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第八十一

书名:
黄帝内经
作者:
丛书编委会
本章字数:
2587
更新时间:
2023-09-07 11:20:19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常用中成药

本书主要论述中成药外观、性状、处方、质量标准、功效、主治、组方意义、临床应用、现代研究、规格、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贮藏等项内容。
已完结,累计21万字 | 最近更新:第三章

第一章

书名:
常用中成药
作者:
孙洪胜主编
本章字数:
35775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常用中成药(供西学中医专业用)主编?孙洪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常用中成药/孙洪胜主编.—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6ISBn978-7-5723-0272-5Ⅰ.①常…Ⅱ.①孙…Ⅲ.①中成药-基本知识Ⅳ.①R286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78592号常用中成药changyongzhongchengyao责任编辑:吴英华装帧设计:孙?佳主管单位: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邮编:250002电话:(0531)82098088网址:www.lkj.com.cn电子邮件:sdkj@sdcbcm.com发?行?者: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189号邮编:250002电话:(0531)82098071印?刷?者:山东省东营市新华印刷厂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华泰工业园邮编:257335电话:(0546)6441693规格:16开(210mm×285mm)印张:15字数:388千印数:1~14000版次:2020年6月第1版2020年6月第1次印刷定价:42.00元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武继彪副主任委员?贾青顺庄?严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兴臣?尹常健?司国民?汤继芹?李?伟?唐炳舜编委会主?编?孙洪胜副主编?张学顺陈宪海编?委(按照姓氏笔画排序)????马?飞?王少静?邓兆岿?曲远均????朱日然?朱宗敏?牟大可?刘晓倩????刘?群?李?玥?邢冰琪?邢文迪????何乃峰?张玉娟?张兴彩?张红艳????陈晓萍?陈维达?葛庆芳?韩?健????鞠建峰总序“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保证了作为中华瑰宝的中医药的健康发展,促进了中西医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推动了我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应用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中西医结合学科创建、发展、推广是中国对世界医学科学的独特贡献。开展西医学习中医(“西学中”)教育培训,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西学中”教育培训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团结中西医”,推进“中西医结合”的卫生方针。毛泽东同志强调:“今后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西医学中医,而不是中医学西医。”1955年,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了第一期全国性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开始了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此后,全国有计划地举办了大量各种类型的“西学中”班。“西学中”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其中涌现出许多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才,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党和政府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政策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西学中”制度,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了西学中的制度化、规范化,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绽放出了新的光彩。

山东省是全国较早开展西医学习中医的省份之一。1958年11月,山东省卫生厅委托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76年10月,成立西医学习中医系,学制2年,进行正规的全日制教育。截至1991年,共举办“西学中”班10期,前后共培养学员737人,这些学员陆续成为我省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1年5月,为适应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我省重新启动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工作,连续举办了2期全省“西学中”培训班,先后培养学员7000余人,在行业内及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2019年,第三期全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完成招生,开班在即。

“西学中”学员不同于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在校生,他们有西医理论基础,有临床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上我们要有针对性。“西学中”培训效果如何,教材是关键。在总结前期培训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山东中医药大学在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帮助下,成立了“‘西学中’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了本套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创新教材。本教材紧密结合学员需求和学习特点,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突出了临床实用性,内容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针对性强。

1常用中成药教材编写期间,正值全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这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西医协同作战、优势互补,在疫情医疗救治中取得了较好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编写人员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发扬抗“疫”精神,不怕辛苦,勤奋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编写工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相信本教材将进一步促进“西学中”教育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贡献力量,也祝愿中西医结合医学为保障人类生命健康不断做出新贡献。

山东中医药大学武继彪2

总前言中医学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国务院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指出,要“鼓励西医师全面、系统学习中医”,建立更加完善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开展“西医学习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培训工作意义深远,既是贯彻落实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的根本要求,又能有效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西学中”培训工作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早在1950年召开的首届全国卫生大会上,就确立“团结中西医”为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之一。毛泽东同志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全国各地一直有计划地组织各项“西学中”培训工作,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大量中坚力量,各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更是层出不穷。“西学中”培训已经成为我国特有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途径。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发展模式,为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推动中西医结合高质量发展。

自“西学中”培训开展至今,其教学模式及配套教材的编写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次“西学中”系列培训教材编写立足培训目标及社会需求,突出中医药特色,重视中医思维培养及临床实用性,发挥培训教材在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本系列教材通过多次举办座谈会、专家研讨会,征求相关领域专家、专业教师及学员的多方面意见建议,经反复论证修订,最终成稿。教材以“中医基础模块”“中医经典模块”及“中医临床模块”重点课程组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常用中成药》《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针灸学》《推拿学》11门课程,本系列教材主要有以下特色。

1.强化中医思维培养,突出中医人文特色。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相互交融的综合性医学科学知识体系。本系列教材根据“西学中”的人才成长规律,渗透中医传统文化及相关人文知识,并加大“经典”学习力度,促进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与培养,1

常用中成药创造条件使学员更快地了解中医、热爱中医、应用中医。

2.以目标需求为导向,强调临床实用意义。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重视中医特色医疗介绍,且引入课后思考及相关案例,使学员具备运用中医方法处理临床常见疾病的能力,力争达到“医、针、药、技融合”的目标。兼顾学术与临床,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其实用性。

3.精选专家编写团队,保证教材编写质量。教材主编皆为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或中医临床优秀教师,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教学实践反馈,经过多次校订及审阅后成稿,保证了编写水平及质量。

4.接轨信息教学建设,重视内容守正创新。本系列教材在继承原有中医药教材基础上,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重视学科知识更新。同时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相关改革,并将课程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建设目标。

