功,颇为推重。

【附药】1?菊叶三七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segetum(Lour?)Merr?的根或全草,民间习称土三七,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胃经,功能散瘀止血,解毒消肿,适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疮痈疮疡,虫蛇咬伤。煎服3~10g。外用适量。

2?景天三七为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SedumaizoonL?的根或全草,味甘、微酸,性平,归心、肝经,功能散瘀止血,养血安神,解毒消肿,适用于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紫癜,崩漏,外伤出血,跌打伤痛,心悸失眠,烦躁不安,疮肿,蜂蝎蜇伤。煎服,15~30g。外用适量。

93中药学??第十八章?止血药茜草Qiàncǎo《神农本草经》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ordifoliaL?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陕西、河北、山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通经。

【应用】1?出血证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于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治吐血不止,单用本品研末煎服;治衄血,可与黄芩、侧柏叶同用;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黄、生蒲黄等;治气虚不摄的崩漏下血,常与黄芪、白术、山茱萸等同用,如固冲汤;治尿血,常与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2?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治血滞经闭,单用本品酒煎服,或配桃仁、红花、当归等同用;治跌打损伤,可单味泡酒服,或配三七、乳香、没药等同用;治风湿痹证,也可单用浸酒服,或配伍鸡血藤、海风藤、延胡索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按语】茜草苦能降泄,寒能清热,专入肝经血分。《神农本草经疏》言其“行血凉血之要药也。”故本品凉血与行瘀并举,适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及瘀血证,对于血热夹瘀之出血尤为适宜。其能通经络,行瘀滞,可用治妇女经闭不通、瘀阻腹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还可活血通经治疗痹证。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本类药物大多味涩,或为炭类,或质黏,故能收敛止血,广泛用于各种出血病证而无瘀滞者。

白及Báijí《神农本草经》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等地。

夏、秋二季采挖。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寒。归肺、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应用】1?咳血,吐血,外伤出血本品为收敛止血之要药,主治体内外诸出血证,临床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治咯血,可配伍枇杷叶、阿胶等;治吐血,可与茜草、生地黄等煎服,如白及汤;治外伤或金创伤出血,可单味研末外掺或水调外敷,或与白蔹、黄芩、龙骨等研细末,掺疮口上。

94??第十八章?止血药2?痈肿疮疡、手足皲裂、烧烫伤本品为疮疡消肿生肌的常用药,对于疮疡,无论未溃或已溃均可应用。若疮疡初起,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或与金银花、皂角刺、乳香等同用;若疮痈已溃,久不收口者,以之与黄连、贝母等研末外敷;治手足皲裂,可以之研末,麻油调涂,能促进裂口愈合;治烧烫伤,可以本品研末,用油调敷,或以白及粉、凡士林调膏外用,能促进生肌结痂。

【用法用量】煎服,6~15g;研末吞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反乌头类药物。

【按语】白及质黏而涩,入肺胃经,善止肺胃出血,为收敛止血要药,兼能补益肺胃,对于肺胃损伤所引起的多种出血证均有良效。其味苦微寒,入血泄热而具消肿生肌之功,痈疽疮疡不论已溃或未溃均可应用。《本草求真》谓其“涩中有散,补中有破”。本品内服用治疮疡初起,有散结消肿的作用;若疮疡已溃久不收口或皮肤皴裂,本品外用又能生肌敛疮。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本类药物性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具有温经止血之效,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病证。

艾叶/iyè《名医别录》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évl?etVant?的干燥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称“蕲艾”。夏季花未开时采收。生用、捣绒或制炭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外用祛湿止痒。

【应用】1?虚寒性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治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可单用本品,或配阿胶、芍药、干地黄等同用,如胶艾汤。配伍生地黄、生荷叶等清热凉血药,可治疗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如四生丸。

2?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脘腹冷痛本品用治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宫寒不孕等证,每与香附、川芎、当归等同用,如艾附暖宫丸。用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可以单味艾叶煎服,或以之炒热熨敷脐腹,或配伍温中理气之品。

3?胎动不安,胎漏下血本品为妇科安胎之要药。如《肘后备急方》以艾叶酒煎服,治疗妊娠胎动不安;常与阿胶、桑寄生等同用,治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4?皮肤瘙痒以本品局部煎汤外洗,有祛湿止痒之功,可用治湿疹、阴痒、疥癣等皮肤瘙痒。

此外,将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炷等,用以熏灸体表穴位,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为温灸的主要原料。

95中药学??第十八章?止血药【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温经止血宜炒炭用,其余生用。

【使用注意】阴虚血热者慎用。

【按语】艾叶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散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调经及安胎要药。其功效总以下焦虚寒证为主,《本草纲目》曰“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故本品适用于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的月经过多、崩漏下血;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煎汤外洗有祛湿止痒之效,适用于湿疹、阴痒、疥癣等瘙痒性皮肤病。

熟悉药物功用简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甘、苦,凉。归心、凉血止血,散瘀煎服,10~15g。

大蓟血热出血证,热毒痈肿肝经解毒消痈外用适量凉血止血药苦,微寒。归肝、凉血止血,清肝血热出血证,肝热目赤,煎服,10~15g。

槐花大肠经泻火头痛眩晕外用适量苦、涩,寒。归肺、凉血止血,化痰血热出血证,肺热咳嗽,煎服,10~15g。

侧柏叶肝、脾经止咳,生发乌发脱发、须发早白外用适量凉血止血药血热出血证,水肿,黄煎服,9~30g。

甘,寒归肺、胃、凉血止血,清热白茅根疸,热淋,胃热呕吐,多生用,止血可炒膀胱经利尿,清肺胃热肺热咳喘炭用甘,平。归肝、心止血,化瘀,利出血证,瘀血痛证,血煎服,3~10g,化瘀止血药蒲黄包经尿淋涩痛包煎。外用适量出血证,腹泻、痢疾,苦、涩,平。归心、收敛止血,止痢,煎服,6~12g。

收敛止血药仙鹤草疟疾寒热脱力劳伤,阴肝经截疟,解毒,补虚外用适量痒带下【小结】止血药味多苦、涩,以归心、肝二经为多。本章各味药物都具有直接制止出血的功效,主要用以治疗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大蓟与小蓟,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广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然大蓟散瘀消痈力强,止血作用广泛,故对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尤为适宜;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

地榆与槐花均能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诸证,因其性下行,故以治下部出血证为宜。然地榆凉血之中兼能收涩,凡下部之血热出血,诸如便血、痔血、崩漏、血痢等皆宜;槐花无收涩之性,其止血功在大肠,故以治便血、痔血为佳。

三七、茜草与蒲黄均具化瘀止血之效,适用于出血兼有瘀滞者,可收止血而不留瘀之效。三七止血作用甚广,可治体内外各种出血,又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为伤科要药;茜草功似三七,但效力不及三七,兼有凉血作用,主治血热出血之证;蒲黄性平,血瘀出血不论寒热均可用之,能活血化瘀止痛,主治瘀阻疼痛之证,并兼利尿,尚可用治血淋。

96??第十八章?止血药白及与仙鹤草均具收敛止血之功,可用于各种出血证,对出血无瘀滞者尤为适宜。白及质黏而涩,主用于肺、胃出血证,又兼有消肿生肌之功,可用于疮疡肿痛、烧烫伤、手足皲裂等;仙鹤草味涩能敛,收敛止血作用显著,兼有止痢、杀虫之功,可用于泻痢、阴痒带下等。

艾叶以温经止血为特点,尤宜治疗下焦虚寒之崩漏出血;同时能散寒调经,安胎,燥湿止痒,为治疗虚寒性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及湿疹、疥癣等常用药。

止血药能收缩局部血管,增强毛细血管稳定性,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促进凝血。

部分药物尚有抗炎、镇痛、抗癌、调节心血管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

97中药学??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含义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其中活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根据活血化瘀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四类。

性能功用本类药多味辛、苦,性温,部分动物类药味咸,主入心、肝两经。味辛则能散、能行,味苦则通泄,且均入血分,故能行血活血,使血脉通畅,瘀滞消散,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

配伍应用针对引起瘀血的原因进行配伍,以标本兼治。如寒凝血脉者,当配温里散寒、温通经脉药;热灼营血,瘀热互结者,宜配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痰湿阻滞,血行不畅者,当配化痰除湿药;风湿痹阻,经脉不通者,应伍祛风除湿通络药;久瘀体虚或因虚致瘀者,则配补益药;癥瘕积聚,配伍软坚散结药。由于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常配伍行气药,以增强和提高活血化瘀的功效。

使用注意①本类药物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他无瘀血的出血证者。②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③易伤人体正气,体虚者慎用或忌用。

第一节?活血止痛药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

川芎Chuānxiōnɡ《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根茎。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以四川产者质优。切片,生用或酒炙。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1?血瘀气滞诸痛证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檀香等同用;治肝郁胁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等,如柴胡疏肝散;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乳香、没药、三七等;治血瘀经闭,98??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痛经,常与赤芍、桃仁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若寒凝血瘀者,可配桂心、当归等,如温经汤;治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可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

2?头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升散,为治头痛要药。治风寒头痛,配羌活、细辛、白芷等,如川芎茶调散;若配菊花、石膏、僵蚕,可治风热头痛,如川芎散;若治风湿头痛,可配羌活、独活、防风,如羌活胜湿汤;若治血瘀头痛,可配赤芍、麝香、红花等,如通窍活血汤;治风湿痹痛,常配独活、秦艽、防风等,如独活寄生汤。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或忌用。

【按语】川芎辛香走散,温通血脉,促进气血运行,能上行头目,外彻皮毛,通行血海,旁走四肢,乃血中气药。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为治头痛要药,无论头痛之因于风寒、风热、风湿或血虚、血瘀者,均可配伍使用。本品又为妇科经产活血之良药。此外,肝郁胁痛,跌打瘀痛及痈疡肿痛等,亦常配用。

延胡索Yánhúsuǒ《雷公炮炙论》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W?T?Wang的块根。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夏初采挖。切厚片或捣碎,生用或醋炙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应用】气血瘀滞诸痛证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薤白等药同用;治热证胃痛,配川楝子,如金铃子散;治寒证胃痛,可配桂枝、高良姜,如安中散;治气滞胃痛,可配香附、木香、砂仁;治瘀血胃痛,可配丹参、五灵脂等;若治肝郁气滞之胸胁痛,可伍柴胡、郁金;治气滞血瘀之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常配当归、红花、香附等;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与乳香、没药同用;治风湿痹痛,可配秦艽、桂枝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3g。

【按语】延胡索苦泄、辛散、温通,《本草纲目》云“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故适用于气血凝滞所致之心腹及肢体各部疼痛,为治血瘀气滞诸痛之要药,常用于脘腹胁痛,妇人经闭,痛经,腹内肿块,产后血瘀腹痛及跌损瘀痛等。

郁金Yùjīn《药性论》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姜黄Curcuma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Leeet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的块根。主产于浙江、四川、广西,其中以温州温产郁金,为道地药材之一。冬季采挖。切片或打碎,生用或矾水炙用。

99中药学??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应用】1?气滞血瘀之胸、胁、腹痛治气血瘀滞之痛证,常与木香配伍,气郁倍木香,血瘀倍郁金,如颠倒木金散;若治肝郁气滞之胸胁刺痛,可配柴胡、白芍、香附等;若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可配瓜蒌、薤白、丹参等;若治肝郁有热、气滞血瘀之痛经、乳房作胀,常配柴胡、栀子、当归、川芎等,如宣郁通经汤;若治癥瘕痞块,可配鳖甲、莪术、丹参、青皮等。

2?热病神昏,癫痫窍闭用于痰浊蒙蔽心窍,热陷心包之神昏,可配伍石菖蒲、栀子,如菖蒲郁金汤;治癫痫痰闭之证,可配伍白矾。

3?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治疗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倒经,可配生地黄、牡丹皮、栀子等,如生地黄汤;用于热结下焦,伤及血络之尿血、血淋,可与生地黄、小蓟等,如郁金散。

4?湿热黄疸、胆石症治湿热黄疸,配茵陈蒿、栀子;如配金钱草可治胆石症。

【用法用量】煎服,5~12g;研末服,2~5g。

【使用注意】畏丁香。

【按语】郁金辛香走窜,苦寒清泄,走血分活血祛瘀,凉血清心,入气分行气解郁,利胆退黄,并善止痛,为血中之气药。本品活血无燥烈妄行之弊,凉血且无阻遏之虑,行气无耗血之害,无论属气、属血之疼痛,皆可应用。

第二节?活血调经药本类药物性味大多辛散苦泄,具有活血散瘀之功,尤善通畅血脉而调经水,主治血行不畅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

丹参Dānshēn《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根。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切成厚片,生用或酒炙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应用】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及产后瘀滞腹痛,对血热瘀滞之证尤为相宜,可单用研末酒调服,如丹参散;亦常配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如宁坤至宝丹;若配吴茱萸、肉桂等用,可治寒凝血瘀者。

100??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及风湿痹证治血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可配伍砂仁、檀香,如丹参饮;治癥瘕积聚,可配伍三棱、莪术、鳖甲等;治跌打损伤,肢体瘀血作痛,常与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如活络效灵丹;治风湿痹证,可配伍防风、秦艽等。

3?疮痈肿毒治乳痈初起,可与金银花、连翘、瓜蒌等同用,如消乳汤。

4?热病烦躁神昏及心悸失眠治热病邪入心营之烦躁不寐,甚或神昏,可配伍生地黄、玄参、黄连等;用于血不养心之失眠、心悸,常与生地黄、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

【用法用量】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孕妇慎用。

【按语】丹参苦寒清泄,归心肝血分而凉血、活血。《妇科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故对妇人血热瘀阻之月经不调、痛经,瘀血阻滞之脘腹、肢体疼痛,以及热毒壅遏、腐血滞气之疮痈肿毒诸疾患,皆可适用。因其兼具养血安神之功效,故又常用治温热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谵语烦躁或斑疹隐隐,以及心血失养之心悸、怔忡等证。

红花Hónghuā《新修本草》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筒状花冠。全国各地多有栽培,主产于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浙江等地。夏季采摘。阴干或微火烘干。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应用】1?血瘀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治痛经,酒浸饮服,如红蓝花酒;治经闭,可配伍当归、赤芍、桃仁等,如桃红四物汤;治产后瘀滞腹痛,可与荷叶、蒲黄、牡丹皮等配伍,如红花散。

2?癥瘕积聚治疗癥瘕积聚,常配伍三棱、莪术、香附等药。

3?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治胸痹心痛,常配桂枝、瓜蒌、丹参等;治血瘀腹痛,常与桃仁、川芎、牛膝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治胁肋刺痛,可与桃仁、柴胡、大黄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

4?跌打损伤,血瘀肿痛本品为治跌打损伤,血瘀肿痛之要药,常配木香、苏木、乳香、没药等;或制为红花油、红花酊涂擦。

5?血瘀斑疹色暗用于血瘀血热,斑疹色暗,常配伍紫草、大青叶等,如当归红花饮。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按语】红花辛散温通,入心、肝血分而活血祛瘀,通调经脉。《本草汇言》称其为“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故治血瘀之经闭、痛经、腹中包块、斑疹色暗,以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证。

