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困顿的时代2

书名:
读懂日本战后60年
作者:
尹剑翔
本章字数:
19465
更新时间:
2023-09-19 15:54:58

1995年11月纪念自民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桥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盛赞当年佐藤荣作首相实现了冲绳回归,他还强调将就冲绳美军基地问题成了日美共同行动委员会,并在一年之内得出结论。经过1996年2月与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日美首脑会谈,同年4月12日,桥本和美国驻日本大使蒙代尔共同会见记者,宣布美国将向日本全面归还普天间机场。

对于冲绳县的民众来说,这无疑是意外之喜,很多民众甚至对这种戏剧性的声明表示惊讶。

而此时,日本的想法已经不再是让美国人退出日本这么简单,他们想要借助美国的基地,可以把自己的自卫队更多的派往外国去,参加国际事务。

1996年4月16日,桥本和来访的克林顿共同发表了《日美安保共同宣言》,这个宣言成为了日后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的蓝本,这个蓝本让日本的军事导向开始对外,而且已经开始插手和干涉国际事务。

一句话,日本人让美国人给宠坏了。

在外交方面,桥本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建立了护卫信赖的个人关系,在北方领土问题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1997年11月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雅尔斯克举行的日俄首脑会议上,双方就“努力在2000年底前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达成一致。1998年4月,在日本川奈进行的桥本和叶利钦的会谈中,桥本提出了恶果确认了日本对北方四道的主权,再次基础上划定日俄国境线的提议。但是,本已见到曙光的北方四岛问题,由于叶利钦的突然辞职而没有找到解决的途径。

就在桥本内阁在一心一意的解决北方四岛问题时,1996年却发生了日本驻秘鲁大使馆被恐怖分子占领的事件,事件直到第二年的4月才解决,日本在这期间被沉重的气氛笼罩着。

实事求是的说,桥本龙太郎是个缺乏才能的政治家,一系列复杂的国内外事务已经让他应接不暇。他自认为是政策通,却屡屡在政策上频繁失误。从1997年4月开始,消费税上调了5%,医疗费上涨了,减税措施却被停止,这给国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造成了伴随财政结构改革同时产生了通货紧缩加剧,刚刚走上复苏轨道的经济景气在1997年下半年夭折了。

就桥本个人而言,他作为权力者也变得越发傲慢起来,正如细川护熙预测的那样,桥本内阁什么事都干不成,他的改革不会有起色。

自民党在1998年7月的参院选举中失利,桥本无奈之下只能宣布辞职,把政权交给了小渊惠三。

但是桥本内阁留下的“亚洲.太平洋安保”的构想对今后日本的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凡人

自从日本天皇走向神坛后,其实日本的政治就进入了一个凡人的时代,民众不再膜拜国家元首的所作所为,他们要做的就是观察政治的变化。

而日本的历史,也已经进入了读者们耳熟能详的时代,只要看过新闻联播的人都应该对桥本龙太郎的继任者小渊惠三并不陌生。

小渊惠三更是凡人中的凡人,他不想改变什么,但是却必须去改变点什么,因为日本正在这个困顿的时代里挣扎着。

小渊1937年6月25日生于群马县,1962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他二十六岁,也就是大学毕业的转年久当选议员。

他1979年担任了了大平内阁的总务长官,1987年任竹下内阁官房长官,1991年任自民党干事长,1994年任自民党副总裁,1997年任桥本内阁外相。

1998年7月小渊内阁诞生,小渊惠三倍外界冠以“冷比萨饼”、“海水浴场拉面馆”等各种各样的外号。能够被海内外赋予这么多的外号,可以看出,正如被人们评价的有人品的小渊那样,小渊是一个不招人讨厌的政治家。

小渊在当初的总裁选举了,就提出了“减税路线”,暗示了之后其内阁优先刺激经济景气的政策,可以说,小渊路线是对桥本内阁财政改革路线的全面转换。

田中角荣的女儿田中真纪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自民党中梶山静六是“军人”,小泉纯一郎是“怪人”,而小渊则是可怜的“凡人”。在新闻界进行的有关政治家人气度的调查中,他名列最后一位。

1999年通常国会上通过了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相关法,国旗国歌法,窃听法等一系列争议度很大的法案。小渊执政十分重视与其他党派的联合,不再以自民党一家独大的态度拒其他政党于千里之外。他主张与自由党、公明党联合执政,组成了“自自公”联合政权。但是,小渊组成的联合政府的支持率低迷,说明规模巨大的执政党不一定就能得到支持。

让小渊没有想到的是,他认为是铁哥们的自由党、公明党却在1998年参院选后进行的首相选举中,竟然都没有投小渊惠三的票,而是转投了在野党民主党代表菅直人。这样的背叛放在谁那里都难以接受,虽然小渊的地位并没有由于两党的倒戈而受到影响,但是这无疑是对小渊内阁和自民党的一次重大打击。

当然,小渊在其任内也并非一无是处,他建立了“经济战略会议”、“产业竞争力会议”、“21世纪构想恳谈会”、“教育改革国民会议”等八个咨询组织,其实这些组织一直充当着小渊的智囊团的角色。

在这些智囊的帮助下,小渊制定了金融再生法案,作为经济对策打出了“景气最优先”的积极财政政策。但是,中央和地方却因此背负了高达645亿日元的巨额财政政策。

这样的高额赤字是任何一任政府都需要负责任的,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小渊突然病倒了,后被确诊为脑血栓。

不幸的是,2000年5月14日,小渊惠三去世,成为了战后第二位死于任上的首相。小渊的去世,意味着一个凡人生命的终结。

正值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交际之时,这样的政权,功过是非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的时代意义远远大于他的政治意义了。

正统?!