该套教材是本着“传承经典、守正创新”的初心在“西学中”培训领域的一次跋涉,在编撰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及瑕疵,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提出宝贵意见,以共同提高“西学中”培训教学质量。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领导对教材的编辑和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各分册的主编和编委利用业余时间,不辞辛苦,认真编撰;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也为教材的出版付出了很大心血。在图书出版之际,谨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

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2020年3月2

前?言中成药是中药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医临床治疗用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成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和阐述中成药的组方、加工制作工艺、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专门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书系统介绍了中成药临床应用、功能与主治、服用方法及剂量、用药禁忌、剂型等使用中成药的相关内容,是中医师、中药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及药师的必修课程,也是中药学不能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中成药》是“西学中”人员的必修课程,编写指导思想以贯彻临床实用为根本,以适合“西学中”人员的学习为基础,运用传统方药与创新药物相结合的编写思路。本书共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未分章节,共有八部分,分别为中成药的概念、命名、分类、剂型、特点、临床应用原则、临床应用方法、临床应用指导,对中成药的基本知识做了总体介绍。尤其是在临床应用方面,特别强调了中成药辨证应用、配伍应用的重要性,并着重提出了一些特殊组成或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指导,以便提醒用药医师在临床应用时对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认识。各论部分共有八章,按中成药的科别用药分章介绍,以方便各临床科室医师重点掌握和选择用药。下设各节则按照中药功效分类,既能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用药特色,便于辨证选药,又能体现出中成药的现代研究方向和成果。各章重点介绍选自《中国药典》2015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部分)》(2015年版)中常用代表性中成药305种,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分类、注意事项等内容。每一种中成药以药物组成、功能与主治、方解、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规格等项详细论述。此项内容基本沿袭了原药品说明书的相关内容,但也针对“西学中”的特点在临床应用条目下,融汇了西医疾病和中医证候,有利于“西学中”人员掌握常用中成药临床使用要点;在不良反应、使用注意和禁忌等条目下,也参照了最新文献。限于篇幅,参考文献未能列出。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临床药师,也有临床医师,医药圆融,相得益彰,内容紧贴临床用药实际,可作为中医药临床人员,西医学习中医人员的参考用书。

由于编写时间极为仓促,编写人员水平所限,请读者对本书的不足和错误提出宝贵意见。

《常用中成药》编委会目录总论………………………………………………………………………………………………………1一、中成药的概念……………………………………………………………………………………1二、中成药的命名……………………………………………………………………………………1三、中成药的分类……………………………………………………………………………………1四、中成药的剂型……………………………………………………………………………………2五、中成药的特点……………………………………………………………………………………3六、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3七、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方法…………………………………………………………………………4八、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7第一章内科用药………………………………………………………………………………………9第一节解表剂…………………………………………………………………………………………9一、辛温解表剂………………………………………………………………………………………9九味羌活丸(片、口服液、颗粒)………………………………………………………………9感冒清热颗粒(片、胶囊)……………………………………………………………………10小儿至宝丸……………………………………………………………………………………10正柴胡饮胶囊……………………………………………………………………………………11葛根汤颗粒(片)………………………………………………………………………………11二、辛凉解表剂……………………………………………………………………………………12双黄连片(胶囊、颗粒、合剂、口服液)……………………………………………………12银翘解毒丸(片、胶囊、颗粒)………………………………………………………………12小儿宝泰康颗粒…………………………………………………………………………………13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注射液)……………………………………………………………13小儿退热合剂(口服液)………………………………………………………………………15柴银颗粒(口服液)……………………………………………………………………………15三、表里双解剂……………………………………………………………………………………16防风通圣丸(颗粒)……………………………………………………………………………16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16小儿豉翘清热颗粒………………………………………………………………………………17四、扶正解表剂……………………………………………………………………………………17玉屏风颗粒……………………………………………………………………………………17参苏丸(片、胶囊)……………………………………………………………………………181

常用中成药目录第二节祛暑剂………………………………………………………………………………………19一、解表祛暑剂……………………………………………………………………………………19藿香正气水(滴丸、片、颗粒、口服液、软胶囊)…………………………………………19保济丸(口服液)………………………………………………………………………………20二、清热祛暑剂……………………………………………………………………………………20十滴水…………………………………………………………………………………………20紫金锭(散)……………………………………………………………………………………21第三节泻下剂………………………………………………………………………………………22一、泻火通便剂……………………………………………………………………………………22三黄片(胶囊)…………………………………………………………………………………22通便灵胶囊……………………………………………………………………………………23二、润肠通便剂……………………………………………………………………………………24麻仁丸(胶囊、软胶囊)………………………………………………………………………24芪蓉润肠口服液…………………………………………………………………………………24首荟通便胶囊……………………………………………………………………………………25三、除满通便剂……………………………………………………………………………………25厚朴排气合剂……………………………………………………………………………………25第四节清热剂………………………………………………………………………………………26一、清热泻火剂……………………………………………………………………………………26黄连上清丸(片、胶囊、颗粒)………………………………………………………………26牛黄解毒丸(片、胶囊、软胶囊)……………………………………………………………27黄栀花口服液……………………………………………………………………………………28二、清热解毒剂……………………………………………………………………………………28连花清瘟片(胶囊、颗粒)……………………………………………………………………28板蓝根颗粒……………………………………………………………………………………29清开灵片(胶囊、颗粒、软胶囊、注射液)…………………………………………………30新癀片…………………………………………………………………………………………32蓝芩口服液……………………………………………………………………………………32万应胶囊………………………………………………………………………………………33茵栀黄颗粒(口服液)…………………………………………………………………………34利胆片…………………………………………………………………………………………34三、清利肠胃湿热…………………………………………………………………………………35香连丸…………………………………………………………………………………………35肠炎宁片(丸)…………………………………………………………………………………35枫蓼肠胃康片……………………………………………………………………………………36四、清热镇惊剂……………………………………………………………………………………36新雪片(颗粒)…………………………………………………………………………………36第五节温里剂………………………………………………………………………………………372