【附药】番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sativusL?的花柱头,又名“藏红花”“西红花”,产于欧洲及中亚地区,于9~10月采收,味甘,性微寒,归心、肝经,功效与红花相似,但力量较强,又兼101中药学??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有凉血解毒功效,尤宜于斑疹火热,疹色紫红,以及温病入营血之证。因本品货少价贵,用量宜小,1?5~3g。孕妇忌用。

桃仁Táorén《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davidiana(Carr?)Franch?的成熟种子。

前者全国各地均产;后者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等地。6~7月采摘。取种子,去皮,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应用】1?瘀血阻滞证本品善泄血滞,祛瘀力强,为治多种瘀血阻滞病证的常用药。治瘀血经闭、痛经,常与红花相须为用,并配当归、川芎、赤芍等,如桃红四物汤;治产后瘀滞腹痛,常配伍炮姜、川芎等,如生化汤;治瘀血蓄积之癥瘕痞块,常配桂枝、牡丹皮、赤芍等,如桂枝茯苓丸,或配三棱、莪术等药;若瘀滞较重,可配伍大黄、芒硝、桂枝等,如桃核承气汤;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当归、红花、大黄等,如复元活血汤。

2?肺痈、肠痈治肺痈可配苇茎、冬瓜仁等药用,如苇茎汤;治肠痈配大黄、牡丹皮等药用,如大黄牡丹皮汤。

3?肠燥便秘用于肠燥便秘证,常配伍当归、火麻仁、瓜蒌仁等,如润肠丸。

4?咳嗽气喘治咳嗽气喘,既可单用煮粥食用,又常与杏仁同用,如双仁丸。

【用法用量】煎服,5~10g,捣碎用;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便溏者慎用。本品有毒,不可过量。

【按语】桃仁苦平,其性降泄滑润,入心、肝血分而破血祛瘀通经。《本草经疏》言“桃仁,性善破血,散而不收,泻而无补”,故为治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癥瘕积聚及肺痈、肠痈等瘀血内阻的常用药。桃仁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降泄肺气,而治咳喘,且不论寒热新久均相适宜。

桃仁中所含的苦杏仁苷在体内分解出较多的氢氰酸,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麻痹,其中引起呼吸麻痹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此外,氢氰酸对皮肤有局部麻醉作用和对黏膜有刺激作用。

益母草Yìmǔcǎo《神农本草经》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Houtt?的地上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季采割。切段,生用或熬膏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102??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应用】1?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本品善活血调经,祛瘀通经,为妇产科要药。若治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可单用熬膏服,如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亦可配当归、丹参、川芎、赤芍等,如益母丸;治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或难产、胎死腹中,既可单味煎汤或熬膏服用,亦可配当归、川芎、乳香等,如送胞汤。

2?水肿,小便不利用于水肿,可单用,亦可与白茅根、泽兰等同用;用于血热及瘀滞之血淋尿血,可与车前子、石韦、木通同用。

3?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皮肤瘾疹用于跌打损伤瘀痛,可与川芎、当归同用;治疮痈肿毒,皮肤瘾疹,可单用外洗或外敷,亦可配黄柏、蒲公英、苦参等煎汤内服。

【用法用量】10~30g,煎服;或熬膏,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外洗。

【使用注意】无瘀滞及阴虚血少者忌用。

【按语】益母草辛散苦泄,走心肝血分,为妇科经产之要药,故有“益母”之称。凡妇人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闭经、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以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均能适宜。《本草拾遗》言“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其走膀胱而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以消痈,故水肿、疮痈肿毒等疾患亦可用之。

牛膝Niúxī《神农本草经》为苋科植物牛膝(怀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ume?和川牛膝(甜牛膝)CyathulaofficinalisKuan的根。怀牛膝主产河南;川牛膝主产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冬季采挖。晒干,生用或酒炙用。

【性味归经】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应用】1?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经行腹痛,胞衣不下及跌扑伤痛本品性善下行,尤多用于妇科经产诸疾以及跌打伤痛。治瘀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常配当归、桃仁、红花,如血府逐瘀汤;治胞衣不下,可与当归、瞿麦、冬葵子等同用,如牛膝汤;治跌打损伤,腰膝瘀痛,与续断、当归、乳香等同用,如舒筋活血汤。

2?腰膝酸痛,下肢痿软用于肝肾亏虚之腰痛、腰膝酸软,可配伍杜仲、续断、补骨脂等同用,如续断丸;治痹痛日久,腰膝酸痛,常配伍独活、桑寄生等,如独活寄生汤;若与苍术、黄柏同用,可治湿热成痿,足膝痿软,如三妙丸。

3?淋证,水肿,小便不利治热淋,血淋,砂淋,常配冬葵子、瞿麦、车前子、滑石用,如牛膝汤;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地黄、泽泻、车前子,如加味肾气丸。

4?火热上炎,阴虚火旺之头痛、眩晕、齿痛、口舌生疮、吐血、衄血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可与代赭石、生牡蛎、生龟甲等配伍,如镇肝息风汤;治胃火上炎之齿龈肿痛、口舌生疮,可配地黄、石膏、知母等,如玉女煎;治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可配白茅根、栀子、代赭石。

103中药学??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用法用量】煎服,6~15g。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为动血之品,性专下行,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多梦遗精者慎用。

【按语】牛膝酸苦降泄,入肝走血,为治妇科、伤科瘀阻疾患之主药。本品又能补肝肾、强筋骨,为治肝肾不足之腰膝疼痛、筋骨无力之要药。《本草经疏》言其“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又可治上部血热妄行和阴虚火旺所致吐血、衄血、齿痛、口疮等疾患。

第三节?活血疗伤药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咸,功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止血生肌敛疮,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损、金疮出血等伤科疾患。

土鳖虫Tǔbiēchóng《神农本草经》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sinensis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plancyi(Boleny)雌虫的全体。

主产于两湖、江苏、河南,以江苏产者质量最佳。夏季捕捉。晒干或烘干。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应用】1?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本品性善走窜,擅治骨折筋伤,瘀血肿痛,可单用研末调敷,或研末黄酒冲服;临床常与自然铜、骨碎补、乳香等同用,如接骨紫金丹;骨折筋伤后期,筋骨软弱,常配续断、杜仲等药用,如壮筋续骨丸。

2?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积聚痞块治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常与大黄、桃仁等同用,如下瘀血汤;治干血成劳,经闭腹满,肌肤甲错者,则配伍大黄、水蛭、土鳖虫等,如大黄?虫丸;治癥积痞块,常配伍柴胡、桃仁、鳖甲等,如鳖甲煎丸。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1~1?5g,黄酒送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按语】土鳖虫破血逐瘀消癥之力较缓和,用于血滞经闭、癥瘕积聚轻证。《本草经疏》言“治跌打扑损,续筋骨有奇效”,故又长于治疗跌打折伤、瘀肿疼痛,以及腰部扭伤等伤科疾患。

马钱子Mǎqiánzǐ《本草纲目》为马钱科植物云南马钱StrychnosepierrianaA?WHill或马钱Strychnosenux-vomicaL?的成熟种子。前104??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者主产于云南、广东、海南等地;后者主产于印度、越南、缅甸等地。冬季采收。取出种子,晒干,炮制后入药。

【性味归经】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

【功效】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应用】1?跌打损伤,骨折肿痛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可配麻黄、乳香、没药,如九分散;亦可与穿山甲等同用,如马前散、青龙丸。

2?痈疽疮毒,咽喉肿痛治痈疽疮毒,多单味外用,即有效。治喉痹肿痛,可配青木香、山豆根等分研末吹喉,如番木鳖散。

3?风湿顽痹,麻木瘫痪本品善搜筋骨间风湿,开通经络,透达关节,止痛力强。故治风湿顽痹,拘挛疼痛,麻木瘫痪,单用有效,亦可配麻黄、乳香、全蝎;若配甘草,可治手足麻木,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使用注意】内服不宜生用及多服久服。本品所含有毒成分能被皮肤吸收,故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敷。孕妇禁用,体虚者忌用。

【按语】马钱子善散结消肿止痛,为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他药”,故善治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等。

马钱子所含士的宁可兴奋脊髓的反射功能,导致强直性惊厥反复发作造成衰竭及窒息死亡。

第四节?破血消癥药本类药物味多辛苦,虫类药居多,兼有咸味,能破血逐瘀、消癥散积,主治瘀血时间长,程度重的癥瘕积聚;亦可用于血瘀经闭、瘀肿疼痛、偏瘫等证。

莪术]zhú《药性论》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或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g的根茎。野生。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等地。秋、冬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醋制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应用】1?癥瘕积聚,经闭及心腹瘀痛治癥瘕痞块,常与三棱、当归、香附等同用,如莪术散;治胁下痞块,可配丹参、三棱、鳖甲、柴胡等;治血瘀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红花、牡丹皮等;治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参、川芎;治体虚瘀血久留不去,配伍黄芪、党参等。

105中药学??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2?食积脘腹胀痛用于食积不化之脘腹胀痛,可配伍青皮、槟榔,如莪术丸;若配伍党参、茯苓、白术等补气健脾药,可治脾虚食积之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煎服,3~15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按语】莪术辛散苦泄,温通行滞,行血分而破血祛瘀,走气分而行气消积,并善止痛。《药品化义》云“蓬术味辛性烈,专攻气中之血,主破积消坚,去积聚癖块”,故适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胁脘腹胀痛,经闭,痛经,以及积聚,食积胀满疼痛等证。

熟悉药物功用简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胸、胁、辛、苦,温。归活血行气,通姜黄腹诸痛,风湿痹痛,牙痛,煎服,3~10g肝、脾经经止痛活血止痛药疮疡痈肿,皮癣痛痒辛、苦,温。归活血行气止跌打损伤,疮疡痈肿,气滞乳香煎服,3~10g心、肝、脾经痛,消肿生肌血瘀之痛证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风苦、微甘,温。行血补血,调活血调经药鸡血藤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煎服,10~30g归肝、肾经经,舒筋活络痪及血虚萎黄辛、苦,平。破血行气,消癥瘕积聚,经闭及心腹瘀痛,三棱煎服,3~10g归肝、脾经积止痛食积脘腹胀痛破血消癥药咸、苦,平;有破血通经,逐血瘀经闭,癥瘕积聚,跌打煎服,1.5~3g;水蛭小毒。归肝经瘀消癥损伤,心腹疼痛研末服,0.3~0.5g【小结】本类药物,多为辛温之品,具促进血行、消瘀血之效,主治瘀血阻滞所致各种病证。

川芎与丹参,均能活血调经,用治瘀血阻滞的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还可用治肝郁气滞的胁肋疼痛及胸痹心痛。但川芎辛温,兼有祛风止痛之效,可用治头痛、身痛、风湿痹痛;丹参苦凉、具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之效,又可用治疮痈肿痛、心悸、失眠。

延胡索能化瘀止痛,主治血瘀所致的胸胁脘腹诸痛,并可治经闭、痛经、产后瘀痛;其兼能利气,尚可用治跌打伤痛、寒疝腹痛。

郁金与姜黄,均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治胸胁疼痛、月经不调。但郁金兼能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湿退黄,还可用治肝郁胁痛、癥瘕痞块、血热吐衄、温病神昏,湿热黄疸等;姜黄还能祛风通痹,善治肩臂痹痛、经闭腹痛,外用可治疮痈初起肿痛。

桃仁与红花,活血祛瘀作用较强,常相须为用,主治闭经、痛经、产后疼痛、跌打疼痛。然桃仁兼能消痈、润肠,可用于肺痈、肠痈、肠燥便秘;红花尚能活血透疹,又可用于疹暗不透。

牛膝有川牛膝和怀牛膝之分,两者均能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火(血)下行。

但川牛膝长于活血通经,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106??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益母草能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主治月经不调、产后瘀阻及水肿小便不利。其功效偏于调经,故经产诸证应用较多。

土鳖虫与水蛭,均为破血逐瘀之品,主治血瘀经闭、癥瘕积聚,二药常配伍应用。然破血之功,水蛭较强,土鳖虫则较缓和,尚具续筋接骨之功,可治骨折伤痛。

莪术与三棱,均能破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经闭腹痛、癥瘕积聚、食积腹痛。但三棱破血之功较强,莪术行气消积之力较甚。

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凝血、防止血栓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促使组织的修复创伤、骨折的愈合;能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和吸收,有抗菌消炎作用。

107??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含义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根据化痰止咳平喘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分为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性能功用化痰药主治痰证,用于痰阻于肺之咳喘痰多;痰蒙心窍之昏厥、癫痫;痰蒙清窍之眩晕;痰扰心神之睡眠不安;肝风夹痰之中风、惊厥;痰阻经络之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斜;痰火互结之瘰疬、瘿瘤;痰凝肌肉,流注骨节之阴疽流注等。止咳平喘药用于外感、内伤所致的各种咳嗽和喘息。

配伍应用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嗽,故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同时应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如外感而致者,当配解表散邪药;火热而致者,应配清热泻火药;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虚劳者,配补虚药。此外,如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当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之品;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不化而聚湿生痰,故有“脾为生痰之源”之理,常与健脾燥湿药同用。又因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药。

使用注意①凡痰中带血者,宜慎用温燥有刺激性化痰药。②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以免恋邪而致久喘不已及影响麻疹之透发,对收敛性及温燥之药尤为所忌。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具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等症,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和疮痈肿毒。

半夏Bànxià《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夏、秋采挖。姜汁、明矾制过入药。

108??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1?湿痰,寒痰证治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痰白质稀者,常配陈皮、茯苓,如二陈汤;湿痰上扰清阳之头痛、眩晕,甚则呕吐痰涎者,配天麻、白术,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痰饮内盛,胃气失和而夜寐不安者,配秫米。

2?呕吐治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常配生姜,如小半夏汤;配黄连,治胃热呕吐;配石斛、麦冬,治胃阴虚呕吐;配人参、白蜜,则治胃气虚呕吐,如大半夏汤。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治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如半夏泻心汤;若配瓜蒌、黄连,可治痰热结胸,如小陷胸汤;治气郁痰凝之梅核气者,配紫苏、厚朴、茯苓等,如半夏厚朴汤。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治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用法用量】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半夏曲则化痰消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反乌头类药物。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按语】半夏味辛性温燥,为脾之所喜,故为燥湿化痰之主药。《医学启源》言“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凡痰湿饮邪为患,皆可用之。因其性温,如用于热痰,则需配伍清肺之品。其辛开散结,化痰消痞,亦多用于心下痞、梅核气、瘰疬等病证。

生半夏对口腔、喉头和消化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可致失音、呕吐、水泻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喉头水肿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半夏对动物遗传物质具有损害作用,故妊娠呕吐应慎用。

第二节?清化热痰药本类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皆可以用之。若痰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润燥化痰药。