森喜朗是因为小渊惠三突然病倒而匆忙继任首相的。

和中国的很多宫廷片一样,由于皇帝死的突然,到底皇帝想把皇位传给谁?一直都受到人质疑。

森喜朗也是如此,由于其继任首相的过程并不透明,完全是一小波人在密室中商量决定的,也就是说最高权力的移交其实是在幕后进行的。

在为什么会是森喜朗接手政权上,自民党没有向国民做出说明,因此森政权诞生伊始其正统性就饱受质疑。

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森之所以能够继承首相衣钵,是因为他作为干事长支持小渊内阁,立下过汗马功劳。其次,小渊政权其实是与森喜朗势力联合而成的,自民党派阀都支持森接手政权,再加上保守党、公明党支持森,故森喜朗才能够如此轻易地获得政权,而这一切都是政党内部所谓的党内优先原则,国民是否满意则无关紧要。

但是,森喜朗是个爱招惹是非的家伙,他不仅爱口出不逊,还喜欢自吹自擂。说实话,这是个没多少人喜欢的家伙。

他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性,将小渊内阁的阁僚全部留任,并且在党总裁选举的大会上明确表示:“我被赋予的责任就是继续执行小渊总裁的政策和课题,稳定日本经济。”

这就是典型的说的比唱的好听,稳定日本经济?森喜朗凭什么能稳定日本经济?

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履历,森喜朗从1969年以无所属身份首次当选议员以来,经历了三十余年,党内党外的官位让他做了个遍,但惟独没有染指的是外相和藏相这两个角色。

要知道,对于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来说,外交和财政是多么重要,如果你没有在这两个领域有所建树,即便你的简历再怎么金碧辉煌,那也必将会失败。

科教文卫出身的森喜朗并不善于在执政中制定明确的施政目标,他就不是那种走一步看三步的人,而是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人。森喜朗还是早稻田大学雄辩会的成员,所以他对自己的讲演特别有信心。但是在成为首相后,他的讲演则大失水准,常常因为跑题和乱讲话而引起争议。

这样低劣的执政水准,才是民众质疑森喜朗正统地位的最根本原因。

一意孤行

森喜朗面对民众的不信任,和内阁支持率的不断下降,终于在2000年6月决定解散众议院重新进行大选。但大选和众议院不同,它体现的是民意,在民众根本不信任森喜朗是正统的情况下贸然进行大选,结果可想而知。

结果自民党议席大减,特别是在东京、大阪、爱和等大城市更可说是惨败。但是,由于众议院的总席位由于政改也减少了,所以自民、公明和自由三党议席还是维持了过半数,森政权得以为继。

通过这次选举,自民党产生了危机感。首先他们很清楚,无党派人士大多把票投给了民主党,而自民党仍大力展开一公共事业和政府补助金换取选票的拉拢方式展开竞选,历史证明这样一味靠“鱼饵”拉选票的方式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森喜朗内阁因此决定修改参院选举制度,一方面减少比例区议员的定额,并强行通过将以往在选票上只填写党名的投票方式改为同时填写党名和候选人名字的“非拘束名簿方式”,这种做法对执政党更有利。

但即便进行了这样的强势政改,可是森内阁还是很快出现了新的问题。

森内阁的官房长官中川秀直因为性丑闻案,不得不辞职,其后森内阁的支持率一下子跌到了百分之十几。其后,自民党内部也出现了内讧,反主流派成员们在在野党提出对内阁不信任案表决的时候,竟然缺席,这严重动摇了森内阁的统治基础。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森喜朗在2001年1月1日,对日本中央省厅进行了整编,为了充分发挥首相的权力,还成立了内阁府,并在新内阁法中明确写入了首相在内阁会议时的动议权。制定预算基本方针的大权也改由设在内阁府内的“经济财政咨询会议”掌握,首相担任了这个会议的议长,成员包括了民间的财界人士和有识之士。作为官僚机构象征的大藏省被改名为财政省,权限被大幅缩小。同时,成立了国土交通省和总务省等规模巨大的省厅。还实现了任命政治家为各省厅的副大臣、政务官,试图以政治主导政策的制定取代原来的官僚主导体制。

中央集权确实可以在执政效率上大大提高,但是前提是领导人必须遇到一个才能出众,可以最大限度统帅全局的全能型政治家。如果这个国家的领导人是个小儿科,那么中央集权的结果就是越管越乱。

森喜朗虽然建立了政治主导体制,却在经济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中停滞不前,国民看不到任何成果而感到失望。同样没有进步的还有教育改革,就连森喜朗最擅长的科教事业都没有发展,可想而知民众对森内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作为日本经济晴雨表的美国经济突然出现下滑,致使刚刚回暖的日本经济再次陷入低谷。而森内阁通过公共投资刺激经济的政策却造成了财政赤字的不断扩大。森喜朗不懂经济,只好在如此窘境下又把财政大权交还给了财政省处理。

按说,这样的窘态,换做其他的首相也早就辞职了,但是森喜朗坚持了,当然有一种坚持叫做一意孤行。

后边的新闻几乎都是负面的。

外务省机密费问题和中小企业经营者福利事业团等相关丑闻曝光,自民党在参院的龙头老大参院议长村上正邦被捕,自民党为了网络党员和企业实体间的金钱关系被暴露出来。

2月,在夏威夷海域发生了美国核潜艇撞沉日本渔业实习船“爱媛丸”事件,当森喜朗知道事故中有许多高中生失踪时,他竟然继续再打高尔夫球。

这件事成为了,他最终下台的决定性事件,舆论批判森喜朗缺乏危机管理的意识,作为首相毫无同情心和责任感。

森内阁的支持率跌至10%以下,在2001年夏进行的参院选举和东京都议会选举中,自民党地方组织及党内,甚至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一齐发难,提出了“如果再以森喜朗为总裁就无法进行选举”的呼声,这一次森内阁终于走到了尽头,真可谓是万事皆休。

然而森喜朗却在下台前,做了他最后一件事,又是一件任性妄为的事,他不顾外务省反对,给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发了签证,让他可以来日本避难,这也是森喜朗最后一次发挥它的元首指导力了。

2001年4月,森喜朗再毫无建树的情况下,宣布内阁总辞职,日本历史上最无厘头的一届内阁终于落下了帷幕。

遗传基因

森喜朗内阁确实是日本战后政治的低谷期,但就像是股票一样,当一支股票跌入谷底时,则意味着反弹随时会出现。

给日本带来反弹的人叫小泉纯一郎,这也是本书出现的最后一位日本首相。

小泉1942年出生于神奈川县,跟灌篮高手中的樱木花道是老乡,他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学部。