目录一、温中散寒剂……………………………………………………………………………………37附子理中丸(片)………………………………………………………………………………37良附丸…………………………………………………………………………………………38温胃舒片(胶囊、颗粒)………………………………………………………………………38小建中片(胶囊、颗粒)………………………………………………………………………39二、温中除湿剂……………………………………………………………………………………39香砂养胃丸(片、颗粒)………………………………………………………………………39三、回阳救逆剂……………………………………………………………………………………40参附注射液……………………………………………………………………………………40四逆汤…………………………………………………………………………………………41四逆散…………………………………………………………………………………………42第六节止咳、化痰、平喘剂………………………………………………………………………42一、温化寒痰剂……………………………………………………………………………………43通宣理肺丸(片、胶囊、颗粒)………………………………………………………………43小青龙胶囊(颗粒)……………………………………………………………………………43二、理肺止咳剂……………………………………………………………………………………44强力枇杷露(胶囊)……………………………………………………………………………44清宣止咳颗粒……………………………………………………………………………………44急支糖浆………………………………………………………………………………………45苏黄止咳胶囊……………………………………………………………………………………45三、清热化痰剂……………………………………………………………………………………46肺力咳胶囊(合剂)……………………………………………………………………………46橘红丸(胶囊、颗粒)…………………………………………………………………………47百蕊颗粒………………………………………………………………………………………47复方鲜竹沥液……………………………………………………………………………………47金振口服液……………………………………………………………………………………48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48四、润肺化痰剂……………………………………………………………………………………49二母宁嗽丸(片、颗片粒)……………………………………………………………………49养阴清肺丸(膏、颗粒、口服液、糖浆)……………………………………………………50蜜炼川贝枇杷膏…………………………………………………………………………………50五、平喘剂…………………………………………………………………………………………51桂龙咳喘宁片(胶囊、颗粒)…………………………………………………………………51蛤蚧定喘丸……………………………………………………………………………………51苏子降气丸……………………………………………………………………………………52六、消积化痰………………………………………………………………………………………52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52第七节开窍剂………………………………………………………………………………………53一、清热开窍剂……………………………………………………………………………………533

常用中成药目录安宫牛黄丸……………………………………………………………………………………53醒脑静注射液……………………………………………………………………………………54安脑丸(片)……………………………………………………………………………………55万氏牛黄清心丸(片)…………………………………………………………………………56二、芳香、化痰开窍剂……………………………………………………………………………57礞石滚痰丸(片)………………………………………………………………………………57第八节固涩剂………………………………………………………………………………………58一、止遗剂…………………………………………………………………………………………58金锁固精丸……………………………………………………………………………………58二、止泻剂…………………………………………………………………………………………58固肠止泻丸(胶囊)……………………………………………………………………………58三、缩尿剂…………………………………………………………………………………………59缩泉丸(胶囊)…………………………………………………………………………………59第九节扶正剂………………………………………………………………………………………60一、补气剂…………………………………………………………………………………………60刺五加片(胶囊)………………………………………………………………………………60十一味参芪胶囊…………………………………………………………………………………60人参健脾丸……………………………………………………………………………………61养胃舒胶囊(颗粒)……………………………………………………………………………61胃复春片………………………………………………………………………………………62二、养血剂…………………………………………………………………………………………62归脾丸(合剂)…………………………………………………………………………………62复方阿胶浆……………………………………………………………………………………63维血宁颗粒(合剂)……………………………………………………………………………64地榆升白片(胶囊)……………………………………………………………………………64三、滋阴剂…………………………………………………………………………………………64苁蓉益肾颗粒……………………………………………………………………………………64百合固金丸(片、颗粒、口服液)……………………………………………………………65补肺活血胶囊……………………………………………………………………………………65眩晕宁片(颗粒)………………………………………………………………………………66四、温阳剂…………………………………………………………………………………………66济生肾气丸(片)………………………………………………………………………………66四神丸(片)…………………………………………………………………………………67桂附地黄丸(片、胶囊、颗粒)………………………………………………………………68右归丸…………………………………………………………………………………………69五、阴阳双补剂……………………………………………………………………………………69心脑欣丸(胶囊)………………………………………………………………………………69复方苁蓉益智胶囊………………………………………………………………………………70六、气血双补剂……………………………………………………………………………………704

目录生血宝颗粒(合剂)……………………………………………………………………………70百令胶囊………………………………………………………………………………………71金水宝片(胶囊)………………………………………………………………………………72七、益气养阴剂……………………………………………………………………………………72消渴丸…………………………………………………………………………………………72参芪降糖胶囊(片、颗粒)……………………………………………………………………73津力达颗粒(口服液)…………………………………………………………………………74芪蛭降糖片(胶囊)……………………………………………………………………………75人参固本口服液(丸)…………………………………………………………………………75八、益气复脉剂……………………………………………………………………………………76参松养心胶囊……………………………………………………………………………………76生脉注射液……………………………………………………………………………………76稳心颗粒………………………………………………………………………………………78注射用益气复脉(胶囊)………………………………………………………………………78第十节安神剂………………………………………………………………………………………79一、养心安神剂……………………………………………………………………………………79柏子养心丸(片)………………………………………………………………………………79天王补心丸(片)………………………………………………………………………………80枣仁安神胶囊(颗粒、口服液)………………………………………………………………81二、益气养血安神剂………………………………………………………………………………81参芪五味子片(胶囊)…………………………………………………………………………81七叶神安片……………………………………………………………………………………82三、清肝安神剂……………………………………………………………………………………82舒眠片(胶囊)…………………………………………………………………………………82四、补肾安神剂……………………………………………………………………………………83安神补脑片(胶囊、颗粒、口服液)…………………………………………………………83健脑补肾丸……………………………………………………………………………………83甜梦口服液(胶囊)……………………………………………………………………………84小儿黄龙颗粒……………………………………………………………………………………85五、重镇安神剂……………………………………………………………………………………85朱砂安神丸(片)………………………………………………………………………………85第十一节止血剂……………………………………………………………………………………86槐角丸…………………………………………………………………………………………86独一味丸(片、胶囊)…………………………………………………………………………87致康胶囊………………………………………………………………………………………88榆栀止血颗粒……………………………………………………………………………………88第十二节祛瘀剂……………………………………………………………………………………89一、益气活血剂……………………………………………………………………………………895