川贝母Chuānbèimǔ《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

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的鳞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夏、秋采挖。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109中药学??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应用】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治阴虚劳嗽,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参、麦冬等;治肺热燥咳,常配知母,如二母散。

2?瘰疬,乳痈,肺痈治痰火郁结之瘰疬,常配玄参、牡蛎等药,如消瘰丸;治热毒壅结之乳痈、肺痈,常配蒲公英、鱼腥草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1~2g。

【使用注意】反乌头类药物。脾胃虚寒及湿痰者不宜用。

【按语】川贝母性凉而甘,滋润性强,长于润肺化痰,故多用于肺热燥咳,虚劳咳嗽;兼消肿散结之效,可治瘰疬疮肿等证。

浙贝母Zhèbèimǔ《轩岐救正论》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的鳞茎。原产于浙江象山,现主产于浙江鄞县。初夏采挖。切厚片或打成碎块。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应用】1?风热、痰热咳嗽用于治风热咳嗽,常配桑叶、牛蒡子等;治痰热郁肺之咳嗽,多配瓜蒌、知母等。

2?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治痰火瘰疬结核,可配玄参、牡蛎等,如消瘰丸;治瘿瘤,配海藻、昆布;治疮毒乳痈,多配连翘、蒲公英等;治肺痈咳吐脓血,常配鱼腥草、芦根、桃仁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同川贝母。

【按语】浙贝母苦寒之性较强,开泄力大,清热散结力强,《本经逢原》言其“同青黛治人面恶疮,同连翘治项上结核。皆取其开郁散结,化痰解毒之功也”,故多用于风热、燥热、痰火郁结的胸闷痰多及瘰疬、疮肿等证。

瓜蒌Guālóu《神农本草经》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和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rosthorniiHarms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北、河南、安徽、浙江、山东等地。秋季采收。干燥,生用,瓜蒌仁制霜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110??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应用】1?痰热咳喘治痰热阻肺,咳嗽痰黄,质稠难咯,胸膈痞满者,可配黄芩、胆南星、枳实等,如清气化痰丸;若治燥热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质黏,咯吐不利者,则配川贝母、天花粉、桔梗等。

2?胸痹、结胸治痰气互结,胸阳不通之胸痹疼痛,不得卧者,常配薤白、半夏,如栝楼薤白白酒汤或栝楼薤白半夏汤;治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按之则痛者,则配黄连、半夏,如小陷胸汤。

3?肺痈,肠痈,乳痈治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等;治肠痈,可配败酱草、大血藤等,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配当归、乳香、没药,如神效瓜蒌散。

4?肠燥便秘瓜蒌仁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生地黄等。

【用法用量】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及寒痰、湿痰证忌用;反乌头类药物。

【按语】瓜蒌以清润为主,肺得清润,则痰化热清,故治痰热内结之咳喘。胃得清润,则中焦热清痰消,故能宽中散结,治痰滞胸膈,气机不利之胸痹、结胸。大肠得其清润,则肠润便通,故有滑肠通便之效。

桔梗Jiégěng《神农本草经》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Jacq?)A?DC?的根。以东北、华北地区产量较大,华东地区质量较优。秋季采挖。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应用】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治咳嗽痰多,偏风寒者,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偏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若治痰滞胸痞,常配枳壳。

2?咽喉肿痛,失音治咽痛失音者,常配甘草、牛蒡子等,如桔梗汤及加味甘桔汤;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

3?肺痈咳脓治肺痈咳嗽胸痛。咯痰腥臭者,可配甘草用之,如桔梗汤。

此外,本品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按语】桔梗善能宣通上焦,开提肺气而利胸膈咽喉,有良好的宣肺祛痰排脓之效,故对肺痈咳吐脓血之证尤为适宜。《本草求真》云“诸药舟楫,载之上浮”,故多用于胸膈以上的疾病。本品宣通肺气,使气化得以下输膀胱,则小便自利,所以小便不通亦可用之,此乃“病在下,取之上”的用药方法。

111中药学??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三节?止咳平喘药本类药物主归肺经,其味辛、苦、甘,其性温或寒,有宣肺、清肺、润肺、降肺、敛肺及化痰之别,主治咳喘。

苦杏仁Kǔxìngrén《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esarmeniacaL?var?ansu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essibiricaL?、东北杏Prunuesmandshurica(Maxim?)Koehne或杏PrunuesarmeniacaL?的成熟种子。主产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新疆及长江流域。夏季采收。晾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1?咳嗽气喘风寒咳喘,胸闷气逆,配麻黄、甘草,如三拗汤;若风热咳嗽,发热汗出,配桑叶、菊花,如桑菊饮;若燥热咳嗽,痰少难咯,配桑叶、贝母、沙参,如桑杏汤或清燥救肺汤;肺热咳喘,配石膏等,如麻杏石甘汤。

2?肠燥便秘治肠燥便秘,常配柏子仁、郁李仁等,如五仁丸。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打碎入煎,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咳喘及大便溏泄者忌用。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或忌用。

【按语】苦杏仁味苦主降,性微温不燥,既有下气止咳定喘之功,又有疏散肺经风寒之效,为治咳喘证之要药,《本草便读》言其“功专降气”,各种咳喘证,用之无不相宜。本品多脂润燥,入大肠经,故有滑肠通便之效。凡肠燥便秘之证,皆可应用。

【附药】甜杏仁为杏或山杏的种仁,性味甘平,功效与苦杏仁类似,药力较缓,且偏于润肺止咳,主要用于虚劳咳嗽或津伤便秘。煎服,5~10g。

紫苏子Zǐsūzǐ《本草经集注》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秋季采收。晒干,生用或微炒。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112??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应用】1?咳喘痰多用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痰多胸痞,甚则不能平卧之证,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如三子养亲汤;若上盛下虚之久咳痰喘,则配肉桂、当归、厚朴等,如苏子降气汤。

2?肠燥便秘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如紫苏麻仁粥。

【用法用量】煎服,5~10g;煮粥食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喘咳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按语】紫苏子质润下降,长于降肺气,化痰涎定喘,《本经逢原》言“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故适用于气壅痰滞的喘咳。其质润滑肠而利膈通便,肠燥便秘、胸膈胀闷宜用之。

百部Bǎibù《名医别录》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a(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japonica(BL?)Miq?或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Lour?的块根。主产于安徽、江苏、湖北、浙江、山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甘、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应用】1?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治风寒咳嗽,配荆芥、桔梗、紫菀等,如止嗽散;久咳不已,气阴两虚者,则配黄芪、沙参、麦冬等,如百部汤;治肺痨咳嗽,阴虚者,常配沙参、麦冬、川贝母等。

2?蛲虫、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等治蛲虫病为多用,以本品浓煎,睡前保留灌肠;治阴道滴虫,可单用,或配蛇床子、苦参等煎汤坐浴外洗;治头虱、体虱及疥癣,可制成20%乙醇液,或50%水煎剂外搽。

【用法用量】煎服,5~15g。外用适量。久咳虚嗽宜蜜炙用。

【按语】百部甘润苦降,性平不燥,功专润肺止咳,为治疗肺痨咳嗽的要药。对新、久、寒、热咳嗽及百日咳等,亦无不相宜,尤以久咳效佳。炙用润肺止咳效佳,生用杀虫灭虱力强。

桑白皮Sāngbáipí《神农本草经》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根皮。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秋末至次春挖根。剥取根皮,晒干,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1?肺热咳喘治肺热咳喘,常配地骨皮同用,如泻白散;若水饮停肺,胀满喘急,可配麻黄、杏仁、葶苈子等;治肺虚有热而咳喘气短、潮热、盗汗者,也可与人参、五味子、熟地黄等补益药配伍。

113中药学??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2?水肿全身水肿,面目肌肤浮肿,胀满喘急,小便不利者,常配茯苓皮、大腹皮、陈皮等,如五皮散。

【用法用量】煎服,5~15g。泻肺利水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按语】桑白皮甘寒性降,既能清泻肺热以平喘咳,又能通肺气之闭塞而利水道,为泻肺行水之品。《本草纲目》言“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故凡肺热咳喘,肺气壅实,水肿胀满,小便不利之证,皆可选用。

葶苈子Tínglìzǐ《神农本草经》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apetalumWilld?或播娘蒿Descuriniasophia(L?)WebbexPrantl?的成熟种子。前者称“北葶苈”,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后者称“南葶苈”,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等地。夏季采割。晒干,搓出种子,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1?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葶苈子善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如葶苈大枣泻肺汤。还常配紫苏子、桑白皮、杏仁等共用。

2?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已椒苈黄丸;治结胸、胸腔积液,腹水肿满,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

【用法用量】煎服,5~10g;研末服,3~6g。

【按语】葶苈子苦寒泄降,功专泻肺气之闭,行膀胱之水。肺气通则水道利,故具行水消肿之功效,治实证水肿、胸腹积水等。正如李时珍称“肺中水气郁满急,非此不能除”。

?熟悉药物功用简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湿痰,寒痰证,风痰眩晕,苦、辛,温;有毒。燥湿化痰,祛风解天南星中风,癫痫,破伤风,痈疽煎服,3~10g归肺、肝、脾经痉,外用散结消肿温化寒肿痛,蛇虫咬伤痰药苦、辛、咸,微温。降气行水化痰,降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煎服,3~10g;旋覆花归肺、胃经逆止呕痞满,噫气,呕吐布包清热化甘,微寒。归肺、清热化痰,除烦止痰热、肺热咳嗽,痰热心烦竹茹煎服,6~10g痰药胃经呕不寐,胃热呕吐、妊娠恶阻止咳平苦、辛、甘,微温。

紫菀润肺化痰止咳咳嗽有痰煎服,5~10g喘药归肺经114??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续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苦、微辛,寒。归肺、清肺化痰,止咳平马兜铃肺热咳喘,痔疮肿痛或出血煎服,3~10g大肠经喘,清肠消痔止咳平喘药苦,微寒。归肺、清肺止咳,降逆止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枇杷叶煎服,5~10g胃经呕呕吐,哕逆【小结】化痰止咳平喘药,以促进痰液排出,减轻或制止咳嗽气喘为主要作用,使用时应结合痰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温化寒痰、清化热痰或止咳平喘药。

半夏性味辛温燥烈,具燥湿化痰之效,用治寒痰、湿痰。其主入脾胃经,专理脾胃湿痰,为治湿痰壅肺及寒痰停饮咳嗽痰多之要药,尚有降逆止呕、散结消痞之效,亦为呕吐、胸痞之要药。

川贝母与浙贝母,功用基本相同。但川贝母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浙贝母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至于清热散结之功,川、浙二贝共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瓜蒌有清化热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之效,用治痰热咳嗽、乳房肿痛等。临床应用时又有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之分。瓜蒌皮之功,重在清热化痰,宽胸理气;瓜蒌仁之功重在润燥化痰,润肠通便;全瓜蒌则兼有瓜蒌皮、瓜蒌仁之功效。

桔梗性升,能祛痰止咳,主治咳嗽痰多之证,兼能利咽、排脓,故还可用治咽痛、失音、肺痈吐脓等证。

苦杏仁与紫苏子,均可降泻肺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治咳喘、肠燥便秘等症。然苦杏仁性微温,各种原因之咳喘,皆可用之。而紫苏子性温,又兼化痰之功,故寒痰咳喘多用之。

百部能润肺止咳,不论新久咳嗽,皆可应用。本品又能杀虫灭虱,还可用治蛲虫及头虱体虱之证。

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喘及水肿,常相须为用。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而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对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其利水力量也强,可兼治臌胀、胸腹积水之证。

化痰止咳平喘药一般具有祛痰、镇咳、平喘、抑菌、抗病毒、消炎利尿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作用。

115??第二十一章?安神药第二十一章?安神药含义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安神药。根据安神药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分为重镇安神、养心安神药两类。

性能功用本类药主入心、肝经,主要功效是重镇安神、养心安神,主要用治心神不宁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神失常的癫痫、癫狂等病症。

配伍应用使用安神药时,针对神志不宁的病因、病机不同,选用适宜的安神药并配伍相应药物。

如实证的心神不安,应选用重镇安神药物,若因火热所致者,配伍清肝泻火药;因痰所致者,配伍祛痰、开窍药物;因血瘀所致者,配伍活血化瘀药;肝阳上扰者配伍平肝潜阳药。虚证心神不安,应选用养心安神药物,若血虚阴亏者,配伍补血、养阴药物;心脾两虚者,配伍补益心脾药;心肾不交者,配伍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之品。

使用注意①矿石类重镇安神药及有毒药物,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应中病即止。②矿石类安神药,如作丸散剂服时,须配伍养胃健脾之品,以免伤胃耗气。

第一节?重镇安神药本类药物多为矿石、化石、介类药物,具有质重沉降之性,重则能镇,重可祛怯,故有镇安心神、平惊定志、平肝潜阳等作用,主治心神不宁实证。

朱砂Zhūshā《神农本草经》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主产湖南、贵州、四川等地,以产于湖南者为优。研成极细粉末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有毒。归心经。

【功效】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

【应用】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治心火亢盛,内扰神明之心神不宁、惊悸怔忡、烦躁不眠者,宜与黄116??第二十一章?安神药连、栀子、麦冬等合用;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之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中烦热,每与当归、生地黄、炙甘草等同用,如朱砂安神丸。

2?惊风,癫痫治温热病热入心包或痰热内闭,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常配伍牛黄、麝香、栀子等药,如安宫牛黄丸;治小儿惊风,又常配伍牛黄、全蝎、钩藤等,如牛黄散;治癫痫,常与磁石、神曲同用,如磁朱丸。

3?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山慈菇、大戟等同用,如太乙紫金锭;若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配冰片、硼砂、玄明粉外用,如冰硼散。

【用法用量】0?1~0?5g,多入丸散服,不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孕妇及肝功能不全者禁服。入药只宜生用,忌火煅。

【按语】朱砂甘寒质重,寒能降火,重可镇怯,专入心经,既可重镇安神,又能清心宁志,为镇心、清火、安神定志之药,故以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最宜。《珍珠囊》言“凉心热非此不能除。”其质重而镇,又略有镇惊止痉之功。

朱砂长期大剂量口服易引起蓄积中毒;若入煎剂,可析出汞及其他有毒物质,增加毒性,故不入汤剂;如服丸剂应中病即止,同时应避免与含甲基结构的药物以及含溴、碘的物质同服,并避免高脂饮食或饮酒,合理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

磁石Císhí《神农本草经》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的矿石。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等地,选择吸铁能力强者入药。

生用或碾成粗粉用。

【性味归经】咸,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应用】1?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癫痫治肾虚肝旺,肝火上炎,扰动心神或惊恐气乱,神不守舍所致的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及癫痫,常与朱砂、神曲同用,如磁朱丸;治小儿惊痫,以磁石煎水饮之。

2?头晕目眩治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急躁易怒等症,常与石决明、珍珠、牡蛎等药同用;若阴虚甚者,可配生地黄、白芍、龟甲等药;若热甚者,又可与钩藤、菊花、夏枯草等药同用。