小泉纯一郎是个政治世家,他的祖父小泉又次郎和父亲小泉纯也在二战前后叱咤政坛多年。正因为如此,小泉经常被视作世袭议员。

家庭的优越,让小泉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性格,他没有粗犷的权力欲,仿佛置身于粗俗的政治世界之外,过着都市优雅的生活。与政治相比,他更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他喜欢享用美食,欣赏歌剧、音乐、歌舞伎,这些爱好和在大企业里的工薪族没有什么区别,给人留下了“他是一个普通的人”的印象。

作为政治家,他没有担任过主要阁僚。1970年,小泉任福田赳夫的秘书,1972年当选议员。1986年,任众院大藏委员长,1988年担任竹下内阁厚生相,1992年任宫泽内阁邮政相,1996年再次担任桥本内阁厚生相。

但是作为政治基因的遗传决定了一个政治家的执着与嗅觉。小泉的父辈把政治家的胸襟和锋利的口齿遗传给了小泉。DNA有时会支持大脑,小泉就是一个例子。

小泉既不是有实力的派阀,更不是什么知名政治家,但是他却屡屡参选自民党总裁,这都说明他在用自己的积累换取更多的东西,为他成为最高领导人积累业绩。他大胆的算计,也反映出了一个出色领导人的形象。

机会终于在2001年年初到来了,森喜朗由于执政不利灰溜溜的下台了,自民党的支持率也跌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但是小泉的到来完全扭转了这种颓势,在2001年4月举行的由党员参加的自民党总裁预备选举中,小泉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在47个都道府县中,小泉在东京、大阪等41个都道府县取得胜利,获得了87.2%的地方票。一般党员的地方票对小泉的支持,决定了之后举行的由自民党国会议员参加的本选举的结果。

小泉在首轮选举中就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原首相桥本龙太郎,获得了日本首相之位。

什么叫政治家?就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政敌搞到发疯的人。

小泉从祖父和父亲那里继承来的良好基因,把自民党的支持率重新扶持起来,属于他的时代终于到来了,而这个时代足足有五年的时间。

与众不同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一个好的政治家,要不就让民众忘记他的存在,要不就让民众知道他的存在。

小泉很明显是后者,他在执政中常常怪招频出,让人应接不暇。

在当上首相后,小泉在组阁和党内人士安排上公开表示将摆脱“派阀主义”,他说到做到,他无视派阀的存在,选拔了一批与众不同的另类人才担任阁僚。

他启用了庆应大学教授,之后再邮政民营化改革方面积极推进小泉政策的竹中平藏为财政相,还有田中角荣的女儿田中真纪子作为外相。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日本这样的男权社会中,小泉内阁中的17名阁僚中竟然有5名士女性,这是前所未有的。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阁僚中竟然有三位是非议会成员。除此之外,牛尾电机会长牛尾治朗、丰田自动车会长奥田硕、大阪大学教授本田正明、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都成为了小泉内阁的高参。

阁僚完全由小泉一手安排,完全没有听取党内元老的意见,这完全是由于小泉在党内具有超高的支持率,根本不需要元老的掣肘。

政权刚刚建立不久,地方法院判决国家对麻风病患者的政策违宪,小泉决定接受判决,不再上诉,这是前所未有的政治决断,展现了一个政府敢于为错误买单的勇气,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泉政权的人气。

小泉内阁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森喜朗内阁一样,就是重建日本经济。小泉认为,解决经济问题绝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处理,不进行经济结构的改革就不可能恢复景气。这与历届内阁借景气优先之名在各地乱搞公共建设的政策不同,而是明确表明,只有推进包括财政重建在内的结构改革,景气才能得以恢复。“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成为小泉的政治金匾。

小泉并非只是说说而已,他的经济结构改革大刀阔斧,且深入实际。小泉内阁通过处理金融机构巨额不良债权,废除规制、推进民营化,建立高效、竞争的经济体系;通过将新增国债控制在30万亿元之下,修改公共投资等既存年度支出,改革财政构造,废止道路公团等特殊法人,进行了民营化改革,改革养老金,医疗等针对少子高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地方制度等等。

这些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一个高效、简洁的新政府形象。

为了能更快达到这样的目的,小泉决定废除

由首相亲自担任议长,充当经济财政改革的策划,由首相官邸直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

前文说过,中央集权有利有弊,如果是个强势且富有能力的领导人,那么执政效率会大大提高,相反则会起到难以想象的反作用力。

好在,小泉不同于森喜朗,他的能力完全得到了施展,内阁负责制定制度避免了各省厅和自民党政调部之间由于利益的纠葛而互相扯皮,这大大提高了执政效率。

但是以首相为首主导改革,引起了自民党内部的极大不满,因为这种状态不只让中央各省厅丧失了功能,也使得自民党本身变得可有可无。对于多数自民党议员来说,政治主导应该是由担当政权的执政党决策,经过专业部政调会逐级向上,只有经过事前审查才能决定各项政策的实施,这是战后,天皇失去统治地位后不变的铁律。

可是小泉自上而下,完全由内阁单方面的推行政治!很多人变得没有事干,只能硬梆梆的执行上边的命令,这令整个日本政界变得非常不爽,而不满的情绪也日趋高涨起来。

一条道跑到黑

小泉大力削减道路建设等公共事业,推进邮政的民营化,这些都是为了节省国民的税款。但这样的改革,却给了自民党传统支持层造成了直接的打击,可想而知党内的抵抗会是多么的强烈。

但作为继承了前辈优秀政治基因的超级政治家,小泉却视此为最好的机会,他通过媒体,制造舆论,将党内抵抗势力丑化成反面角色,把这场争斗化作了一场“好人”与“恶势力”之间的决斗,小泉剧场刚刚开眼,这出剧目就叫“一条道跑到黑”。

小泉将邮政事业民营化定位为“改革的核心”,为实现这一目标表现异常的执着和热情。2004年,咨询会议制定出以将邮政事业分为四个公司,即邮政、储蓄、保险、窗口综合业务为内容的民营化基本方针,小泉随即在内阁会议上通过了这个方案。这种省略了执政党事前审查的做法极为罕见。

在小泉看来,决定他首相之位的并不是自民党内的派阀争斗,从根本上来说,想要政权稳固的唯一方法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一系列的民心政改,让他赢得了连选连任,进而作为党首平稳渡过了2004年7月的参院选举。这次选举,让小泉治下的以首相为主导的政策改革变得理所当然。