常用中成药目录麝香保心丸……………………………………………………………………………………89通心络胶囊……………………………………………………………………………………90脑安片(胶囊、颗粒、滴丸)…………………………………………………………………90心通颗粒(口服液)……………………………………………………………………………91芪参益气滴丸……………………………………………………………………………………91养心氏片………………………………………………………………………………………92脑心通胶囊……………………………………………………………………………………92二、行气活血剂……………………………………………………………………………………93地奥心血康胶囊…………………………………………………………………………………93复方丹参片(丸、胶囊、颗粒、滴丸)………………………………………………………93速效救心丸……………………………………………………………………………………94香丹注射液……………………………………………………………………………………95血府逐瘀丸(口服液、胶囊)…………………………………………………………………96心可舒片(胶囊、颗粒)………………………………………………………………………96三、养血活血剂……………………………………………………………………………………97注射用丹参(注射液)…………………………………………………………………………97丹红注射液……………………………………………………………………………………98四、温阳活血剂……………………………………………………………………………………99芪苈强心胶囊……………………………………………………………………………………99五、滋阴活血剂……………………………………………………………………………………99脉络宁颗粒(口服液)…………………………………………………………………………99通塞脉片(胶囊、颗粒)………………………………………………………………………100六、补肾活血剂……………………………………………………………………………………100心宝丸…………………………………………………………………………………………100七、化瘀宽胸剂……………………………………………………………………………………101冠心苏合丸(滴丸、胶囊、软胶囊)…………………………………………………………101麝香通心滴丸……………………………………………………………………………………102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2八、化瘀通脉剂……………………………………………………………………………………103注射用血塞通(冻干)…………………………………………………………………………103灯盏细辛胶囊……………………………………………………………………………………104银杏叶胶囊(口服液、片)……………………………………………………………………104黄芪注射液……………………………………………………………………………………105九、活血消癥剂……………………………………………………………………………………106鳖甲煎丸………………………………………………………………………………………106大黄虫丸………………………………………………………………………………………106十、祛瘀化痰剂……………………………………………………………………………………107丹蒌片…………………………………………………………………………………………107醒脑再造胶囊……………………………………………………………………………………1086

目录第十三节理气剂……………………………………………………………………………………108一、疏肝解郁剂……………………………………………………………………………………109逍遥丸(颗粒、片)……………………………………………………………………………109加味逍遥丸(颗粒、片)………………………………………………………………………109越鞠丸…………………………………………………………………………………………110二、疏肝和胃剂……………………………………………………………………………………111三九胃泰胶囊(颗粒)…………………………………………………………………………111胃苏颗粒………………………………………………………………………………………111健胃愈疡片(颗粒)……………………………………………………………………………112摩罗丹…………………………………………………………………………………………112木香顺气丸(颗粒)……………………………………………………………………………113第十四节消导剂……………………………………………………………………………………114一、健脾消食剂……………………………………………………………………………………114小儿消食片(颗粒)……………………………………………………………………………114神曲消食口服液…………………………………………………………………………………115健胃消食口服液…………………………………………………………………………………115二、消食导滞剂……………………………………………………………………………………116保和丸(片、颗粒)……………………………………………………………………………116开胸顺气丸(胶囊)……………………………………………………………………………116第十五节治风剂……………………………………………………………………………………117一、疏散外风剂……………………………………………………………………………………117川芎茶调丸(散、片、颗粒)…………………………………………………………………117通天口服液……………………………………………………………………………………118二、平肝熄风剂……………………………………………………………………………………119牛黄降压丸(片、胶囊)………………………………………………………………………119松龄血脉康胶囊…………………………………………………………………………………120强力定眩片(胶囊)……………………………………………………………………………120全天麻片(胶囊)………………………………………………………………………………121头痛宁胶囊……………………………………………………………………………………121三、平肝潜阳剂……………………………………………………………………………………122平眩胶囊………………………………………………………………………………………122复方罗布麻颗粒…………………………………………………………………………………123天智颗粒………………………………………………………………………………………123四、化痰熄风剂……………………………………………………………………………………124半夏天麻丸……………………………………………………………………………………124五、化瘀祛风剂……………………………………………………………………………………124正天丸(胶囊)…………………………………………………………………………………124丹膝颗粒………………………………………………………………………………………1257