3?耳鸣耳聋,视物昏花治肾虚耳鸣、耳聋,多配伍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药,如耳聋左慈丸;治肝肾不足,目暗不明,视物昏花者,多伍枸杞子、女贞子、菊花等药;近年用磁朱丸治疗白内障,可改善视力。

4?肾虚气喘治肾气不足,摄纳无力之虚喘,常与五味子、胡桃肉、蛤蚧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30g;宜打碎先煎。

【使用注意】因该药服后不易消化,不可多服,脾胃虚弱者慎用或禁用。

【按语】磁石质重沉降,入心经,能镇惊安神;味咸入肾,有益肾之功;性寒清热,清泻心肝之117中药学??第二十一章?安神药火,故能顾护真阴,镇摄浮阳,安定神志,宜于阴虚阳亢之惊悸失眠,头晕目眩。《本草衍义》云:“养益肾气,补填精髓,肾虚耳聋目昏皆用之。”磁石主要成分四氧化三铁(Fe3O4),兼含微量毒性成分砷,虽经炮制后砷的含量显著降低,也不宜长期服用,以防蓄积中毒。

龙骨Lónggǔ《神农本草经》为古代大型哺乳类动物象类、三趾马类、犀类、鹿类、牛类等骨骼的化石。主产于山西、内蒙古、河南等地。全年可采。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应用】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证,可与石菖蒲、远志等同用,如孔圣枕中丹;治疗痰热内盛,惊痫抽搐,癫狂发作者,须与牛黄、羚羊角、钩藤等药配伍。

2?肝阳眩晕治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症,多与代赭石、生牡蛎、生白芍等药同用,如镇肝息风汤。

3?滑脱诸证治疗多种正虚滑脱之证。肾虚遗精、滑精,每与芡实、沙苑子、牡蛎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心肾两虚,小便频数,遗尿者,常与桑螵蛸、龟甲、茯神等配伍,如桑螵蛸散;气虚不摄,冲任不固之崩漏,可与黄芪、海螵蛸、五倍子等配伍,如固冲汤;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常与牡蛎、五味子、黄芪等同用。

4?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治湿疮流水,阴囊瘙痒,常配伍牡蛎研粉外敷;若疮疡溃久不敛,常与枯矾等份,共研细末,掺敷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宜先煎。外用适量。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使用注意】湿热积滞者不宜使用。

【按语】龙骨质重沉降,甘涩性平,入心、肝经,能收敛浮越之气,涩肠,益肾,安魂镇惊,辟秽解毒,为重镇安神之常用药。《脏腑药式补正》言“招引上浮之虚阳其效最捷”,有较强的平肝潜阳作用。故心神不宁,肝阳眩晕每多用之。

在加工龙骨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裸露部位发痒、出现红色疹子、局部浮肿等,另有报道服龙骨煎剂可致严重心律失常。

【附药】龙齿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的牙齿骨骼化石,研碎生用或煅用,味甘、涩,性凉,归心、肝经,功能镇惊安神,主要适用于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证。其用法、用量与龙骨相同。生龙齿功专镇惊安神,煅龙齿则略兼收涩之性。

118??第二十一章?安神药第二节?养心安神药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类种子、种仁,具有甘润滋养之性,故有滋养心肝、益阴补血、交通心肾等作用,主治心神不宁虚证。

酸枣仁Su`nzǎorén《神农本草经》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jujaba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河北、陕西、辽宁等地。秋末冬初采收。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功效】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应用】1?心悸失眠治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之心烦不眠,惊悸多梦,常与当归、白芍、何首乌等药配伍;治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常与知母、茯苓、川芎等同用,如酸枣仁汤;若心脾气血亏虚之惊悸失眠者,可配伍黄芪、当归、党参等药应用,如归脾汤;若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心悸失眠,健忘梦遗者,当与麦冬、生地黄、远志等合用,如天王补心丹。

2?自汗,盗汗治体虚自汗、盗汗,常与五味子、山茱萸、黄芪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有敛阴生津止渴之功,还可用治伤津口渴咽干者,可与生地黄、麦冬、天花粉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本品炒后种皮质脆易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可增强疗效。

【按语】酸枣仁味甘,入心、肝经,能养心阴,益肝血而有安神之效,为养心安神之要药,适用于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之虚烦不眠、惊悸多梦等。其味酸能敛而有收敛止汗之功,亦有敛阴生津止渴之效。《本草征要》言“酸收而心守其液,乃固表虚有汗”,可治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症。

熟悉药物功用简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重镇安甘,平。归心、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入丸、散,琥珀痫,痛经经闭,心腹刺痛,癥瘕神药肝、膀胱经利尿通淋1.5~3g积聚,淋证,癃闭,疮痈肿毒等甘,平。归心、煎服,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心悸失眠,肠燥便秘肾、大肠经10~20g养心安神药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癫苦、辛,温。归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煎服,远志痫惊狂,咳嗽痰多,痈疽疮毒,心、肾、肺经消散痈肿3~9g乳房肿痛,喉痹119中药学【小结】本类药主入心、肝经,体现了《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惊者平之”,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治疗法则。安神药除具有重镇安神、养心安神作用外,某些药物还兼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纳气平喘、敛汗、润肠、祛痰等作用。

朱砂、磁石、龙骨皆为质重沉降之品,均能镇心安神,治疗心神不安;朱砂长于清心火,镇心、清心而安神,善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磁石益肾阴、潜肝阳,主治肾虚肝旺,肝火扰心之心神不宁;龙骨亦入肝、肾,有较强的平肝潜阳的作用,味涩收敛,亦有收敛固涩之功。

酸枣仁能养心阴,益肝血而有安神之效,为养心安神要药;柏子仁适宜心失所养之心神不宁,又质润多脂,长于润肠燥而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本类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部分药物尚有祛痰止咳、抑菌防腐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120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含义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平肝息风药。根据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分为平抑肝阳药和息风止痉药两类。

性能功用本类药物皆入肝经,多为介类、昆虫等动物药物及矿石类药物,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功效,主要用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证。部分药物又可用治心神不宁、目赤肿痛、呕吐、呃逆、喘息、血热出血及风中经络之口眼?斜、痹痛等证。

配伍应用使用平肝息风药时,应根据引起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因、病机及兼证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配伍。如属阴虚阳亢者,多配伍滋养肾阴药物;肝火上炎者,多配伍清泻肝火药物;兼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当配伍安神药物;肝阳化风之肝风内动,应将息风止痉药与平肝潜阳药物并用;热极生风之肝风内动,当配伍清热泻火解毒之品;阴血亏虚之肝风内动,当配伍补养阴血药物;脾虚慢惊风,当配伍补气健脾药物;兼窍闭神昏者,当与开窍药配伍;兼痰邪者,应与祛痰药配伍。

使用注意①本类药物有性偏寒凉或性偏温燥之不同,故当注意使用。②若脾虚慢惊者,不宜用寒凉之品;阴虚血亏者,当忌温燥之品。

第一节?平抑肝阳药本类药物多为质重之介类或矿石类药物,具有平抑肝阳或平肝潜阳之功效,主治肝阳上亢证。

石决明Shíjuémíng《名医别录》为鲍科动物杂色鲍(光底石决明)HaliotisdiversicolorReeve、皱纹盘鲍(毛底石决明)HaliotisdiscushannaiIno、羊鲍HaliotisovinaGmelin、澳洲鲍Haliotisruber(Leach)、耳鲍HaliotisasininaLinnaeus或白鲍Haliotislaevigata(Donovan)的贝壳。主产于广东、海南、山东等沿海地区。夏、秋二季捕捉。生用或煅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121中药学??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应用】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治邪热灼阴,筋脉拘急,手足蠕动,头目眩晕之症,常与白芍、生地黄、牡蛎等药配伍,如阿胶鸡子黄汤;若肝阳上亢而有热象,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者,可与夏枯草、黄芩、菊花等药同用,如平肝潜阳汤。

2?目赤,翳障,视物昏花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与黄连、龙胆、夜明砂等同用,如黄连羊肝丸;治疗风热目赤,翳膜遮睛,常与蝉蜕、菊花、木贼等配伍;治目生翳障,常配伍木贼、荆芥、桑叶等,如石决明散;若肝虚血少,目涩昏暗,雀盲眼花属虚证者,每与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等配伍。

此外,煅石决明还有收敛、制酸、止痛、止血等作用,可用于胃酸过多之胃脘痛;如研末外敷,可用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6~20g;应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使用注意】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按语】石决明咸寒清热,质重潜阳,专入肝经,而有清泄肝热,镇潜肝阳,利头目之效,《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为凉肝镇肝之要药”。本品又兼滋养肝阴之功,故对肝肾阴虚、肝阳眩晕尤为适宜,故善治脑中充血作痛、眩晕。

牡蛎Mǔlì《神农本草经》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gigas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talienwhanensis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rivularisGould的贝壳。我国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全年可采收,生用或煅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

【应用】1?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常与龙骨、桂枝、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治水不涵木,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烦躁不安,耳鸣者,常与龙骨、龟甲、白芍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治热病日久,灼烁真阴,虚风内动,四肢抽搐之症,常与生地黄、龟甲、鳖甲等药配伍,如大定风珠。

3?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与浙贝母、玄参等配伍,如消瘰丸;治气滞血瘀的癥瘕积聚,常与鳖甲、丹参、莪术等同用。

4?滑脱诸证治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黄芪等同用,如牡蛎散;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沙苑子、龙骨、芡实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治尿频,遗尿可与桑螵蛸、金樱子、龙骨等同用;治疗崩漏,带下证,又常与山茱萸、山药等配伍。

此外,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作用,可治胃痛反酸,与海螵蛸、浙贝母共为细末,内服取效。

【用法用量】煎服,9~30g;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按语】牡蛎质重能镇,有安神、平肝潜阳之功,适用于阴虚阳亢之头目眩晕,心神不宁之心悸失122??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眠等。本品味咸而软坚散结,煅后亦可收敛固涩、制酸止痛,可用于多种滑脱证及胃痛吐酸。《长沙药解》云:“一切痰阻癥瘕,瘿瘤瘰疬之类,得之则化,软坚消痞,功力独绝。”代赭石Dàizhěshí《神农本草经》为三方晶系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Haematitum的矿石。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打碎生用或醋淬研粉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心、肺、胃经。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目眩晕、目胀耳鸣等症,常与生龙骨、生牡蛎、生白芍等药同用,如镇肝息风汤;若肝阳上亢,肝火上升所致的头晕头痛,心烦难寐,可配珍珠母、磁石、冰片等,如脑立清胶囊;治小儿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搐搦不定,可单用本品取效。

2?呕吐,呃逆,噫气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噫气不止等证,常与旋覆花、半夏、生姜等配伍,如旋覆代赭汤。

3?气逆喘息治哮喘有声,卧睡不得者,单用本品研末,米醋调服取效;治肺肾不足,阴阳两虚之虚喘,每与党参、山茱萸、核桃仁等药同用,如参赭镇气汤;若治肺热咳喘者,可与桑白皮、紫苏子、旋覆花等同用。

4?血热吐衄,崩漏治吐血、衄血,单用本品煅烧醋淬,研细调服;如因热而胃气上逆所致吐血、衄血、胸中烦热者,可与白芍、竹茹、牛蒡子等配伍,如寒降汤;治血热崩漏下血,可配伍禹余粮、赤石脂、五灵脂等,如震灵丹。

【用法用量】煎服,9~30g;宜打碎先煎。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服用。

【按语】代赭石质重沉降,长于镇潜肝阳,又味苦性寒,善清肝火,为重镇潜阳、重镇降逆常用之品。《长沙药解》言其能“降摄肺胃之逆气”,尤善降上逆之胃气而具止呕、止呃、止噫之效,亦能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本品又凉血止血,而善降气、降火,尤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吐衄出血。

第二节?息风止痉药本类药物主入肝经,以息肝风、止痉抽为主要功效,适用于温热病热极生风、肝阳化风及血虚生风等。

羚羊角Língyángjiǎo《神农本草经》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tataricaLinnaeus的角。主产于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全年均可捕捉,123中药学??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以秋季猎取最佳。镑片或粉碎成细粉。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治温热病热邪炽盛之高热、神昏、惊厥抽搐者,常与钩藤、白芍、菊花等同用,如羚角钩藤汤;治妇女子痫,可与防风、独活、茯神等配伍,如羚羊角散;治癫痫、惊悸等,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等同用。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治肝阳上亢所致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头痛如劈等症,常与石决明、龟甲、生地黄等同用。

3?肝火上炎,目赤头痛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常与决明子、黄芩、龙胆等同用,如羚羊角散。

4?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治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甚或抽搐,热毒斑疹等症,常与石膏、寒水石、麝香等配伍,如紫雪丹;治温毒发斑,多与生地黄、赤芍、大青叶等同用。

5?痈肿疮毒治疗热毒炽盛,疮痈肿痛,常用黄连、栀子、连翘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脾虚慢惊者忌用。

【按语】羚羊角咸寒质重,主入肝经,善清泄肝热,平肝息风,镇惊解痉,为治惊痫抽搐之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药性切用》言:“清肝泄热,去翳,舒筋,为惊狂抽搐专药。”【附药】山羊角为牛科动物青羊NaemorhedusgoralHardwicke的角,味咸,性寒,归肝经,功能平肝,镇惊,适用于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肝火上炎,目赤肿痛以及惊风抽搐等证。可代羚羊角使用。煎服用量10~15g。

牛黄Ni%huáng《神农本草经》为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干燥的胆结石。主产于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分为胆黄和管黄二种,以胆黄质量为佳。用时研极细粉末。

【性味归经】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肝息风,清心豁痰,开窍醒神,清热解毒。

【应用】1?小儿惊风,癫痫治小儿急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每与朱砂、全蝎、钩藤等药配伍,如牛黄散;治痰蒙清窍之癫痫发作,症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搐者,可与全蝎、钩藤、胆南星等药配伍。

2?热病神昏治温热病热入心包及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阻闭心窍所致神昏谵语,高热烦躁,口噤,舌謇,痰涎壅塞等症,常与麝香、冰片、黄连等配伍,如安宫牛黄丸。

3?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治火毒郁结之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常与黄芩、124??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雄黄、大黄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若咽喉肿痛,溃烂,可与珍珠为末吹喉,如珠黄散;治疗痈肿疔疮、瘰疬等,每与麝香、乳香、没药同用。

【用法用量】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按语】牛黄性凉,入心、肝二经,其气芳香,能清心开窍豁痰,凉肝息风定惊,故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迷,癫痫发狂,惊风抽搐等症,皆有良效。《本草经疏》言:“风火息,神魂清,诸证自瘳矣。”本品又为防腐解毒要药,凡痈肿疔疮、咽喉肿烂等症,内服外用,均能奏效。

钩藤Gōuténg《名医别录》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rhyunchophyllaMiq.ex?Haviq、大叶钩藤UncariamacrophyllaWall.、毛钩藤UncariahirsutaHavil?、华钩藤Uncariasinensis(Oliv.)Hav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sessilifructusRoxb?