小泉在参院选举后改组内阁,一向忠诚的武部勤担任了负责自民党运营的干事长,这个被看作是彻底排除抵抗势力打下的伏笔。

对于由首相主导制定的邮政民营化基本方针,自民党内爆发出强烈的抵抗。作为传统,邮政族包括很多旧竹下派议员,有超过2.4万个邮政局的大约27万名邮政职员。这个网络是一个在各地方扎根很深的组织,邮政民营化政策使自民党分化成两部分,并展开了斗争。

但是,任何的障碍都不能阻挡小泉的脚步,只要是他认定的事,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拦。

小泉在2005年通常国会的施政方针演说中明确表示,将向国会提交邮政民营化法案。有关法案是由咨询会议综合归纳各方意见,以内阁决议的基本方针为基础制定。但是,执政与执政党之间的协调工作十分不顺利。4月19日,领导层在深夜召开有关邮政问题的会议,强行决定将法案交由领导层决定。在27日召开的自民党总务会议上,作为党的决议,同意将法案提交国会审议。政府于同日向国会提交了邮政民营化相关法案,反对派虽然同意了将法案提交国会审议,但不等于同意了法案的内容,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继续将如何修改内容进行折中。

之后,政府对法案内容进行了部分修改,再次提交自民党总务会讨论,结果法案没能按惯例获得全体一致,不得不采用表决方式来获得自民党的同意。反对派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党运营的惯例,加以反对,并表示将在国会表决时不受党决议的约束。

结果,邮政民营化相关法案于7月5日提交众院表决,绵贯等37人投了反对票,14人弃权或缺席。自民党内共有51人“造反”,超过了预计的人数。

法案仅以5票之差得以在众院通过,连小泉也承认这是一场“紧张比赛”。8月8日,法案提交参院审议,结果是108票赞成,125票反对,法案在参院被否决。

小泉认为民营化法案被否决就等于内阁不信任案获得通过,于是他召开临时内阁会议,断然决定解散众议院。有4名阁僚对解散众院表示难以接受,会议时断时续,超过了两个小时,非同寻常。最后,小泉果断罢免了拒绝署名的农水相岛村宜伸。

大选在9月11日举行,小泉将这次大选上升为支持还是阻碍改革,表示本次解散众院就是邮政解散,对邮政民营化是赞成还是反对,我想就此清楚地问信于民。

小泉对党内造反的议员一概不予公认为自民党推荐的候选人,而且还在这些人的选区拥立被称为“刺客”的新候选人,试图彻底肃清反对派。引起了人们关注的“小泉剧场”成为了选战的话题,投票率比上一次大选增加了7.65%,达到67.51%。

结果自民党取得了历史性的大胜。自民党有296人当选,其中包括83名被称为“小泉之子”的新议员当选。加上参加联合政权的公明党的31人,执政党占据了327个议席,占到众院定员480名议员的三分之二,获得了绝对多数。

这为邮政民营化的相关法案得以成立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在10月召开的特别国会上,邮政民营化相关法案得以最终成立。之前反对和弃权的自民党议员,面对小泉的强硬手腕,大多数被“招安”,成为了法案的支持者。

自此,自民党内部的大清洗结束了,内部再也听不到对小泉政治唱反调的声音了。

总选举大胜后,邮政民主化也走上了正轨,在这种情况下,小泉继续发扬了他的“二杆子”精神,明确表示在2006年9月自民党总裁任期结束后,他将主动隐退。作为最高领导人早早就表明自己的退任时期,表现出他要主动放弃权力的决心。这一点,迄今为止能够做到的只有小泉一人而已。

这种坚定和执着,是这位政界怪人立足于政界五年不倒的最大资本。

复苏

当然,小泉不可能只凭借民营化改革这一件事情挺了五年时间,在他的任期内,日本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小泉内阁成立之初,日本经济降至冰点,但是小泉上台后,经济有了复苏的迹象,这得益于美国和中国市场的大好形势,由于本人是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就丰田汽车而言,一汽丰田和广州丰田两家企业就在中国市场内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占有率,而如很多电子产品更是在中国市场内蓬勃发展。

小泉内阁在金融业方面也有改变,在此期间,日本的金融投资业非常活跃,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等方面取得了进展。通过缓和规制等经济结构改革,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激活了IT产业的发展。股价上涨,小泉上台时5%的高失业率也开始逐步下降。

在财政政策方面,小泉继续奉行抑制开支的紧缩政策,阻止了财政规模的扩大。小泉把年度预算控制在了80万亿日元的规模,这基本上是日本政府八年前的预算水平。

在地方制度改革方面,小泉提出了以公共事业、社会保障为中心的所谓“三位一体”改革,削减支出。同时,由于税改增加,新发行的国债总额控制在其就任时承诺的30万亿日元以内。

小泉的目标是要削减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通过结构改革,将官办转为民办,从而建立小政权。他的政策重视效率,希望建立充满活力的竞争社会。这种政策的结果是,产生了一部分被视为“胜利者”的成功者,但是这样的改革同样也出现了烦恼效果,一些失败者无家可归,却又拿不到政府的补贴,日本自杀者在小泉执政期间都超过了3万人,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再加上老龄化严重,日本国民间弥漫着不安的情绪。

但是总体来说,小泉的改革,刺激了竞争,让更多有才能的人走上了更为适合他的岗位,也让人们更清楚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尊重。

前所未有的外交延伸

虽然我前边一再客观的评价小泉政权的功绩,但是我知道,我还是难以抹灭此人在中国人心中的负面形象,因为他在任期间曾多次以首相的身份参拜供奉着二战中战犯的靖国神社,这伤害了中国乃至全东亚人民的感情。小泉的行为遭到了中韩多国的强烈反对,与两国的关系恶化到了无法进行首脑外交的程度。

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称:“参拜靖国神社纯属个人良心问题,别人不需要说三道四。”中韩两国则批判小泉参拜供奉日本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美化日本对亚洲的侵略战争的历史,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感情。

对于小泉首相的固执己见,日本国内也出现了分歧,由于中国的军事实力,让日本人十分警惕,日本国内的政客们既有强烈的批判,又有不能妥协的支持。

特别一提的是,虽然中日两国外交交恶,但是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上却呈现从未有过的良好状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走向了经济大国的中国,在经济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发展,虽然中日两国元首在小泉内阁期间不相往来,却实际上形成了“政冷经热”的局面,两国私下的交流比任何的时期都要频繁。