常用中成药目录川蛭通络胶囊……………………………………………………………………………………126六、养血祛风剂……………………………………………………………………………………126养血清脑丸(颗粒)……………………………………………………………………………126七、祛风通络剂……………………………………………………………………………………127华佗再造丸……………………………………………………………………………………127人参再造丸……………………………………………………………………………………128小活络丸(片)…………………………………………………………………………………129大活络丸………………………………………………………………………………………129骨龙胶囊………………………………………………………………………………………130天麻丸(片)……………………………………………………………………………………131中风回春胶囊(片、丸、颗粒)………………………………………………………………131第十六节祛湿剂……………………………………………………………………………………132一、散寒除湿剂……………………………………………………………………………………132风湿骨痛丸(胶囊)……………………………………………………………………………132复方雪莲胶囊……………………………………………………………………………………133金乌骨通胶囊……………………………………………………………………………………133威灵骨刺膏……………………………………………………………………………………134金藤清痹颗粒……………………………………………………………………………………134二、清热除湿剂……………………………………………………………………………………134二妙丸…………………………………………………………………………………………134湿热痹颗粒(片)………………………………………………………………………………135三、祛风除湿剂……………………………………………………………………………………136雷公藤多苷片……………………………………………………………………………………136雷公藤片………………………………………………………………………………………137四、化瘀祛湿剂……………………………………………………………………………………137脉络舒通颗粒(丸)……………………………………………………………………………137肾康注射液……………………………………………………………………………………138五、消肿利水剂……………………………………………………………………………………139尿毒清颗粒……………………………………………………………………………………139五苓散(片、胶囊)……………………………………………………………………………140六、清热通淋剂……………………………………………………………………………………140癃清片(胶囊)…………………………………………………………………………………140三金片(胶囊)…………………………………………………………………………………141银花泌炎灵片……………………………………………………………………………………141前列安栓………………………………………………………………………………………142七、化瘀通淋剂……………………………………………………………………………………142癃闭舒片(胶囊)………………………………………………………………………………142前列舒乐片(胶囊、颗粒)……………………………………………………………………143八、扶正祛湿剂……………………………………………………………………………………144夏荔芪胶囊……………………………………………………………………………………1448

目录普乐安片(胶囊、软胶囊)……………………………………………………………………144肾炎康复片……………………………………………………………………………………145痹祺胶囊………………………………………………………………………………………145九、化浊降脂剂……………………………………………………………………………………146血脂康胶囊……………………………………………………………………………………146荷丹片(胶囊)…………………………………………………………………………………147第二章外科用药……………………………………………………………………………………148第一节清热剂………………………………………………………………………………………148一、清利肝胆剂……………………………………………………………………………………148消炎利胆片(胶囊、颗粒、软胶囊)…………………………………………………………148胆石利通片……………………………………………………………………………………149二、清热解毒剂……………………………………………………………………………………149京万红软膏……………………………………………………………………………………149复方黄柏液涂剂…………………………………………………………………………………150生肌玉红膏……………………………………………………………………………………151龙珠软膏………………………………………………………………………………………151康复新液………………………………………………………………………………………152三、清热利湿剂……………………………………………………………………………………152马应龙麝香痔疮膏………………………………………………………………………………152肛泰栓(软膏)…………………………………………………………………………………153复方荆芥熏洗剂…………………………………………………………………………………154普济痔疮栓……………………………………………………………………………………154四、通淋消石剂……………………………………………………………………………………155排石颗粒………………………………………………………………………………………155肾石通丸(冲剂、片)…………………………………………………………………………155第二节温经理气活血散结剂………………………………………………………………………156内消瘰疬丸……………………………………………………………………………………156西黄丸(胶囊)…………………………………………………………………………………157小金丸(胶囊、片)……………………………………………………………………………157第三章肿瘤科用药…………………………………………………………………………………159一、抗肿瘤药………………………………………………………………………………………159华蟾素片(胶囊、注射液)……………………………………………………………………159参莲胶囊(颗粒)………………………………………………………………………………160慈丹胶囊………………………………………………………………………………………160复方斑蝥胶囊……………………………………………………………………………………161康莱特注射液(软胶囊)………………………………………………………………………161鸦胆子油乳注射液………………………………………………………………………………162二、肿瘤辅助用药…………………………………………………………………………………1639