的干燥带钩茎枝。产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收,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效】息风定惊,清热平肝。

【应用】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治小儿急惊风,壮热神昏,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者,可与天麻、全蝎、僵蚕等同用,如钩藤饮子;治温热病热极生风,痉挛抽搐,多与羚羊角、白芍、菊花等同用,如羚角钩藤汤。

2?头痛,眩晕治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胀头痛、眩晕等症。属肝火者,常与夏枯草、龙胆、栀子等配伍;属肝阳者,常与天麻、石决明、怀牛膝等同用,如天麻钩藤饮。

此外,本品又凉肝止惊,常治小儿惊啼、夜啼,每与蝉蜕、薄荷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2g;入煎剂宜后下。

【按语】钩藤性凉,主入肝经,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兼入心包经,有和缓的息风止痉作用。

《本草正》载“专理肝风相火之病”,故用于热极生风,四肢抽搐及小儿高热惊风症,尤为相宜。

天麻Ti`nmá《神农本草经》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l?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润透或蒸软,切片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应用】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治小儿急惊风,常与羚羊角、钩藤、全蝎等药同用,如钩藤饮;治小儿脾虚慢惊,则与人参、白术、白僵蚕等药配伍,如醒脾丸;治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又与天南星、125中药学??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白附子、防风等药配伍,如玉真散。

2?眩晕,头痛治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常配钩藤、石决明、牛膝等,如天麻钩藤饮;治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痰多胸闷者,常配半夏、茯苓、白术等,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若头风头痛,头晕欲倒者,可配等量川芎为丸,如天麻丸。

3?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等,与没药、制乌头、麝香等药配伍,如天麻丸;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多与秦艽、羌活、桑枝等药同用,如秦艽天麻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冲服,每次1~1?5g。

【按语】天麻味甘质润,药性平和,主入肝经,息风止痉,治各种病因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本品既息肝风,又平肝阳,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本草便读》云:“内风可定,外风亦可定,各随佐使而立功耳。”《本经逢原》亦云:“诸风掉眩,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治。”【附药】密环菌属密环菌ArmillariamelleaFr?是一种发光真菌,天麻种子和块茎皆依赖于密环菌供给营养生长。研究证明,密环菌的固体培养物具有与天麻相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现多以密环菌制剂代替天麻药用,主要适用于眩晕、头痛、失眠、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症。

熟悉药物功用简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咸,寒。归平肝潜阳,安神,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惊悸失眠,煎服,10~25g;宜平抑肝阳药珍珠母肝、心经定惊明目心神不宁,目赤翳障,视物昏花打碎先煎辛、苦,微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胸胁胀痛,平肝疏肝,祛风刺蒺藜温;有小乳闭胀痛,风热上攻,目赤翳障,煎服,6~9g明目毒。归肝经风疹瘙痒,白癜风咸,寒。归高热惊痫,癫狂,气虚血滞,半身煎服,4.5~9g;鲜清热定惊,通络,地龙肝、脾、膀不遂,痹证,肺热哮喘,小便不利,品10~20g;研末吞平喘,利尿胱经尿闭不通服,每次1~2g息风止痉药辛,平;有息风镇痉,攻毒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瘰疬结核,煎服,3~6g;研末全蝎毒。归肝经散结,通络止痛风湿顽痹,顽固性偏正头痛吞服,每次0.6~1g辛,温;有息风镇痉,攻毒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瘰疬结核,煎服,3~5g;研末蜈蚣毒。归肝经散结,通络止痛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冲服,每次0.6~1g咸、辛,惊痫抽搐,风中经络,口眼?斜,祛风定惊,化痰煎服,5~9g;研末僵蚕平。归肝、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散结吞服,每次1~1.5g肺、胃经痰核,瘰疬【小结】《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本类药物皆入肝经,多为介类、昆虫等动物及矿石类药物,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功效,正所谓“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息”,主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证。

126??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石决明、牡蛎、代赭石均咸寒质重,平抑肝阳,适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眩晕、惊悸、失眠等证。此外,石决明凉肝镇肝,滋养肝阴,功善明目,故无论实证、虚证之目疾均可应用,宜于血虚肝热之羞明、目暗、青盲等;牡蛎又有软坚散结、固涩滑脱之功;代赭石尚有重镇降逆、凉血止血之力。

羚羊角、钩藤、天麻均有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之功,用治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之证;羚羊角性寒,清热力强,除用治热极生风证外,又能清心解毒,多用于高热神昏,热毒发斑等症;钩藤性凉,轻清透达,长于清热息风,用治小儿高热惊风轻证为宜;天麻甘平质润,清热之力不及钩藤、羚羊角,但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且能祛风止痛。

平肝息风药多具有降压、镇静、抗惊厥作用,能抑制实验性癫痫的发生,可使实验动物自主活动减少,部分药物还有解热、镇痛作用。

127??第二十三章?开窍药第二十三章?开窍药含义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开窍药,又名芳香开窍药。

性能功用辛香走窜,皆入心经,具有通关开窍、启闭回苏、醒脑复神的作用。部分开窍药以其辛香行散之性,尚兼活血、行气、止痛、辟秽、解毒等功效。主要用治温病热陷心包、痰浊蒙蔽清窍之神昏谵语,以及惊风、癫痫、中风等卒然昏厥、痉挛抽搐等症。亦可用治湿浊中阻,胸脘冷痛满闷,血瘀、气滞疼痛,经闭癥瘕,湿阻中焦,食少腹胀及目赤咽肿、痈疽疔疮等证。

配伍应用寒闭宜选用辛温的开窍药,配伍温里祛寒之品;热闭宜选用辛凉的开窍药,并与清热泻火解毒之品配伍应用。若闭证神昏兼惊厥抽搐者,还须配伍平肝息风止痉药物;烦躁不安者,配伍安神定惊药物;以疼痛为主症者,配伍行气药或活血化瘀药物;痰浊壅盛者,配伍化湿、祛痰药物。

使用注意①开窍药辛香走窜,为救急、治标之品,且能耗伤正气,故只宜暂服,不可久用。②气味辛香,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多数不宜入煎剂,只入丸剂、散剂服用。

麝香Shèxiāng《神农本草经》?

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oschus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主产四川、西藏、云南等地。野生麝多在冬季至次春割取香囊。阴干,密闭避光保存。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应用】1?闭证神昏治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如安宫牛黄丸;治寒邪秽浊蒙闭清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如苏合香丸。

2?血瘀证治血瘀经闭证,常与丹参、桃仁、红花等药同用;若癥瘕痞块等,可与水蛭、虻虫、三棱等配伍,如化癥回生丹;治心腹暴痛,常配伍木香、桃仁、吴茱萸等;治风寒湿痹,疼痛不已,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同用。

3?痈肿,瘰疬,咽喉肿痛治疮疡肿毒,常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如牛黄醒消丸;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3~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128??第二十三章?开窍药【使用注意】孕妇禁用。

【按语】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很强的开窍通闭、辟秽化浊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寒闭、热闭皆效,寒闭尤宜。《本草正义》言:“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本品辛香行散,开通走窜,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具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之效,广泛用于瘀血阻滞病证,亦为伤科要药。

【附药】人工麝香由麝香酮、芳活素、海可素Ⅰ和海可素Ⅱ等加工制成,味辛、性温,归心、脾经,功能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适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癥瘕,难产死胎,胸痹心痛,心腹暴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痈肿瘰疬,咽喉肿痛。0?06~0?1g,入丸散,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孕妇禁用。与天然麝香的疗效基本相似,现已广泛用于临床,代替天然麝香,弥补药源的不足。

石菖蒲Shíchāngpú《神农本草经》?

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Schott?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秋、冬二季采挖,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胃经。

【功效】豁痰开窍,醒神益志,化湿和胃。

【应用】1?痰蒙清窍,神志昏迷治痰迷心窍之中风,神志昏乱、舌强不能语,常与半夏、天南星、橘红等药合用,如涤痰汤;治痰热蒙蔽,高热、神昏谵语者,常与郁金、半夏、竹沥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汤;治痰热癫痫抽搐,可与枳实、竹茹、黄连等配伍,如清心温胆汤。

2?健忘失眠,耳鸣耳聋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等配伍,如不忘散、开心散;治劳心过度,心神失养引发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常与人参、白术、龙眼肉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治心肾两虚之耳鸣耳聋、头昏、心悸,常与菟丝子、女贞子、墨旱莲等配伍,如安神补心丸。

3?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治湿浊中阻,脘闷腹胀,痞塞疼痛,常与砂仁、苍术、厚朴同用;若湿从热化,湿热蕴伏,身热吐利,胸脘痞闷,舌苔黄腻者,可与黄连、厚朴等配伍,如连朴饮;治疗湿浊、热毒蕴结肠中所致之水谷不纳,痢疾后重等,可与黄连、茯苓、石莲子等配伍,如开噤散。

此外,还可用于声音嘶哑,痈疽疮疡,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鲜品加倍。

【按语】石菖蒲辛香走窜,苦燥温通,开窍醒神,兼能化湿、豁痰、辟秽,擅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本草新编》云:“凡心窍之闭,非石菖蒲不能开。”善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故而亦用于心神不宁、耳鸣耳聋及湿浊中阻之脘腹痞满等证。

【附药】古代文献称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故石菖蒲亦称为九节菖蒲。但现代商品药材所用之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altaicaFisch?的根茎,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129中药学5~6月叶枯倒苗前采挖,生用,性味辛,温,归心、肝、脾经,功能化痰开窍,安神,宣湿醒脾,解毒,适用于热病神昏,癫痫,气闭耳聋,多梦健忘,胸闷腹胀,食欲不振,风湿痹痛,痈疽,疥癣。煎服,1?5~6g,或入丸散,或鲜品捣汁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阴虚阳亢,烦躁多汗,滑精者慎服。实验研究表明,现代商品药材所用之九节菖蒲有一定毒性,临床使用时二者不可混淆。

熟悉药物功用简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闭证神昏,目赤肿痛,喉入丸、散,每次0.15~0.3g。

辛、苦,微寒。开窍醒神,开窍药冰片痹口疮,疮疡肿痛,疮溃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不归心、脾,肺经清热止痛不敛,水火烫伤宜入煎剂【小结】开窍药味辛、气芳香,善于走窜,皆入心经,具有通关开窍、启闭回苏、醒脑复神的作用。神志昏迷有虚实之别,虚证即脱证,实证即闭证。脱证治当补虚固脱,非本药物所宜;闭证治当通关开窍、醒神回苏,宜用本类药物治疗。然而闭证从寒热属性分,又有寒闭、热闭之不同。

麝香可治各种原因所致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为醒神回苏之要药,亦催生下胎;石菖蒲擅治痰浊蒙蔽清窍所致神志昏乱,且醒神益智,化湿开胃。

本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有镇痛、兴奋心脏与呼吸、升高血压的作用。

130第二十四章?补虚药含义凡以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又称补养药或补益药。根据补虚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可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

性能功用补虚药多甘味,可扶助正气、补益精微,主治人体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的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象虚弱等。然因证有气虚、阳虚、血虚和阴虚之别,故药有补气、补阳、补血与补阴的不同,分别主治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和阴虚证。部分药物兼有祛寒、润燥、生津、清热及收涩等功效。

配伍应用使用补虚药,常根据气血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配伍使用。如气能生血,血能载气,血虚者其气必虚,应用补血药时常配伍补气药;津血同源,血亦属于阴的范畴,补血药常与补阴药同用;阴阳互根,补阳药常配伍补阴药,使阴得阳生而源泉不竭;补阴药亦常配伍补阳药,使阳生而阴长;阳虚者其气必虚,故补阳药常与补气药同用等。如虚实相兼病证,应用补虚药时常与祛邪药同用。

此外,补虚药多味甘滋腻,亦常与行气消食药物配伍以助运化吸收,提高疗效。

使用注意①防止误补:当邪实而正不虚时,误用补虚药有“误补益疾”之弊。②避免补而不当:临床需针对气血、阴阳、脏腑、寒热不同选药。③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使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留邪。④部分补虚药药性滋腻,不容易消化,过用或用于脾运不健者可能妨碍脾胃运化,需适当配伍健脾、消食或行气药顾护脾胃。⑤补虚药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便于保存、携带、服用,一般汤剂宜适当久煎。

第一节?补气药本类药物均有补气之功,能补益脏腑之气以纠正人体气虚的病理偏向。因药物归经不同,补气可分为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补元气及补六腑之气等。

人参Rénshēn《神农本草经》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根及根茎。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尤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称吉林参。野生者名“山参”,质优效佳;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参”;栽培者称“园参”。切片或粉碎用。

131中药学??第二十四章?补虚药【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应用】1?元气虚脱证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单用即有效,如独参汤;若气虚欲脱兼汗出,四肢逆冷者,与附子同用,如参附汤;若气虚欲脱兼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如生脉散。

2?肺脾心肾气虚证治肺气亏虚之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紫苏子、苦杏仁等药同用,如补肺汤;治脾气虚衰,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常与白术、茯苓、甘草配伍,如四君子汤;治心气虚证,常配伍甘草、桂枝、生地黄等同用,如炙甘草汤;治肾不纳气的虚喘,常与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药同用。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证治热伤气津,津伤口渴者,常与知母、石膏、甘草等同用,如白虎加人参汤;治消渴证,可配天花粉、生地黄、知母等。

4?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治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常与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药配伍,如天王补心丹。

此外,本品还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邪实正虚之证。

【用法用量】煎服,3~9g;挽救虚脱宜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也可研粉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使用注意】反藜芦、五灵脂。

【按语】人参甘温补虚,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为拯危救脱要药。《神农本草经》言其:“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人参为治诸脏气虚要药,更被李时珍誉为“虚劳内伤第一要药”,尤以补脾肺之气为主,并具生津养血,安神益智之功。

长期服人参或人参制剂,可出现腹泻、皮疹、失眠、神经过敏、血压升高、忧郁、性欲亢进(或性机能减退)、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

【附药】1?红参为人参的栽培品根及根茎的蒸制品,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功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气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反藜芦、五灵脂。用量3~9g,另煎兑服。

2?人参叶为人参的干燥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胃经,功能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反藜芦、五灵脂。用量3~9g。

党参Dǎngshēn《增订本草备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PilosulaNannf?var?