小泉的对外政策一向本着其个性的思维方式,做着一意孤行的尝试,这些都为日本的军事力量扩张打下了伏笔。现在改正宪法,随着政治家和国民的更新换代,战争体验也随之风化,政治意识开始保守化,民主主义开始泛滥,这一点不容忽略。

发生在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成为日美强化军事同盟的起爆剂。小泉政权对布什政府的阿富汗政策以及2003年3月美英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最早表示了支持,在西方国家中表现得与众不同。同年12月,日本政府决定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之后,在为国际作贡献的名义下,实现了自卫队海外派兵常态化。

以“九一一”事件发生后,在日美军的作战行动区域超出了远东范围,扩大到全球规模。自卫队与美军共同作战以及驻日美军基地的作用得到强化,这就是政权末期具体化的驻日美军重组问题。

小泉内阁还做过一些让人意料不到的事,比如他在2002年9月17日突然访问了朝鲜,与朝鲜总书记金正日进行了会谈,双方同意开始日朝关系正常化谈判。但是,这件事很快因为日本公民被朝鲜绑架事件而中断。事件解决后,两国不但没有恢复谈话,两国之间的不信任感和指责之声反而更加强烈。而此时谁也没有想到,小泉却再次访朝,使得两国的关系再次缓和下来。

小泉还异想天开的想要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并且提出了要扩大常任理事国的名额。但这个提议太过大胆,就连日本最坚定的盟友美国都感到吃惊,不但没有同意,布什还好好训斥了小泉一顿。

“小泉剧场”谢幕!

小泉内阁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他制定政策和组阁时,抛弃了传统的官僚主导和派阀政治,改为以内阁为核心的政治主导,曾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官僚和议员被晾在了一边,获得国民支持的首相以及内阁在国政的运营中发挥了指导性,明确了责任体制,意义重大。

这种改革与小泉强烈的个性有直接的关系,他是一个与传统政治惯例格格不入的人,他认为政党运营和内阁应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小泉还最大程度的利用了互联网这种新兴传媒业的发展,而不再只是依靠电视传媒对自己形象做宣传。他很巧妙的捕捉到了大众的心理,突出表现了首相的个性,将自己扮演成为了一个刚毅而又平易近人的领导人。

结果,不只是传统的保守派,就连不关心政治的年轻人和日本女性也都被他的个人魅力吸引了过来。这一届内阁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支持率,内阁建立之初时为80%左右,之后一直维持在50%~60%的高支持率,从未跌破过40%。还没有哪一届内阁在整个任期内能够保持如此高的支持率,这也正是小泉能够维持长期政权的秘密。

重视舆论的领导人,必须有良好的荣姿和政治风格,这一点小泉与细川护熙十分相似,但是两人的不同在于,细川有着贵族常有的任性,而小泉的性格中却存在着毫不妥协的刚烈,这种刚烈甚至到了顽固的程度,这被很多媒体戏称为小泉没有长听别人话的耳朵。这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社会充满了闭塞感的世纪之交,大众对强力领导人的期待感增加,这成为了小泉获得了支持的大好东风。

《朝日新闻》在小泉组阁后,就进行了舆论调查:

题目一:你认为小泉内阁是与国民感觉相近的政治家吗?

答案是71%的人认为是,15%的人认为不是,差距很大。

题目二:小泉作为首相,是依靠实力还是依靠大众人气?

答案是56%靠大众人气,23%靠实力,两种答案相差了竟然两倍。

考虑到这些因素,所谓“小泉人气”是国民对传统型政治家不具备的新鲜形象以及用自己的语言明确表达想法的政治风格的期待与认同。所谓与国民感觉相近,是期待政治家能够遵循国民的尝试来运作政治。

根据各路媒体的调查,小泉内阁在成立之初的支持率达八成以上,比细川内阁的74%,田中内阁的62%,都要高出很多。这种可称为异常的高支持率与小泉将田中真纪子等深受民众欢迎的政治家揽入内阁不无关系。

这直接导致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只要在野党议员在国会上提出对首相和外相质疑的话,马上就会有民众打来抗议电话,指责在野党欺负首相和外相,在野党对此感到十分郁闷。

小泉之所以像拿了免死金牌一样敢于一条道跑到黑,跟这种民众宠儿的状态不无关系。

随着小泉内阁的脚步,他的支持率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之初的70%~80%的支持率一下子跌下来。在2001年,小泉解除了田中角荣的爱女田中真纪子外相的职务,随着这位人气王的离去,小泉内阁一下子跌到50%左右。

之后,内阁支持率上下摇摆不定,维持在40%~50%左右,但是支持率再没有跌破这个底线。这和支撑率的是小泉突然访问及二次访朝,以及改组内阁和党内领导层常做出些让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来,这样不断推出新节目,才使得“小泉剧场”可以长期上演。

但是,之前已经说过,小泉已经明确表示过,自己任期满即卸任,当人们都在期待这位“怪人”会意想不到的食言时,他却履行了他的诺言,这就是又一个意想不到。

2005年9月,大选中自民党获得了大胜,觊觎小泉首相之位的政治家们一窝蜂的扎入了内阁,小泉的凝聚力骤然下降了,所以最后一年的小泉其实一直都是在平衡各党派阀之间的关系。

直到2006年9月,小泉任期已满,退出政坛,由安倍晋三接任了首相之位。

从1946年到2006年,正好六十年,一个甲子。六十年间,日本饱受了二战后的摧残,又艰难的起步,励精图治后的腾飞和近来的低迷。

日本,这个国家一直是需要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要重点照顾的,因为它的能量之大,让人时常感到汗颜。对于历史的态度,我一直认为,不应总是保佑着敌视的态度去研究我们的对手,而是应该抱有客观的态度,去研究他们的个性,只有这样,历史,特别是现代史才可能对我们的国内外政策起到一定意义上的帮助。

随着,小泉剧场的谢幕,本书的写作也就告一段了。

附章日本政坛的规则

这本书主要是谈的日本战后近五十年来的发展过程,包括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但本书主要是依据日本政坛的更迭为线索而写作的。

很多读者看了这本书后,一定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比如日本政坛的选举规则到底是怎么样的?首相是如何产生的?