常用中成药目录贞芪扶正片(胶囊、颗粒)……………………………………………………………………163参芪扶正注射液…………………………………………………………………………………163槐耳颗粒………………………………………………………………………………………164康艾注射液……………………………………………………………………………………164生白颗粒(口服液、合剂)……………………………………………………………………165第四章妇科用药……………………………………………………………………………………166第一节理血剂………………………………………………………………………………………166一、理气养血剂……………………………………………………………………………………166坤宁颗粒(口服液)……………………………………………………………………………166妇科调经片(胶囊、颗粒、滴丸)……………………………………………………………167二、活血化瘀剂……………………………………………………………………………………168桂枝茯苓丸(片、胶囊)………………………………………………………………………168益母草膏(片、胶囊、颗粒)…………………………………………………………………168丹白颗粒………………………………………………………………………………………169三、止血剂…………………………………………………………………………………………170葆宫止血颗粒……………………………………………………………………………………170断血流片(胶囊、颗粒、口服液)……………………………………………………………170第二节清热剂………………………………………………………………………………………171一、内服药…………………………………………………………………………………………171妇科千金片(胶囊)……………………………………………………………………………171妇炎消胶囊……………………………………………………………………………………172花红片(胶囊、颗粒)…………………………………………………………………………173盆炎净片(胶囊、颗粒、口服液)……………………………………………………………173二、外用药…………………………………………………………………………………………174保妇康栓………………………………………………………………………………………174康妇凝胶………………………………………………………………………………………175第三节扶正剂………………………………………………………………………………………175艾附暖宫丸……………………………………………………………………………………176月泰贴脐片……………………………………………………………………………………176乌鸡白凤丸(片、胶囊)………………………………………………………………………177定坤丹(丸)……………………………………………………………………………………177第四节消肿散结剂…………………………………………………………………………………178乳癖消片(胶囊、颗粒)………………………………………………………………………178红金消结片(胶囊)……………………………………………………………………………179第五章眼科用药……………………………………………………………………………………180第一节清热剂………………………………………………………………………………………18010目录明目上清丸(片)………………………………………………………………………………180明目蒺藜丸……………………………………………………………………………………181麝珠明目滴眼液…………………………………………………………………………………182第二节扶正剂………………………………………………………………………………………182明目地黄丸……………………………………………………………………………………182珍珠明目滴眼液…………………………………………………………………………………183芪明颗粒………………………………………………………………………………………183第三节祛瘀剂………………………………………………………………………………………184复方血栓通胶囊(颗粒、片)…………………………………………………………………184丹红化瘀口服液…………………………………………………………………………………185第六章耳鼻喉科用药………………………………………………………………………………186第一节耳病制剂……………………………………………………………………………………186耳聋左慈丸……………………………………………………………………………………186通窍耳聋丸……………………………………………………………………………………187第二节鼻病制剂……………………………………………………………………………………187鼻炎康片………………………………………………………………………………………187辛芩颗粒………………………………………………………………………………………188鼻渊舒胶囊(口服液)…………………………………………………………………………189鼻渊通窍颗粒……………………………………………………………………………………190第三节咽喉病制剂…………………………………………………………………………………190冰硼散…………………………………………………………………………………………191黄氏响声丸……………………………………………………………………………………191六神丸(胶囊)…………………………………………………………………………………192清咽滴丸………………………………………………………………………………………193小儿咽扁颗粒……………………………………………………………………………………193第四节口腔病制剂…………………………………………………………………………………194口腔溃疡散……………………………………………………………………………………194口炎清颗粒……………………………………………………………………………………195第七章骨伤科用药…………………………………………………………………………………196第一节活血化瘀剂…………………………………………………………………………………196一、内服药…………………………………………………………………………………………196跌打片(丸)……………………………………………………………………………………196跌打七厘片(散)………………………………………………………………………………197三七伤药颗粒(胶囊、片)……………………………………………………………………19711常用中成药伤科接骨片……………………………………………………………………………………198云南白药(胶囊、片)…………………………………………………………………………199沈阳红药………………………………………………………………………………………200二、外用药…………………………………………………………………………………………200云南白药酊(气雾剂、膏)……………………………………………………………………200消肿止痛酊……………………………………………………………………………………201第二节活血通络剂…………………………………………………………………………………202一、内服药…………………………………………………………………………………………202活血止痛散(胶囊、软胶囊)…………………………………………………………………202颈复康颗粒……………………………………………………………………………………202腰痹通胶囊……………………………………………………………………………………203腰痛宁胶囊……………………………………………………………………………………203归芪活血胶囊……………………………………………………………………………………204二、外用药…………………………………………………………………………………………205新型狗皮膏……………………………………………………………………………………205复方南星止痛膏…………………………………………………………………………………206骨通贴膏………………………………………………………………………………………206麝香追风止痛膏…………………………………………………………………………………207第三节补肾壮骨剂…………………………………………………………………………………208仙灵骨葆胶囊……………………………………………………………………………………208抗骨增生丸(片、胶囊、颗粒、口服液、糖浆)……………………………………………208藤黄健骨丸(片、胶囊)………………………………………………………………………209恒古骨伤愈合剂…………………………………………………………………………………209第八章皮肤科用药…………………………………………………………………………………211金蝉止痒胶囊……………………………………………………………………………………211润燥止痒胶囊……………………………………………………………………………………212消银片(胶囊、颗粒)…………………………………………………………………………212除湿止痒软膏……………………………………………………………………………………213复方青黛丸(胶囊)……………………………………………………………………………214参考目录…………………………………………………………………………………………………21512总论一、中成药的概念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制剂。

因此,作为供临床应用的中成药,不但要具备相应的药名、用法用量、规格和特定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而且要有确切的疗效、明确的适用范围、应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二、中成药的命名中成药的命名方式基本沿袭了传统方剂的命名法,包括方药特征与制剂剂型两部分内容,可以体现处方来源、药物组成、主要功效、主要病症、服药方法等,对于正确理解和使用中成药有一定的帮助,应当予以重视。中成药命名方法归纳如下。

1.以方剂的来源命名根据处方原方在书籍的命名,可知其来源出处,如局方牛黄清心丸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匮肾气丸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2.以处方组成命名以组成药物味数命名,如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为主的六味药物组成,二冬膏由天门冬和麦冬二药组成,若处方简单,则直书组成药物,如板蓝根颗粒、银黄口服液等;以主药名称命名,如良附丸、参芪丸、丁桂散等;以组成药物配比命名,如六一散,由滑石6份、甘草1份组成。

3.以中成药的功效命名如理中丸有调理中焦之功,养血安神糖浆有养血安神之效。

4.以处方组成和功效命名取主药和功效同用,如银翘解毒片以金银花、连翘为主药,具有散风解表之功;艾附暖宫丸以艾叶、香附为主药,有暖胞宫的作用。

5.以中成药的性状命名如云南白药为白色粉末,紫雪丹形如霜雪而色紫。

6.以所治疾病命名如连花清瘟胶囊、小儿惊风散等,为方便临床使用及患者选择,大量新研制药多直接采用治疗病症命名。

7.以中成药的主要成分命名如雷公藤片、雷公藤多甙片等。

8.以炮制方法、服用方法、服用剂量命名以服用剂量命名的如十滴水、九分散,是指一次服用的常用量,并提醒患者注意用量,因其常含有剧毒成分;以炮制方法命名的如十灰散、九制大黄丸等;以服用方法命名的如珠黄吹喉散、川芎茶调散等。

三、中成药的分类中成药分类各有不同目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常用中成药总论1.按中成药功用分类,便于临床应用。如解表类、止咳祛痰类、清热降火类、调肝理气类、祛暑类、开窍类、补益类等。