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tangshenOliv?的根。主产于甘肃、四川、陕西等地。秋季采挖洗净。切厚片,生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132??第二十四章?补虚药【功效】补脾益肺,养血生津。

【应用】1?脾肺气虚证治疗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等症,常与白术、茯苓、甘草等同用;对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弱等症,可与黄芪、蛤蚧等品同用。

2?气血两虚证治疗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心悸,常配伍白术、当归、熟地黄等药物。

3?气津两伤证治疗气津两伤,津伤口渴的轻证,常与麦冬、五味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亦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气血亏虚等邪实正虚之证。

【用法用量】煎服,9~30g。

【使用注意】反藜芦。

【按语】党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薄弱,主归脾、肺二经,以补脾肺之气为主要作用。《本草从新》云:“中气微虚,用以调补,甚为平安。”临床虽不能代替人参益气救脱,但诚如《本草正义》所言“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

黄芪Huángqí《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主产于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应用】1?脾气虚证治疗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山药、白术等配伍;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治脾虚水湿失运,浮肿尿少者,常与白术、茯苓等配伍;本品又能补气生血,治疗脾虚不能统血所致失血证,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品同用,如归脾汤。

2?肺气虚证治疗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人参、紫菀、桑白皮等配伍,如补肺汤。

3?气虚自汗证治疗体虚自汗、盗汗证,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者,常与牡蛎、麻黄根同用,如牡蛎散;治表虚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汗出恶风,面色?白者,宜与白术、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

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治疗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常与人参、当归、升麻等同用,如托里透脓散;因气血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常与人参、熟地黄、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补汤。

5?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痛治疗气虚血滞之肢体麻木、疼痛,常配伍桂枝、芍药、大枣等,如133中药学??第二十四章?补虚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用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常配伍川芎、地龙、当归等,如补阳还五汤。

【用法用量】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按语】黄芪甘温,善入脾胃,气虚于内者补之,气陷于下者举之,气耗于外者固之,气弱而无力运行者,鼓舞温运之,凡与气虚有关的病证,均可配伍使用,为补中益气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擅治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

白术Báizhú《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根茎。主产于浙江、安徽,以浙江于潜产者最佳,称为“于术”。冬季采收。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麸炒用。

【性味归经】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应用】1?脾气虚证治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汤;脾虚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者,宜与茯苓、桂枝、甘草配伍,如苓桂术甘汤;对脾虚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可与茯苓、桂枝、猪苓等同用,如五苓散。

2?气虚自汗临床可单用本品治汗出不止。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宜与黄芪、防风配伍,如玉屏风散。

3?脾虚胎动不安治疗脾虚胎儿失养者,宜与人参、阿胶、山药等配伍;治疗脾虚失运,湿浊中阻之妊娠恶阻,呕恶不食,四肢沉重者,常与人参、茯苓、陈皮等同用;治疗气血亏虚,胎动不安,或滑胎者,常与人参、黄芪、当归等同用,如泰山磐石散。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内热者慎用。

【按语】白术甘苦性温,主归脾胃经,为补脾燥湿要药,《本草通玄》言“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善治脾胃虚弱之证。本品另有利水、止汗、安胎之效,用治水肿、气虚自汗及胎动不安。

白术与苍术,古时统称为“术”,后世逐渐认识其药功用有别而分为两种药。二者均具有健脾、燥湿功效。《本草崇原》云:“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治疗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另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治疗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尚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

甘草Gāncǎo《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根及根茎。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地。春、秋采挖。切厚片,生用或蜜134??第二十四章?补虚药炙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应用】1?脾气虚证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者,常与人参、白术、茯苓配伍,如四君子汤。

2?心气不足,心悸气短,脉结代治疗心气不足而致心悸气短,脉结代者,可单用本品;气血两虚,心悸气短,脉结代者,宜与人参、阿胶、生地黄等配伍,如炙甘草汤。

3?脘腹、四肢挛急疼痛治疗脾虚肝旺的脘腹挛急作痛,或阴血不足之四肢挛急作痛,常与白芍同用,如芍药甘草汤。

4?咳嗽痰多治疗风寒咳喘,常与麻黄、苦杏仁同用,如三拗汤;治肺热咳喘,配伍石膏、麻黄、苦杏仁,如麻杏甘石汤;治寒痰咳喘,配伍干姜、细辛、茯苓等,如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湿痰咳嗽,多与半夏、陈皮、茯苓同用,如二陈汤。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生用药性微寒,可清解热毒。用治热毒疮疡,可单用煎汤浸渍,或熬膏内服,或与紫花地丁、连翘、金银花等配伍;治热毒咽喉肿痛,可与板蓝根、桔梗、牛蒡子等配伍。

6?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本品能缓和其他药物烈性或减轻不良反应,如四逆汤、白虎汤、调胃承气汤等;对于药物或食物中毒的患者,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可用本品辅助解毒救急。

【用法用量】煎服,2~10g。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使用注意】反海藻、红大戟、京大戟、芫花、甘遂。本品有助湿壅滞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

【按语】甘草味甘,善入中焦,具有补益脾气之力。本品味甘缓急止痛,缓和药性,《备急千金要方》云“解百药毒,如汤沃雪”;甘润平和,随证配伍用于寒热虚实多种咳喘,有痰无痰均宜。《药品化义》载“生用凉而泻火……炙用温而补中”。生品药性微寒,可清解热毒。

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第二节?补阳药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药性多温热,主入肾经。咸以入肾,辛甘化阳,能补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诸证。

鹿茸Lùróng《神农本草经》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夏秋两季锯取。

135中药学??第二十四章?补虚药切薄片或研成细粉用。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应用】1?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证肾阳亏虚,精血不足,症见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酸痛,头晕耳鸣,精神疲乏等,单用或配入复方有效;治疗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元气不足,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证,常与人参、黄芪、当归同用,如参茸固本丸。

2?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治疗小儿素禀气血虚弱,先天不足,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头发疏薄,身坐不稳,语言迟者,常与熟地黄、五加皮、山萸肉等同用,如加味地黄丸。

3?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治崩漏不止,虚损羸瘦,与海螵蛸、白芍、续断等同用,如鹿茸散;治白带过多,配桑螵蛸、菟丝子、沙苑子等,如内补丸。

4?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治疗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常与当归、肉桂、麻黄等配伍。

【用法用量】1~2g,研末吞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可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凡热证、阴虚阳亢者均当忌服。

【按语】鹿茸甘温补阳,甘咸益肾,《本草经疏》言“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能壮肾阳,益精血,并能固冲任,止带下。本品补阳气、益精血而达到温补内托的目的。《本草纲目》云其“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可治腰脊冷痛,筋骨痿软。

【附药】1?鹿角为梅花鹿、马鹿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基盘,味咸,性温,归肝、肾经,有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等功效,用治肾阳不足,阳痿滑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煎服,6~15g。阴虚火旺者忌服。

2?鹿角胶为鹿角煎熬浓缩而成的固体胶,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功效,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虚劳羸瘦,便血尿血,崩漏下血,阴疽肿痛。煎服,3~6g,烊化兑服。阴虚火旺者忌服。

3?鹿角霜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味咸、涩,性温,归肝、肾经,有温肾助阳,收敛止血功效,用治脾肾阳虚,白带过多,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疮疡不敛。煎服,9~15g,先煎。阴虚火旺者忌服。

淫羊藿Yínyánghuò《神农本草经》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axim?、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Sieb?et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pubescensMaxim?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koreaumMaxim?的叶。主产于山西、四川、湖北等地。夏秋采收。生用或以羊脂油炙用。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经。

136??第二十四章?补虚药【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应用】1?肾阳虚衰,阳痿尿频,腰膝无力治肾虚阳痿遗精等,常与肉苁蓉、巴戟天、杜仲等同用,如填精补髓丹。

2?风寒湿痹,肢体麻木本品辛温散寒,祛风胜湿,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及肢体麻木,常配伍威灵仙、川芎、肉桂等药物,如仙灵脾散。

此外,现代用治肾阳虚之喘咳及妇女更年期高血压,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不宜服。

【按语】淫羊藿辛甘性温燥烈,《本草正义》言“禀性辛温,专壮肾阳”。《分类草药性》载:“治咳嗽,去风,补肾而壮元阳。”本品辛温散寒,祛风胜湿,适用于肾虚阳痿及肝肾不足之筋骨痿软、风湿痹痛。另现代用治肾阳虚喘咳等病证亦效。

杜仲Dùzhòng《神农本草经》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的树皮。主产于陕西、湖北、四川等地。4~6月采收。

生用或盐水炒用。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1?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治肾虚腰痛或足膝痿弱,常与胡桃肉、补骨脂同用,如青娥丸;治风湿腰痛冷重,配伍独活、桑寄生、细辛等药,如独活寄生汤;治疗外伤腰痛,常与川芎、续断、丹参等同用;治疗妇女经期腰痛,常与当归、川芎、芍药等同用;治疗肾虚阳痿,精冷不固,小便频数,常与鹿茸、山萸肉、菟丝子等同用,如十补丸。

2?胎动不安或习惯堕胎本品补肝肾固冲任安胎,治疗胎动不安或习惯堕胎,单用有效,亦可与桑寄生、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此外,近年来治高血压病有较好效果,单用或配伍夏枯草、桑寄生、菊花等药物。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炒用破坏其胶质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故比生用效果好。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按语】杜仲甘温而质润,温补阳气而无燥热之性,《神农本草经》云“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本品入肝益血强筋,入肾益精壮骨,且能固冲任以安胎元,故凡肝肾亏虚之症,痿痹瘫软、腰痛脚弱、头痛眩晕、胎滑胎漏必备。

137中药学??第二十四章?补虚药补骨脂Bǔgǔzhī《药性论》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corylifoliaL?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南、四川、陕西等地。秋季采收。

生用或盐水炒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肾、脾经。

【功效】温肾助阳,固精缩尿,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应用】1?肾虚阳痿,腰膝冷痛治肾虚阳痿,常与菟丝子、胡桃肉、沉香等同用,如补骨脂丸;治肾虚阳衰,风冷侵袭之腰膝冷痛等,多与杜仲、胡桃肉同用,如青娥丸。

2?肾虚遗精、遗尿、尿频治滑精,以补骨脂、青盐等分同炒研末服;治小儿遗尿,可单用本品炒,研末服,如破故纸散;治肾气虚冷,小便无度,与小茴香等分为丸,如破故纸丸。

3?肾不纳气,虚寒喘咳治疗肾阳虚衰,肾不纳气,虚寒咳喘,胸腹冷痛者,常与附子、肉豆蔻、沉香等同用,如黑锡丹。

4?脾肾阳虚,五更泄泻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多与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同用,如四神丸。

5?白癜风,斑秃治白癜风,斑秃,本品研末酒浸成酊剂,外涂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温燥,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及大便秘结者忌服。

【按语】补骨脂苦辛温燥,《本草经疏》言“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本品壮肾阳、暖脾阳、“温暖水土”以止泻,善治五更泄泻。

菟丝子Tùsīzǐ《神农本草经》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australisR?Br?或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的成熟种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季收获。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肝、肾、脾经。

【功效】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止泻,安胎;外用消风祛斑。

【应用】1?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治肾虚腰痛,常与杜仲、山药配伍;治阳痿遗精,与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等同用,如五子衍宗丸;治小便过多或失禁,多与桑螵蛸、肉苁蓉、鹿茸等同用;治遗精、白浊、尿有余沥,常配伍茯苓、萆薢、沙苑子等药物。

2?肝肾不足,目暗不明治疗肝肾不足,眼常昏暗,视物不明,迎风流泪,常与熟地黄、车前子、枸杞子等同用。

3?脾肾阳虚,便溏泄泻治疗脾肾两虚之便溏泄泻,常与人参、白术、补骨脂等药同用。

4?肾虚胎动不安治肾虚胎元不固,胎动不安、滑胎,多与续断、桑寄生、阿胶同用,如寿胎丸。

138??第二十四章?补虚药5?白癜风治疗白癜风,本品酒浸外涂患处。

此外,治肾虚消渴,本品单用有效。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本品偏于补阳,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不宜服。

【按语】菟丝子辛甘性平,禀气中和,既能补阳,又可益阴,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为平补阴阳之良药,故凡肝肾不足之症,皆可应用。《神农本草经》云:“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本品兼能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第三节?补血药本类药物甘温质润,主入心肝血分,广泛用于各种血虚证,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爪苍白,眩晕耳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月经延期,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脉细等证。

当归Dāngguī《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augellicasinensis(Oliv)Diels?的根。主产于甘肃岷县(秦州)。秋末采挖。

生用,或酒炙用。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应用】1?血虚萎黄,心悸失眠治疗血虚萎黄,心悸失眠,常与熟地黄、白芍、川芎配伍,如四物汤;血虚气弱,常配黄芪、人参、熟地黄等药物,如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汤。

2?月经不调,经闭痛经治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可与熟地黄、白芍、川芎配伍,如四物汤;治血瘀经闭痛经,可配伍桃仁、红花、川芎等,如桃红四物汤;治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可配伍柴胡、白芍、白术等,如逍遥散。

3?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寒痹痛血虚血瘀寒凝之腹痛,与桂枝、芍药、生姜等同用,如当归建中汤;跌打损伤瘀血作痛,与大黄、柴胡、天花粉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疮疡初起肿胀疼痛,常与金银花、赤芍、天花粉等药同用,如仙方活命饮;脱疽溃烂,阴血伤败者,多与金银花、玄参、甘草同用,如四妙勇安汤;若风寒痹痛、肢体麻木,常与羌活、防风、黄芪等同用,如蠲痹汤。

4?血虚肠燥便秘治疗血虚肠燥便秘,常与肉苁蓉、牛膝、升麻等同用,如济川煎。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按语】当归甘温质润,甘润以补血,辛散温通以活血,《本草正》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具有良好补血、活血、止痛之效,适用于血虚、血瘀之眩晕心悸、月139中药学??第二十四章?补虚药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并润肠通便,治疗肠燥便秘。

熟地黄Shúdìhuáng《本草拾遗》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切片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应用】1?血虚证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如四物汤;治疗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当归等药同用,如胶艾汤。

2?肝肾阴虚证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常与山药、山茱萸、茯苓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治疗阴虚骨蒸潮热,常与知母、黄柏、龟甲等同用,如大补阴丸。

3?肾精亏虚证治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常与何首乌、牛膝、菟丝子等配伍,如七宝美髯丹;治疗肝肾不足,五迟五软,常配龟甲、锁阳、狗脊等药,如虎潜丸。

此外,熟地黄炭能止血,可用于崩漏等血虚出血证。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黏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防止黏腻碍胃。

【按语】熟地黄甘温质润,归肝肾经,《药品化义》云“滋补真阴,封填骨髓”,补阴益精以生血,《本草正》言“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熟地黄为滋补肝肾阴血之要药,临床用治精血亏虚,肝肾不足诸证效佳。

白芍Báisháo《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夏秋季采挖。生用、清炒或酒炙用。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应用】1?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下血治肝血亏虚,面色苍白,眩晕心悸,或月经不调,崩中漏下,常与熟地黄、当归、川芎同用,如四物汤;若血虚有热,月经不调,可配伍黄芩、黄柏、续断等药,如保阴煎;若崩漏下血,可与阿胶、艾叶、熟地黄等同用,如胶艾汤。

2?自汗,盗汗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汗出恶风,与桂枝、生姜、甘草等同用,如桂枝汤;治虚劳自汗,常配伍黄芪、白术、人参等药物;治疗阴虚盗汗,多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同用。