我在正文中并没有明言这些规则,是因为日本政坛选举时一项极为复杂的流程,故我在本书的末尾位置,仔细将日本政坛的相关规则介绍给大家,希望这能够帮助各位读者更好的阅读本书。

首相是如何炼成的?

日本采用议会君主立宪制政体,在国会众议院拥有过半数席位的党派可获单独组阁权利,该党派领导人即为内阁总理大臣。

在这里要特别说一下,内阁总理大臣就是首相。就现在来说,日本民主党在国会众议院拥有多数席位,那么自民主党代表即为首相。

首相任职的基本条件是:

1.必须年满20周岁(日本20周岁为法定成年年龄),并且拥有日本国国际的日本国公民。

2.必须首先成为国会众议院议员,《日本国宪法》规定:“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议员选举产生,众议院对参议院有优先权。”

3.必须是文职人员,《日本国宪法》第五章第六十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规定:“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必须是文职人员。”这是为了进一步限制军国主义的复活。

4.要有一定经济实力,日本国会议员竞选有“八当六落”的说法,就是拥有6000万美元很可能落选,有8000万美元才有希望,注意这还只是有希望。竞选中要开办事务所、聘请顾问、进行集会演讲、拜票、做宣传广告、办理相关手续等都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大概要募集到100亿日元左右的资金。

5.要有20名国会议员联名举荐,方可参加党代表选举。

日本是政治高层频繁更迭的国家,日本首相并不是由选民直选,而是在党内产生,而党内又是由各派阀权衡利弊。日本首相并不是国民最喜欢的人和最有才能最有领导能力的人出任,2009年之前当时的执政党自民党内一般由实力最大的派阀推举出党总裁,这个总裁一般也都是党内各派阀都能够接受的人选。不需要党派间的竞争,而是自民党内派阀间实力斗争的产物-即“五五年体制”(自民党自1955年起执政)。自民党现今最大派阀为森喜派,福田、安倍、小泉、森喜朗等多位首相均出自该派阀。本书中所载的三木武夫、铃木善幸因自身派阀实力较小而辞职,麻生三度竞选首相失利也是因此。

现在的执政党民主党也同样,比如首相菅直人就是出身小派阀,所以就长期受到最大派发大老小泽一郎的牵制,比如鸠山当首相时,就受很多人认为小泽一郎才是握有实权的“太上皇”。

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政界、财界、商界有很广、很深的人脉关系。比如前不久因为海啸而引发的核危机,东京电力因为有4大银行和东芝等大企业撑腰,就是不把菅直人放在眼里。还有就是,竞选需要很多的资金,一般这些钱都是由支持你的各大财团们出。首相还必须是个有很高的人气,与媒体打好交道的人,日本几乎每周各大媒体都会做政府支持率的“世论调查”,首相每天都要接受媒体采访。如果支持率低于20%就证明,离辞职不远了。

当然,作为首相还要有很好的身体和精力。要知道,日本首相的工作压力很大很繁忙,小泉曾说:“任首相五年间我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安倍首相曾累出胃病,小渊汇三因健康问题辞职2个月后病逝,大平正方更是因忙于选举而突发心脏病死在任上。可以看出,日本首相说自己很辛苦很累,绝不是什么作秀,他们真的很累,压力很大。

日本的官僚体制很严重,首相一般都会有很深的背景,冷战后的十四位首相中,只有海部俊树是小商人出身,村山富士是渔民出身,菅直人是工人出身,其它十一位都是祖辈、父辈是高官。比如最近的安倍、福田、麻生、鸠山都是出自名门望族,特别是麻生和鸠山,而且麻生和安倍还是远亲。

总之竞选日本国会议员就已经很难了,竞选首相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不管怎么说,能够当上日本首相的人绝对是人中之人,精英中的精英!

日本选举制度

日本实行责任内阁制,首相和内阁主要成员均为议员。在全国范围,国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惟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现有众议院议员480名,参议院议员252名。在地方,都道府县、市町村通常都设有议会。

选举,特别是国会众参两院的选举是关系到各政党和政治团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影响的大事,各政党、政治团体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不仅各政党围绕选举进程组织本党进行选举运动,而且政府机构也开动宣传机器、传媒掀起全国的选举热潮。选举程序从选举公告开始,经过各政党、团体、个人推选候选人、竞选宣传活动、投票、开票、统票等过程,最终公布当选者。

国会议员、地方议会议员以及知事、市长、町长和村长接近任期届满之前,各级选举管理委员会都要按法律规定期限确定选举时间,并以公告的方式通知全体选民,选举的准备工作从公告公布之日起开始进行。

自选举公告公布之日起的2天之内为各级选举委员会接受候选人的申请登记期限,凡申请候选人者,必须向选举委员会负责人提交书面申请,并经本人同意或由其他选民推荐。在某一选区已登记为候选人者,不得同时在其他选区重复登记。候选人在提出申请登记的同时,必须缴纳相应数量的选举保证金:参加国会两院选举的,要缴纳200万日元的保证金;参加地方议会选举的,要缴纳100万日元保证金。

由于参议员的选举实行名簿式比例代表制,其提名及选举过程比较特别,具体是:各政党将本党候选人名簿提交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向选民公布候选人名簿;由选民投票,但只对政党投票,不对候选人本人投票;各政党根据选举结果,按得票比例分配参议员名额;当选者按照各党提交的竞选名簿顺序确定。在参议员的选举中,已登记为全国选区议员候选人的,不得重复申请登记地方选区的候选人。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竞选活动

日本国内的竞选活动是在候选人申请登记之后开始,到选举日的前一天之间展开。候选人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发表个人政见;可以在街头巡回讲演;可以在一定的场合召开候选人的演讲会;候选人的后援团体和选举事务所可以在街头散发、张贴有关候选人的学历、就职经历、选举公约的简介,向选民邮送这样的明信片。

日本一到选举的时候,看到大街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竞选标语,和各种各样的竞选明信片,弄得非常热闹。

但同时,日本的《公职选举法》也对这些竞选活动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一定的限制,其具体如下:

1、在选举事务所的设置上,候选人必须向相关的选举管理委员会报告,选举事务所一般只能设一处,但在偏僻、交通不便的地区可多设到5个,参议院全国选区的候选人每人可设15个选举事务所。

2、对竞选活动工具的限制,如竞选众议院议员和参议院地方选区议员的候选人,可使用汽车三辆或船舶一艘、广播器材一套。竞选全国选区参议员的候选人,可使用汽车三辆或船舶三艘、广播器材三套。个人演讲会可另设广播器材一套。

3、不得利用特殊身份从事竞选活动,如选举管理人员以及与选举有关的国家公务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参与竞选活动。

4、候选人,或者候选人选举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不得对选民进行挨门挨户访问;禁止为竞选而进行的联名签字活动;不得发表有关候选人的民意测验结果;不得向选民提供饮食,设置休息场所,或为候选人组织车队等。E.政府为国会议员候选人提供一定的选举费用。候选人可免费寄送明信片、宣传品,也可免费在大众媒体上刊登广告。政府还免费为候选人提供一定的交通便利。

也就是说,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竞选你想怎么搞,怎么搞!