2.按治疗病症分类,便于临床应用。如感冒类、咳嗽类、头痛类、胃痛类、食滞类、便秘类、腹泻类、眩晕类、失眠类等。

3.按中成药剂型分类,便于经营保管。如蜜丸类、水丸类、糊丸类、散剂类、膏滋类、膏药类、药酒类、片剂类等。

4.按中成药名称笔画顺序分类,便于查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5.按各科分类,便于临床应用。如《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8年版),此书就是按各科分类的。

6.按拼音分类,便于查阅。

总之,中成药无论哪一种命名与分类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临床,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

四、中成药的剂型剂型是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也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药物必须以一定的剂型给予人体才发挥疗效。一种药物可以制备成多种剂型,但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中药剂型不仅有传统剂型,如丸、散、膏、丹、酒、露、汤、饮、胶、茶、糕、锭、线、条、棒、钉、灸、熨、糊等,还包括了现代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气雾剂、注射剂、膜剂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按物态分类按剂型的形态可将其分为液体剂型(如汤剂、酒剂、露剂、注射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固体剂型(如颗粒剂、片剂、栓剂、膜剂等)和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例如固体制剂制备时多需粉碎、混合;半固体制剂制备时多需熔化或研匀;液体制剂制备时多需溶解、搅拌。这种分类方法在制备、贮藏和运输上较为有用,但这种分类方法不能反映给药途径对剂型的要求。

(二)按制法分类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例如将用浸出方法制备的汤剂、合剂、酊剂、酒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等统称为浸出药剂,而将采用灭菌方法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剂、滴眼剂等统称为无菌制剂。此分类方法因有归纳不全等局限性,故较少应用。

(三)按分散系统分类按剂型的分散特性将剂型分为真溶液类剂型(如芳香水剂、溶液剂、甘油剂等)、胶体溶液类剂型(如胶浆剂、涂膜剂等)、乳浊液类剂型(如乳剂等)、混悬液类剂型(如合剂、洗剂、混悬剂等)。此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说明各类剂型的特点,但不能反映给药途径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

(四)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系将相同给药途径和方法的剂型列为一类,例如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有合剂、糖浆剂、颗粒剂、丸剂、片剂等;经直肠给药的剂型有灌肠剂、栓剂等;非胃肠道给药中注射给药的剂型有静脉、肌内、2

总论皮下、皮内及穴位注射剂;呼吸道给药的剂型有气雾剂、吸入剂等;皮肤给药的剂型有洗剂、搽剂、软膏剂、糊剂、涂膜剂、透皮贴膏等;黏膜给药的剂型有滴眼剂、滴鼻剂、口腔膜剂、舌下片剂、含漱剂等。这种分类方法与临床用药联系较好,能反映给药途径与方法对剂型制备的工艺要求,但同一剂型往往有多种给药途径,可能多次出现于不同分类的给药剂型中。

五、中成药的特点中成药服用时不必像汤剂那样煎煮,节省了时间,减少了麻烦,对患者来说较为方便。特别是对一些危急病症,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中成药的服用药量一般比饮片的用量要少得多,可以节约大量的药材。不同的病情可以灵活地选用中成药。中成药一般都是用于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良好的疗效,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随时购药或者作为家庭备用药。中成药的容积量小,便于运输和携带。由于中成药用药量少,价格相对便宜,因此可以减轻病人的负担。新剂型的制作有利于临床各科的应用。

总的来说,中成药具有性质稳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服用、携带、贮藏保管方便等特点。

六、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一)基本原则1.辨证用药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3.剂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4.使用剂量的确定有明确使用剂量的中成药,应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溶媒、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个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5)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3常用中成药总论(二)中成药联合用药原则1.中成药的联合使用(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

(2)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

(3)药性峻烈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

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

(2)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必须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

2.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针对具体疾病制定用药方案时,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位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

(1)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可以联合应用,给药途径相同时应分开使用。

(2)应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也应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的中西药联合使用。

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谨慎联合使用。如果中西药注射剂确需联合用药,应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2)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合配伍。

七、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方法(一)辨证应用辨证是正确使用中成药的前提,是确定立法的主要依据。立法是针对辨证的结果而确定的治疗原则,如治疗表证用汗法,热证用清法,寒证用温法,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等,依此才能有的放矢地选用中成药。

中成药设方组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中药的功效、药性和归经,并体现君、臣、佐、使的原则,因此每种中成药都有一定的组成、功效和主治范围,必须熟悉中成药的组成规律和中成药自身的功效和主治特点。根据病人表现的症状,从多种病症的综合分析中确立疾病的证候,选用相适合的药物,做到药证相符,达到辨证使用中成药的目的。例如,中医学认为感冒由于四时受邪不同,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感冒挟暑、感冒挟湿的区分,虚人外感又有气虚外感、血虚外感、阴虚外感、阳虚外感的不同,小儿感冒又有感冒挟食、感冒挟惊的不同特点,因此在选用中成药时必须对症选药,才能取得良好4

总论的治疗效果。如外感风寒者,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小青龙合剂、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桂枝合剂等;若属外感风热者,可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感冒清热冲剂、板蓝根合剂、芎菊感冒上清丸等;若属感冒挟暑者,可选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暑热感冒冲剂、连花峰茶;若感冒挟湿者,可选用九味羌活丸、保济丸;若属小儿感冒挟食挟惊者,可选用小儿至宝锭丸、九宝丸、小儿七珍丸、王氏保赤丸等;气虚外感者可选用参苏胶囊等。

中医使用中成药是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必须综合疾病证候、个体差异、气候的变化、药物的功效等诸方面因素之后才能恰当地选择使用,所以往往会出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现象。中成药有其特定的功效,但同时并非作为固定治疗某种疾病或症状的特效药,而辨证用药因证制宜。例如同为呕吐,若因暑季着凉而致者,可选用藿香正气散;若因积食内停者,可选用保和丸;若因脾胃虚弱者,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等。再如,高血压、外耳道疖肿、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膀胱炎、带状疱疹等都是西医中不同系统的疾病,但若都属于中医肝胆湿热证时,则均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治疗。所以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必须以中医辨证为依据,不能按照西医病名对号应用,更不能将某个中成药固定为治疗某种疾病的特效药。因为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对某人有效的方剂,对其他人也可能有效或无效。这就是中医强调的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的辨证用药的治疗原则。