140??第二十四章?补虚药3?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治疗血虚肝郁,胁肋疼痛,常配柴胡、当归、白芍等药,如逍遥散;治疗脾虚肝旺,腹痛泄泻,常与白术、防风同用,如痛泻要方;治疗痢疾腹痛,与木香、黄连、当归等同用,如芍药汤;治阴血虚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挛急作痛,常与甘草同用,即芍药甘草汤。

4?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治疗头目眩晕,目胀耳鸣,心中烦热,常配牛膝、龙骨、牡蛎等药,如镇肝息风汤。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反藜芦。

【按语】白芍苦酸微寒,主入肝脾经,《本草求真》载“敛阴益营”。本品养血敛阴,调经止痛,尤宜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下血。本品补肝血,敛肝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治疗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效佳。

白芍与赤芍在《神农本草经》中不分,通称芍药,唐末宋初,始将二者区分。二者性均微寒,前人有“白补赤泻,白收赤散”之说。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

阿胶Ejiāo《神农本草经》为马科动物驴EquusasinusL?的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固体胶。古时以产于山东东阿县而得名,质量最优。以胶块用,或将胶块打碎;用蛤粉炒或蒲黄炒成阿胶珠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应用】1?血虚证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常配熟地黄、当归、芍药等,如阿胶四物汤;治气虚血少之心动悸、脉结代,常与桂枝、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2?出血证治阴虚血热吐衄,常配蒲黄、生地黄、大黄等药;治咳血、唾血,配人参、天冬、白及等药,如阿胶散;治血虚血寒崩漏下血等,与熟地黄、当归、芍药等同用,如胶艾汤;治脾胃虚寒之便血或吐血等证,配白术、灶心土、附子等药物,如黄土汤。

3?肺阴虚燥咳治疗肺热阴虚,燥咳痰少,咽喉干燥,痰中带血,常配牛蒡子、苦杏仁、甘草等同用,如补肺阿胶汤;治疗燥邪伤肺,干咳无痰,心烦口渴,鼻燥咽干等,与桑叶、苦杏仁、麦冬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

4?肾阴虚证治疗热病伤阴,肾水亏而心火亢,心烦不得眠,常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如黄连阿胶汤;治温热病后期,真阴欲竭,阴虚风动,手足瘈疭,可与龟甲、鳖甲、牡蛎等药同用,如大定风珠、小定风珠。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汤剂宜烊化兑服。

【使用注意】本品黏腻,有碍消化。脾胃虚弱者慎用。

【按语】阿胶血肉有情之品,甘平质润,《本草纲目》言“和血滋阴”,入肝补血,入肺润燥,为补血要药,多用治血虚诸证,尤以出血而致血虚为佳。

141中药学??第二十四章?补虚药何首乌Héshǒuwū《日华子本草》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块根。主产于河南、湖北、广东等地。秋冬采挖。切片,生用,或炮制后用。

【性味归经】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

【功效】制用:补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应用】1?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治血虚萎黄,失眠健忘,常与熟地黄、当归、酸枣仁等同用;治精血亏虚,腰酸脚弱,头晕眼花,须发早白及肾虚无子,多与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等同用,如七宝美髯丹;治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头晕目花,耳鸣耳聋,常配伍桑椹子、黑芝麻、杜仲等药。

2?疮痈,瘰疬,皮肤瘙痒治瘰疬结核,配伍夏枯草、土贝母、当归等药;治遍身疮肿痒痛,与防风、苦参、薄荷等药同煎汤洗;治湿热疮毒,黄水淋漓,常与连翘、苦参、白鲜皮等同用。

3?久疟体虚治疟疾日久,气血虚弱,常与人参、当归、陈皮等同用,如何人饮。

4?肠燥便秘若年老体弱之人血虚肠燥便秘,可与肉苁蓉、当归、火麻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制首乌6~12g,生首乌3~6g。

【使用注意】大便溏泄及湿痰较重者不宜用。

【按语】制首乌微温不燥,补而不腻,《本草纲目》言“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发,为滋补良药”,常用于血虚萎黄及肝肾亏虚之证。生首乌苦泄甘润,长于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何首乌生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表现为黄疸、乏力、食欲降低、胆红素升高等,其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应用时需注意。

第四节?补阴药本类药的性味以甘寒为主,兼有苦味,功能补阴为要。其中归肺胃经者,主要补肺胃之阴;归肝肾经者,长于滋养肝肾之阴;少数归心经药则能养心阴。多用治心肝肾和肺胃之阴虚证。

北沙参Běishāshēn《本草汇言》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的根。主产于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夏秋两季采挖。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142??第二十四章?补虚药【应用】1?肺阴虚证治肺阴虚兼燥热之干咳少痰、咳血或咽干音哑等症,常与麦冬、苦杏仁、桑叶等药同用。

2?胃阴虚证治胃阴亏虚,烦热,口干多饮,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或胃痛,胃胀,干呕等症,常与石斛、玉竹、乌梅等同用;脾气胃阴俱虚者,宜与山药、太子参、黄精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2g。

【使用注意】反藜芦。

【按语】北沙参甘润苦寒,《饮片新参》云“养肺胃阴”,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之热,为治肺阴虚、肺有燥热,胃阴虚、热伤胃阴良药。

北沙参与南沙参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均以补肺胃之阴,清肺胃之热为主要功效。但北沙参清养肺胃作用稍强,肺胃阴虚有热之证较为多用。而南沙参尚兼益气及祛痰作用,较宜于气阴两伤及燥痰咳嗽者。

麦冬Màidōng《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L?f)Ker-Gawl?的块根。主产于浙江、江苏、四川等地。

夏季采挖。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应用】1?胃阴虚证本品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润肠通便,为治胃阴不足佳品。治热伤胃阴,口干舌燥,常与生地黄、玉竹、沙参等品同用;治消渴,可与山药、天花粉、乌梅等品同用;治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与半夏、人参、甘草等同用,如麦门冬汤;治热邪伤津之便秘,与生地黄、玄参同用,如增液汤。

2?肺阴虚证治阴虚肺燥有热的鼻咽干燥,干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哑等症,常与阿胶、桑叶、枇杷叶等品同用,如清燥救肺汤。

3?心阴虚证治心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悸怔忡等症,宜与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治热伤心营,神烦少寐者,宜与黄连、生地黄、玄参等配伍,如清营汤。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按语】麦冬味甘质润,归心、肺、胃经,尤以养胃阴、生津液效佳。《本草汇言》言其“清心润肺之药”,亦有养肺阴、清肺热、养心阴、清心热之效,并滋阴润肠通便。

龟甲Guījiǎ《神农本草经》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reevesii(Gray)的背甲及腹甲。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全年均可捕捉。生用,或以砂炒后醋淬用。

143中药学??第二十四章?补虚药【性味归经】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应用】1?肝肾阴虚治阴虚阳亢头目眩晕之证,常与天冬、白芍、牡蛎等品同用,如镇肝息风汤;治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者,常与熟地黄、知母、黄柏等品配伍,如大补阴丸;治阴虚风动,神倦瘈疭者,宜与阿胶、鳖甲、生地黄等品同用,如大定风珠。

2?肾虚筋骨痿弱治肾虚之筋骨不健,腰膝酸软,步履乏力及小儿鸡胸、龟背、囟门不合诸症,常与熟地黄、知母、黄柏等品同用,如虎潜丸;治小儿脾肾不足,阴血亏虚,发育不良,出现鸡胸、龟背者,宜与鹿茸、山药、当归等品同用。

3?阴血亏虚之惊悸、失眠、健忘治阴血不足,心肾失养之惊悸、失眠、健忘,常与石菖蒲、远志、龙骨等品同用,如枕中丹。

4?月经量多治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常与生地黄、黄芩、地榆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并除去腥气,便于制剂。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孕妇慎用。

【按语】龟甲甘咸微寒,为血肉有情之品,《本草新编》言“专补阴衰,善滋肾损,复足真元”,长于滋补肾阴,潜阳息风,善治肝肾阴亏,阳亢风动,筋骨不健之证;又养血补心,固冲止血,治疗失眠健忘,月经量多。

鳖甲Biējiǎ《神农本草经》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sinensisWiegmann的背甲。主产于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全年均可捕捉。生用,或以砂炒后醋淬用。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应用】1?肝肾阴虚证治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者,常与牡丹皮、生地黄、青蒿等品同用,如青蒿鳖甲汤;阴血亏虚,骨蒸潮热者,常与秦艽、地骨皮等品同用;阴虚风动,手足瘈疭者,常与阿胶、生地黄、麦冬等品同用。

2?癥瘕积聚,久疟疟母治疗癥瘕积聚,久疟疟母,胁下痞硬成块,常与柴胡、土鳖虫、半夏等品同用,如鳖甲煎丸。

【用法用量】煎服,9~24g。宜先煎。滋阴潜阳宜生用,软坚散结宜醋炙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孕妇慎用。

【按语】鳖甲味咸,属血肉有情之品,入肝肾经,《本草汇言》云“除阴虚热疟,解劳热骨蒸之药也”,既滋阴退热除蒸,又滋阴潜阳息风,并软坚散结,为阴虚发热之要药。

144??第二十四章?补虚药熟悉药物功用简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甘、微苦,凉。气阴两虚证,热病气虚津伤、口渴煎服,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归心、肺、肾经及消渴3~6g甘,平。归脾、肺、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脾虚证,肺虚证,肾虚证,消渴及煎服,补气药山药肾经补肾涩精气阴两虚证15~30g甘,温。归脾、胃、煎服,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脾虚证,脏躁,失眠证心经6~15g甘、咸,温。归肺、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证,气血不足研末吞服,紫河车温肾补精,益气养血肝、肾经诸证,肺肾虚喘2~3g补阳药甘、辛,微温。补肾阳,强筋骨,祛肾阳虚证,肝肾不足,筋骨萎软及煎服,巴戟天归肾、肝经风湿风湿痹证3~10g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苦、辛,微温。补肝肾,强筋骨,续煎服,续断跌扑损伤,筋伤骨折,肝肾亏虚,归肝、肾经折伤,止崩漏9~15g崩漏,胎漏,胎动不安补阳药甘、咸,温。归肾、补肾阳,益精血,润煎服,肉苁蓉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证,肠燥便秘大肠经肠通便6~10g咸,平。归肺、补肺益肾,纳气定喘,肺肾气虚,虚喘久嗽,肾虚阳痿,煎服,蛤蚧肾经助阳益精遗精3~6g甘,温。归心、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煎服,补血药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脾经健忘、面色萎黄等9~15g甘、寒。归肺、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煎服,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心经失眠多梦,精神恍惚6~12g甘、苦,寒。归肺、煎服,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肺阴虚燥咳、劳嗽,肾阴虚证肾经6~12g煎服,6~甘,微寒。归胃、补阴药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胃阴虚及热病伤津证,肾阴虚证12g;鲜品肾经15~30g甘,微寒。归肺、肺阴不足,燥热咳嗽,胃阴不足,煎服,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胃经咽干口渴,内热消渴6~12g甘,平。归肝、煎服,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精血亏虚证,肝肾亏虚,眼目昏花肾经6~12g【小结】补虚药多甘味,主要功效为补益正气,用于治疗虚证,临床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不同。本类药味甘壅中,常须配伍健脾理气药。

人参、党参皆有补气生津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145中药学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之力较为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西洋参、太子参、山药均为气阴双补之品。西洋参主补心肺之气阴,药效力强;山药平补肺脾肾气阴,作用缓弱,且有固精止带、止泻等收敛之功。白术主补脾气,又有燥湿、安胎之功;甘草主补心脾之气,又能缓急止痛、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鹿茸与肉苁蓉均能补肾阳,益精血。然鹿茸性热,为峻补元阳之品,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肉苁蓉甘咸质润,缓补而能润肠通便。巴戟天、淫羊藿均能补肾阳,祛风湿。巴戟天质柔润,作用较为缓和;淫羊藿偏温燥,其功用亦较强。补骨脂、益智仁均能温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然补骨脂偏于补肾,又纳气平喘,益智仁偏于温脾,又兼摄涎唾。续断与杜仲均能补肝肾,强筋骨,固经安胎;杜仲补力较强,长于强腰膝,为治肾虚腰痛之要药,而续断补力较弱,却行血脉,续筋骨,尤宜血脉不利之腰痛及跌扑损伤、骨折、金疮等。菟丝子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养肝明目,为平补肝肾阴阳之品,补益兼能固涩,又补脾、安胎、止泻。蛤蚧善补肺肾之阳气,有平喘之功,又兼益精血。

熟地黄与阿胶均能补血、滋阴,治阴血不足之症;然熟地黄滋阴之力较强,长于补肾填精益髓,阿胶长于止血,又能滋肺润燥。当归补血活血,又能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白芍养血调经,又能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敛阴止汗;何首乌补益精血,生何首乌能润肠通便、解毒、截疟。

天冬、麦冬既滋肺阴、润肺燥、清肺热,又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对于热病伤津之肠燥便秘,还可增液润肠以通便;天冬苦寒之性较甚,清火与润燥之力强于麦冬,且入肾滋阴,而麦冬微寒,清火与滋润之力虽稍弱,但滋腻性亦较小,且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龟甲、鳖甲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宜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但龟甲长于滋肾,鳖甲长于退虚热;龟甲还兼有健骨、补血、养心,鳖甲还兼软坚散结。

补虚药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并具有调节内分泌,抗氧化等效力,产生扶正祛邪的作用。

146第二十五章?收涩药含义凡性味酸涩,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收涩药,又名固涩药。根据收涩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三类。

性能功用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其主要功效是敛耗散,固滑脱,主要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滑脱不禁病证。

配伍应用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应用收涩药乃属治病之标,故临床应用本类药须与相应的补益药配伍,以标本兼顾。气虚自汗者配伍补气药,阴虚盗汗者配伍补阴药;脾肾阳虚之久泻、久痢者,配伍温补脾肾药;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者,配伍补肾药;冲任不固,崩漏不止者,配伍补肝肾,固冲任药;肺肾虚损,久咳虚喘者,配伍补肺益肾纳气药。

使用注意因性涩敛邪,为防“闭门留寇”,故表邪未解,湿热所致之泻痢、带下、血热出血及郁热未清者,均不宜用。

第一节?固表止汗药本类药物性味多甘平,性收敛,多入肺、心二经,能行肌表,调节卫分,顾护腠理而有固表止汗之功。临床常用于气虚肌表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而自汗;阴虚不能制阳,阳热迫津外泄而盗汗。

麻黄根Máhuánggēn《本草经集注》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或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的根及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立秋后采收。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心、肺经。

【功效】固表止汗。

【应用】自汗、盗汗本品甘平性涩,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治气虚自汗,常与黄芪、牡蛎同用,如牡蛎散;治阴虚盗汗,常与熟地黄、当归、生地黄等同用;治产后虚汗不止,常与当归、黄芪、人参等配伍,如麻黄根散。配伍牡蛎共研细末,扑于身上,亦可治各种虚汗证。