所以,很多竞选人把竞选搞得越发疯狂起来,把竞选搞得跟超市促销一样热闹。

疯狂的选票

日本法律规定,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换届选举的投票日期,由内阁确定,并要以天皇诏书的形式予以公告。投票日一般选择在星期日进行,从上午7时开始到下午6时结束,为方便选民投票时间可提前或延长2小时。日本宪法还专门规定,投票地点应选在市、町、村的公立小学内。议员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每个投票站都有投票管理人员和投票检察员。众议员选举时,选民一人一票;参议员选举时,选民一人两票,即除投地方选区议员一票外,还要同时投全国选区议员一票。选民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投票,盲人可以用盲文投票。

开票一般在选举当天进行,但由于选举所分散等原因,也有在第二天开票的。机票在开票所进行,首先确定有效投票、无效投票和法定得票数,然后按得票多少顺序和选举议员的定员确定当选者。其中,得票多,且达到规定的得票比例者才能当选:众议院议员,必须得到该选举区议员选举名额除有效选票总数的1/4以上选票;参议院全国选区的议员,必须得到该选区议员选举名额除有效选票总数的1/8以上的选票;参议院地方选区的议员,必须得到该选区议员名额除有效选票总数的1/6以上的选票。当选者由相应选区的选举管理委员会予以确认后公布,并发给当选证书。

日本的选举管理机构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由正式委员和候补委员各5人组成,由国会从年满30周岁以上、国会议员以外的选民中选择推荐,由内阁总理大臣任命,任期3年。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参议院全国选区议员的选举组织工作。地方选举管理委员会由正式委员和候补委员各4人组成,由地方议会从选民中选定,任期4年,其工作受内阁自治大臣的指导和监督。地方选举管理委员会不仅要负责都道府县等地方议会议员和知事的选举组织工作,还要负责众议院议员和参议院地方选区议员的选举组织工作。

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令日本国民有史以来第一次取得了选举权,它最早对选举和选举制度作了法律上的规定:只有年满25周岁以上、缴纳国税15日元以上的男子才有选举权;而作为候选人,则必须缴纳2000日元的保证金,且若不能得到法定的票数,将没收保证金。由此可见,当时的选举制度具有严格的财产和性别限制,这使得当时实际拥有选举权的人数只占日本总人数的1.1%。后来,选举人的财产限制有所变化,1900年降为10日元,1919年降为3日元。1925年,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财产限制被取消,但性别限制依然存在,而且选举也仅仅局限于众议院议员的选举,参议院议员则由天皇直接任命。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对选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同年12月公布的《众议院议员选举法修改纲领》,将选民的年龄降为20周岁,被选举人的年龄降为25周岁,同时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按照这个修改纲领,日本实行大选区制:根据地域人口的比例,全国划分为54个选区,各选区分配的候选人名额从2名到14名不等。1946年4月日本举行的战后第一次大选,就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的。但结果是各党派议员的票数过于分散,获得最多票数的自由党也只以140票就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为了改变这种票数过于分散的弊端,1947年3月再次对该选举法进行了修改,将选区划分由大选区改为中选区制:全国划分为117个选区,每个选区分配3—5名议员候选人名额。以后,根据人口变动等情况,又对选区作了适当调整,改为全国划分为130个选区,每个选区选举产生3—5名议员。

1946年日本颁布的新宪法,将参议院议员由天皇直接任命改为普选产生。按照其后制定的《参议院议员选举法》,参议院共设252个参议员席位,其中100名是以全国为一个大选区,统一选举产生;另外152名参议员,最初与众议员一样,即从全国的130个选区中选举产生。

1950年5月颁布的《公职选举法》对国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议员定额、选举程序、选举活动及选举经费管理、违法行为处罚做了具体规定。

1982年,国会通过一项改革参议院议员选举方式的决议,将152名参议员由全国130个选区中选举产生,改为按地方选区选举产生,即按全国47个都道府县各设1个选区,每个选区按人口比例分配2-8名议员名额;将100名全国议席的参议员选举改为限制名簿式比例代表制,选民在选举中直接投政党的票,而不是具体的候选人,而内阁首相,则由国会议员选举、天皇任命、间接选举产生。

1993年日本大选后,通过了《政治资金规正修正案》、《政党助成法案》,对议员选举中经费问题作出了规定。

1994年,日本对议员选举制度再次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实行混合代表制(即采取双票制):即将全国划分为300个小选区,每个选区产生1名众议员;同时将全国再分为11个大选区,以比例代表制方式产生其余的300名众议员。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同时投两张选票,一张投给小选区的某个候选人,另一张投给大选区中的由某个政党提出的候选人名单。小选区以简单多数制产生议员,但所得票数不得少于有效总票数的六分之一;在大选区的选举中,一个政党只有拥有5名国会议员或拥有该大选区议员总数20%的议员,并在最近一次选举中获得2%以上的选票,才有资格提出候选人名单。通过这次改革,基本形成了日本现行的议员选举制度。

两院之争

前文提过,日本实行责任内阁制,首相和内阁主要成员均为议员。在全国范围,国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惟一的立法机关,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现有众议院议员480名(自由民主党233人,民主党127人,自由党22人,共产党18人,社会民主党8人,公明党31人,保守党7人,其他24人);参议院议员252名(自由民主党104人,民主党56人,自由党12人,公明党、改革俱乐部24人,共产党23人,社会民主党14人,两院俱乐部4人,参议院之会10人,无党派5人)。在地方,都道府县、市町村通常都设有议会。

依据日本的宪法,公民享有的选举权集中体现在众议院、参议院大选和统一地方选举这三大选举上。

1、众议院大选,又称为“总选举”。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因议员任期届满举行的选举。按照宪法的规定,在众议院未被解散的条件下,众议院的议员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它是全体选民参加的直接选举,实行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投票方式为1人2票制,即选民给小选区的一个候选人和比例选区的一个政党各投1票。众议院的大选在任期届满前30天举行,如正值国会开会,选举可从国会闭会之日起31日以后或35日以内进行。选举具体日期由内阁在投票日的前20天确定,并由天皇以诏书形式公告。另一种是因内阁总理大臣解散众议院而举行的选举。这种选举必须在从国会闭会之日起40天以内举行。

2、参议院大选,又称为“通常选举”。按宪法规定,参议员任期6年,每3年改选参议院全体的1/2,选举日期均在6月或7月。确定具体选举日期的规定,与众议院选举相同。

3、统一地方选举。它是指由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举行的地方自治体行政长官和地方议会议员的选举。地方行政长官和地方议会议员的法定任期为4年,可连选连任,但实际上,由于行政长官、议员的死亡、辞职以及议会被解散等原因,很多地方自治体在统一地方选举之前,举行了补选或重新选举,因此,各地任期届满的时间参差不齐。统一地方选举均在每年的3~5月之间进行。它主要采取相对多数代表制,获得选票最多的候选人当选。选民投票以单记名方式进行,即每个选民有一个投票权,选一名候选人。地方行政长官与地方议会议员分开进行。

除了这三种选举以外,政府也会因为选举的全部或一部分无效,或选人不足、为补足人数而举行“再选举”。这种选举其实就是各种选秀节目中的复活战。当国会议员出缺达到一定数额,如众议院选举区的众议员出缺2人,参议院全国选举区及地方选举区的参议员出缺达到选举名额总数四分之一以上时,则需要进行“补缺选举”。

选举是以一定区域为单位进行的,选区划分因选区定额的不同即每一选区选出议席数量的多少通常可分为三种,即小选区制(选出1人)、中选区制(选出2到6席)和大选区制(选出6人以上)。日本在1889~1919年间采用小选区制。1945年后采用大选区制,将全国划分为54个选区,根据地域人口比例,候选人在各区的分配从2名到14名不等。1947年改为中选区,全国划分为117个选区,各区候选人从3名~5名不等。后来,随着政治改革的进程,选区的划分不断变化。

国会众议员与参议员的选举采取不同的选区划分办法。众议员选举,实行小选区和比例选区并立制,即小选区与比例选区按近6:4的比例,将全国划分为300个小选区,选出300名众议院议员;11个比例选区,即北海道、东北、北关东、南关东、东京、北陆信越、东海、近畿、中国、九州、四国,按比例代表制选出180名众议院议员,故众议院议员定额为480名。

参议员选举在选区划分上与众议员不同。它实行的是在大选举区与中选举区相结合的划分方式:即242名参议员中,有96名议员由全国选区按比例代表制产生,其余146名在全国47个都道府县的行政区划中,按人口比例进行分配,并按简单多数制选举产生。

日本历任首相的“传家法宝”

为应对当前政治难题,摆脱不利局面,日本首相一般都会用解散众议院,重新进行大选这一招。日本战后历史上首相共23次解散众议院,现行宪法发布施行后,众议院被解散了21次。解散众议院已成为历届日本首相在应对复杂局面、摆脱不利困境、争取主动权时,广泛采用、屡试不爽的“传家宝刀”。有意思的是,众议院的每次解散,公众都根据其背景原因和事态发展给其冠以了各种各样生动的名称。

按照日本宪法规定,首相可以随时解散众议院。一般情况下,在众议院通过内阁不信任案时,首相如不解散众议院,就必须在10天之内提出内阁总辞职,如不想总辞职,只有解散众议院一条道。此外,在现议员大多数反对自己的政策的时候,如果首相认为众议院被解散后重新当选的议员更能代表最新民意,在少数情况下,有的首相也会主动出击,提出解散众议院,例如2005年的“邮政解散”,就是当时首相小泉纯一郎因为邮政法案在参议院被否决,打着“倾听民意”的旗号,愤而解散了众议院。众议院被解散后应在40天内进行选举,并在选举日后30天内召开特别国会组建新的内阁。不过,首相只有解散众议院的权力,对参议院则无能为力了。

除了小泉内阁的众议院“邮政解散”,首相森喜朗也因为口无遮拦造成了众议院的“神国解散”。2000年,森喜朗刚上台不久,就在一次国会议员恳谈会上说,日本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神的国家”,此言一出,立刻招致在野党和民众的一致谴责,认为此言论违反了国家的“政教分离原则”,此后森内阁支持率大幅下降,在野党还向众议院提出内阁不信任案,迫于压力,森喜朗宣布解散了众议院。

本文中提到过,解散众议院的做法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也被频频采用,吉田茂曾5次当选首相,4次解散过众议院。鸠山一郎也曾为平衡各方政治力量,在当政不久后宣布解散了众议院。28届日本内阁中,只有上世纪70年代三木武夫当政期间,众议员们才难得太平地度过了4年任期。

以上就是我对日本选举制度的简介,由于本书是简要的日本现代史,所以,这些概述也非常简略,希望这些文字会对大家理解日本的社会有更多的帮助。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李自成.第3卷:全3册

本卷分上、中、下三册。反映的是崇祯十四年二月至崇祯十五年十二月初发生的故事。李自成破洛阳之后,声势大振,几次在河南击溃和歼灭明军的主力部队,三次进攻开封。本卷着力写第二次和第三次开封战役,以及朱仙镇大战,每次战役各具特色。几十万人口的开封,百姓在数月围城中大批饿死,最后明军在秋汛时炸开河堤,洪水淹没开封,死者不计其数。
已完结,累计82万字 | 最近更新: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书名:
李自成.第3卷:全3册
作者:
姚雪垠
本章字数:
244

姚雪垠(1910—1999),河南邓州人,现当代著名作家。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中篇小说《牛全德与红萝卜》,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李自成》等曾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特别是《李自成》,不仅填补了“五四”以来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空白,而且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和开创性贡献,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巨著。《李自成》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创研部副部长,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湖北省文联主席,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