147中药学??第二十五章?收涩药【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研粉撒扑。

【使用注意】有表邪者忌用。

【按语】麻黄根甘平性涩,入肺经而能行肌表、实卫气、固腠理、闭毛窍,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滇南本草》言“止汗,实表气,固虚”,临床多种自汗、盗汗均可配伍应用。

第二节?敛肺涩肠药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涩肠止泻痢作用。前者主要用于肺虚喘咳,久治不愈或肺肾两虚,摄纳无权的虚喘证;后者用于大肠虚寒不能固摄或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

五味子Wǔwèizǐ《神农本草经》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

etWils?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地;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秋季采取。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捣碎用。

【性味归经】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应用】1?久咳虚喘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可与罂粟壳同用,如五味子丸;治肺肾两虚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治寒饮咳喘证,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如小青龙汤。

2?自汗,盗汗味酸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者,可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3?遗精,滑精治滑精者,配伍桑螵蛸、附子、龙骨等药物,如桑螵蛸丸;治梦遗者,常与麦冬、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麦味地黄丸。

4?久泻不止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用,如四神丸。

5?津伤口渴,消渴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多与山药、知母、黄芪等同用,如玉液汤。

6?心悸,失眠,多梦治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冬、丹参、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

【用法用量】煎服,2~6g。

【使用注意】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按语】五味子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药品化义》言“五味咸备,而酸独胜,能收敛肺气,主治148??第二十五章?收涩药虚劳久嗽”。《本草汇言》曰:“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善治久咳虚喘,遗精滑精等肺肾不足之证,并能补益心肾,宁心安神。

乌梅Wūméi《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的近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等地。夏季采收。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应用】1?肺虚久咳治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多配伍罂粟壳、苦杏仁等药物。

2?久泻,久痢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可与罂粟壳、诃子、肉豆蔻等同用,如固肠丸;用于湿热泻痢,便脓血者,常配伍黄连等。

3?蛔厥腹痛,呕吐安蛔止痛,和胃止呕,为安蛔之良药。治疗蛔虫所致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证,常配伍细辛、川椒、黄连等,如乌梅丸。

4?虚热消渴生津液,止烦渴。治虚热消渴,单用煎服,或配伍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如玉泉散。

此外,炒炭后能固冲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等;外敷能消疮毒,可治胬肉外突、头疮等。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按语】乌梅味酸,所主诸病,多取其酸收之义,《本草求真》言“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临床多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及蛔厥呕吐腹痛等症。

第三节?固精缩尿止带药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止带作用,适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及带下清稀等证,常与补肾药配伍同用,宜标本兼治。

山茱萸Shānzhūyú《神农本草经》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的成熟果肉。主产于河南、浙江、安徽等地。

秋末冬初采收。晒干或烘干用。

【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149中药学??第二十五章?收涩药【功效】补益肝肾,收涩固脱。

【应用】1?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者,常与熟地黄、山药、茯苓等配伍,如六味地黄丸;治命门火衰,腰膝冷痛,小便不利者,常与桂枝、附子、山药等同用,如肾气丸;治肾阳虚阳痿者,多与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配伍。

2?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常与熟地黄、山药、茯苓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肾气丸;治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者,常与覆盆子、沙苑子、桑螵蛸等同用。

3?崩漏,月经过多治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者,常与熟地黄、白芍、当归等同用,如加味四物汤;若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常与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同用,如固冲汤。

4?大汗不止,体虚欲脱酸涩性温,收敛止汗,固涩滑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治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常与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来复汤。

此外,本品亦治消渴证,多与生地黄、天花粉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急救固脱20~30g。

【使用注意】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不宜应用。

【按语】山茱萸酸温质润,补而不峻,既补肾益精,又固精缩尿,为平补阴阳之要药;酸涩性温,收敛止汗,固涩滑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既补又敛,标本兼治。故《本草经疏》云:“气温而主补,味酸而主敛,故精气益而阴强也。”桑螵蛸Sāngpiāoxiāo《神农本草经》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sinensis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maculata(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lle)的卵鞘。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深秋至次春采收。置沸水浸杀其卵,或蒸透晒干用。

【性味归经】甘、咸,平。归肝、肾经。

【功效】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应用】1?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龙骨、五味子、制附子等同用,如桑螵蛸丸;治小儿遗尿,可单用为末,米汤送服;治心神恍惚,小便频数,遗尿,白浊,可与远志、龙骨、石菖蒲等配伍,如桑螵蛸散。

2?阳痿治肾虚阳痿,常与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本品助阳固涩,故阴虚多火,膀胱湿热而小便频数者忌用。

【按语】桑螵蛸甘能补益,咸以入肾,补肾气,固精关,缩小便,为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本经逢原》言:“肝肾命门药也,功专收涩,故男子虚损,肾衰阳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方多用之。”150??第二十五章?收涩药莲子Liánzǐ《神农本草经》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n?的成熟种子。主产于福建、湖南、江苏等地。秋季采收。

去心,生用。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功效】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应用】1?遗精,滑精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常与芡实、龙骨、牡蛎等同用,如金锁固精丸。

2?带下本品既补脾益肾,又固涩止带,其补涩兼施,为治脾虚、肾虚带下之常用之品。治脾虚带下者,常与茯苓、白术等药同用;治脾肾两虚,带下清稀,腰膝酸软者,可与山茱萸、山药、芡实等同用。

3?脾虚泄泻治脾虚久泻,食欲不振者,常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4?心悸,失眠治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者,常与酸枣仁、茯神、远志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去心打碎用。

【按语】莲子味甘而涩,入肾经而能益肾固精,既补脾益肾,又固涩止带,补涩兼施,善治脾虚、肾虚带下;甘平入心肾,养心血,益肾气,交通心肾而有安神之功。《神农本草经》云:“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附药】?

1?莲须为莲花中的雄蕊,味甘、涩,性平,归心、肾经,功能固肾涩精,适用于遗精滑精、带下、尿频。煎服,3~5g。

2?莲房为莲的成熟花托,味苦、涩,性温,归肝经,功能化瘀止血,适用于崩漏、尿血、痔疮出血、产后瘀阻、恶露不尽。炒炭用,煎服,5~10g。

3?莲子心为莲子中的青嫩胚芽,味苦,性寒,归心、肾经,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适用于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煎服,2~5g。

部分熟悉药物功用简表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苦、酸、涩,平。归肺、涩肠止泻,敛肺止咳,诃子久泻,久痢,久咳,失音煎服,3~10g大肠经降火利咽辛,温。归脾、胃、脾胃虚寒,久泻不止,畏寒气滞,煎服,3~10g。

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大肠经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内服需煨制去油遗精,带下,崩漏,吐血,便咸、涩,温。归脾、收敛止血,涩精止带,海螵蛸血及外伤出血,胃痛吐酸,湿疮,煎服,5~10g肾经制酸止痛,收湿敛疮湿疹,溃疡不敛甘、涩,平。归脾、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芡实?煎服,9~15g肾经除湿止带白浊带下苦、涩,寒。归大肠、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湿热泻痢,久泻久痢,赤白带下,煎服,3~9g;椿皮胃、肝经止泻,止血崩漏,便血外用适量151中药学【小结】收涩药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归肺、脾、肾、大肠经。本品酸涩能收、能涩,可敛耗散,固滑脱,分别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等功效,用于滑脱诸证,功在治标,须配伍相应补虚药以标本兼顾。

麻黄根固表止汗,临床常用于自汗、盗汗。

五味子、乌梅敛肺涩肠,临床常用于虚喘证或久泻久痢。五味子涩补兼备,又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乌梅善生津止渴,为安蛔止痛之良药。

山茱萸、桑螵蛸、莲子固精缩尿止带,临床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及带下清稀等证。山茱萸补益之中又具封藏之功;桑螵蛸除封藏之外,又有补肾助阳起痿之功;莲子为药食两用、补涩兼施之佳品,补益脾肾又止泻、固精、止带,并养心血,益肾气,交通心肾而有安神之功。

收涩药多含大量鞣质,通过与黏膜、创面、溃疡面接触产生收敛作用,促进局部止血、止泻。

152第二十六章?攻毒杀虫祛腐敛疮药含义凡以攻毒疗疮,杀虫止痒,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分别称为攻毒药、杀虫止痒药、去腐药、敛疮药,简而统称为攻毒杀虫祛腐敛疮药。

性能功用因大多药物功效不同,应用有别,各具特点,且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故以外用为主。分别适用于疮痈疔毒,疥癣,湿疹瘙痒,喉证,耳疾及痈疽疮疡溃后脓出不畅,或溃后腐肉不去,新肉难生,伤口难以生肌愈合等外科、皮肤科及五官科病证。

配伍应用治疮疡的药物,若属疮疡初期,应配伍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以促其消散;如脓成未溃者应配伍清热托毒药,以促进疮疡破溃、排脓;后期如正气虚弱,久溃不敛者,应配伍补虚药,以促进生肌敛口。治疗湿疹瘙痒,应与清热燥湿或祛风、养血之品配伍。

使用注意多具不同程度的毒性或刺激性,有些毒性剧烈,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外用也不可过量或过久应用,有些药不宜在头面及黏膜上使用,以防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含砷、汞、铅类的药物毒性甚强,更应严加注意。

雄黄Xiónghuáng《神农本草经》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的矿石,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全年可采。去杂质,研成细粉或水飞,生用。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解毒杀虫。

【应用】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治痈肿疔毒,可单用或配白矾等分外用,如二味拔毒散;治疥癣以黄连、松脂、发灰共研末,猪脂为膏外涂;治蛇虫咬伤,可单用,香油调涂患处,或与半枝莲、两面针、全蝎等同用,如蛇咬丸。

此外,内服可治虫积腹痛、癫痫、哮喘和疟疾,现临床已少用。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香油调搽或烟熏。内服0?05~0?1g,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擦及长期持续使用。孕妇禁用。切忌火煅。

【按语】雄黄温燥有毒,以外用为主,取“以毒攻毒”之效而解毒杀虫疗疮,《神农本草经》云“杀百虫毒”,适用于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虫蛇咬伤,兼能驱虫、祛痰、截疟,又治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等。

153中药学??第二十六章?攻毒杀虫祛腐敛疮药雄黄含砷,毒性大,不可多服久服;外用也应注意,以免经皮肤黏膜吸收积蓄中毒。

硫黄Liúhuáng《神农本草经》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主产于山西、山东、陕西等地。全年采挖。

【性味归经】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功效】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应用】1?疥癣湿疹,阴疽恶疮治疥癣、湿疹,可与硼砂配伍,如复方硫黄乳膏。治无名肿毒恶疮,可与轻粉、白矾共研细末,麻油调涂。

2?肾虚阳痿,虚喘冷哮,虚寒便秘治肾虚阳痿,常与鹿茸、补骨脂、蛇床子等同用;治肾不纳气之喘促,配附子、肉桂、沉香等药,如黑锡丹;治虚冷便秘,与半夏同用,如半硫丸。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加油调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不宜与芒硝、玄明粉同用。

【按语】硫黄酸温有毒,外用功善杀虫止痒,《本草纲目》谓“治疮杀毒要药”,尤适疥癣瘙痒。本品又为纯阳之品,入肾大补命门火而助元阳,可用于肾阳衰微,下元虚冷诸证,为温阳通便之要药。

红粉Hóngfěn《外科大成》由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制成。主产于河北、湖北、湖南等地。研细末入药,陈久者良。

【性味归经】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功效】拔毒,除脓,去腐,生肌。

【应用】痈疽溃后,脓出不畅,或腐肉不去,新肉难生治痈疽,溃后不敛,可与煅石膏、煅炉甘石、轻粉等共研末外敷,如提毒散。治疮疡溃后腐肉不脱,可配乳香、没药、穿山甲共研细末外敷,如拔脓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极细粉末,干掺或调敷,或以药捻沾药粉使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只供外用,不能内服;外用亦不宜久用;孕妇禁用。

【按语】红粉又名升丹。毒性甚强,功专拔毒去腐,《疡科纲要》云“一切溃疡皆可通用,拔毒提脓最应验”,为外科之要药,用于痈疽溃后,脓出不畅,腐肉不去及疮面不敛。

154??第二十六章?攻毒杀虫祛腐敛疮药熟悉药物功用简表分类药物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翳膜甘,平。归肝、解毒明目退翳,炉甘石遮睛,胬肉攀睛,溃疡不敛,外用适量攻毒杀脾经收湿止痒敛疮脓水淋漓,湿疮瘙痒虫祛腐敛疮药甘、咸,凉。外用清热解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外用适量,内服多入硼砂归肺、胃经内服清肺化痰翳障,痰热咳嗽丸散,1.5~3g【小结】攻毒杀虫祛腐敛疮药大多具不同程度的毒性,所谓“攻毒”即有以毒制毒之意,以外用为主。

雄黄和硫黄均性温有毒,能解毒杀虫疗疮,常用于疥癣恶疮等。但雄黄解毒疗疮力强,多用于痈肿疔疮及蛇虫咬伤;内服又能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虫积腹痛、惊痫、哮喘、疟疾。硫黄外用杀虫止痒力强,多用于疥癣、湿疹、皮肤瘙痒等;内服补火助阳通便,用于肾虚阳痿、虚喘冷哮、虚寒便秘。红粉功专拔毒去腐,为外科敛疮生肌之要药。

使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掌握剂量及用法,确保用药安全。

攻毒杀虫祛腐敛疮药大都具有杀菌消炎作用,有些则具有防腐、收敛、保护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155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人体健康密码

本书是一本介绍人体知识的科普书籍,详细展示了身体的许多秘密,看看人体有多神奇。内容涉及生命的遗传、人体的构成、人体各个器官、功能和作用机理以及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各种知识。内容丰富、健康、科学、严谨,读起来通俗易懂,篇幅简单,使您于轻松阅读中获得有益的人体知识。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你身体的化工厂在哪?身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人体的奇妙现象源于什么?206块骨骼间有怎样的秘密存在?短小精悍,可读性强,清晰了解自己的身体。
已完结,累计13万字 | 最近更新:运动极限究竟是多少?

前言

书名:
人体健康密码
作者:
健康生活研究组
本章字数:
398

人体就像一部车子,只有了解车子的结构,保养才会得当。我们的身体也一样,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知道哪个部位出了问题,也才会做到正确的保养,从而延年益寿。

虽然我们不能像医学专家一样深入探讨人体的奥秘,然而了解一些基本的人体常识却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对身体结构的无知而使很多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只是每天都在使用自己的身体,透支脑力和体力,而不知道爱护和保养,那么身体就会吃不消,就会生病。待到生病时再找医生,就为时已晚了。而了解一些人体常识之后,就能适当地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改掉,让自己生活得更加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书即是一本介绍人体知识的科普书籍,详细展示了身体的许多秘密,看看人体有多神奇。内容涉及生命的遗传、人体的构成、人体各个器官、功能和作用机理以及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各种知识。内容丰富、健康、科学、严谨,读起来通俗易懂,篇幅简单,使您于轻松阅读中获得有益的人体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