另外,选用中成药时不能只注意到药物名称,例如误将用于筋骨痛、四肢麻木、手脚拘挛的“人参再造丸”作为补药,将驱蛔虫消积的“肥儿丸”当成滋补品。相反,如果通过对中成药组成、功效的分析掌握其性能,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则可进一步扩大治疗范围,如大黄蛰虫丸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既可用于血滞闭经,也可用于治癥瘕积聚。

总之,正确使用中成药必须按照“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原则进行选择,才能做到药证相符,提高疗效。

(二)配伍应用中成药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常需采用配伍联合应用的用药形式,其目的有四:一是为了应对复杂病情的需要,由于每种中成药的组成成分是固定的,因此其主治病证、适用范围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然而临床病情往往是十分复杂的,或表里同病,或寒热错杂,或虚实互见,或同病而兼症各异,或合病并造成数病相兼,因此,为了复杂病情的需要,必须采用配伍联合用药;二是为了增强药效的需要,中成药配伍应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能明显增强疗效;三是某些疾病在治疗方法上有特殊需要,如外科、皮肤科、五官科、骨伤科等许多疾病必须采用内服与外用两种中成药配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四是为了抑制偏性,降低毒性,以确保用药安全。

中成药配伍的应用形式,主要包括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中成药与药引子的配伍应用、中成药与汤剂的配伍应用三种形式。

1.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要符合“七情”配伍的用药规律。如将两种功效相近的中成药同用治疗一种病证,以起到增强药效的协同作用,也就是“相须”配伍,例如用附子理中丸与四神丸合用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可以明显增强温肾运脾、补火助阳、涩肠止泻的功效;又如归脾丸与人参养荣丸共用,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眩晕健忘的病证,可以明显增强益补心脾、益气养血、安神止惊的功效,这都是中成药相须为用的范例。

再有,功效不同的中成药配伍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功效,即所谓“相5

常用中成药总论使”的配伍,如治疗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常以清胃散为主药,配合导赤散同用,以引火下行,可明显增强清胃散的清胃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又如治疗咳嗽痰多、色白成块、舌苔白腻,所谓痰湿咳嗽,当以二陈丸燥湿化痰药为主药,然脾为生痰之源,常辅以平胃散同用,燥湿健脾,行气和胃,可明显增强二陈丸燥湿化痰之功。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同用,其中一种药能明显抑制或消除另一种成药的偏性或毒副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相畏”“相杀”配伍的具体应用。如治二便不通、阳实水肿,则当选用通利二便、峻下逐水的舟车丸为主药,常配合四君子丸同用,以健脾和胃、利湿消肿、固护正气、扶正祛邪,以使舟车丸峻下逐水而不伤正气;又如治妇女瘀血阻滞,癥瘕痞块,常早服破血消癥的化癥回生丹,晚服八珍益母丸或人参养荣丸,使瘀消癥散而不伤正气。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是中成药之间配伍应用的主要规律之一。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有的是为了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如外感热病,症见高热不退,烦躁口渴,斑疹吐血,舌绛不寐,属于气血两燔证,则常用白虎合剂配犀角地黄丸同用,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共收气血两清之效;又如病患五更泄及阴寒水肿,应选四神丸合济生肾气丸同用,以温阳运脾、涩肠止泻、利水消肿,显然这是为了适应数病相兼的配伍用药;再如肺病久咳,痰湿稽留,影响到脾胃运化,出现脾胃双虚的病机,根据咳痰不同性质或投以二陈丸以燥湿化痰止咳,或投以橘红丸以清热燥湿,化痰止咳,然均须配伍四君子丸或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丸,以补脾益肺。一旦脾胃强健后,生化有源,必将促进肺病的恢复,这就是根据五行生克,“培土生金”的机理,采用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以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总之,照顾兼症、兼病及按脏腑相生相克的五行学说选择中成药配伍应用,也是中成药之间配伍应用的又一规律。

有些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是因为部分疾病的治疗必须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如妇女宫冷不孕,须内服艾附暖宫丸,外贴十香暖脐膏或妇女万应膏,共奏养血调经、暖宫散寒之效;瘰疬咳痰,常须内服西黄丸、夏枯草膏,外贴化坚膏,共收化痰散结、解毒消肿之效;又火毒上攻,咽喉肿痛,可内服六神丸、喉症丸,外用冰硼散吹喉,共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又肝火上攻,目赤翳障,可内服黄连羊肝丸,外用八宝眼药点眼,共收清肝泻火、明目退翳之效。这也是中成药之间应用的另一形式。

2.中成药与药引子的配伍应用所谓药引子又称引药,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剂型的不同特点,要求患者按医生制定自备的中药饮片或辅料,经过煎煮之后配合成药或成方使用的物质。药引子的正确应用对引药入经、直达病所、提高药效、照顾兼症、扶正助气、调和药性、降低毒性、矫味矫臭、便于服用等都有着重要作用。故尤怡在《医学读书记》云:“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临床常用的药引子有生姜、姜汁、葱白、苏叶、荆芥、薄荷、菊花、芦根、西瓜、竹叶、灯心草、藕汁、萝卜汁、地黄、白茅根、玉米须、赤小豆、木瓜、金银花、红花、橘皮、牛膝、大黄、童便、小茴香、地龙、菖蒲、琥珀、酸枣仁、乌梅、人参、大枣、蜂蜜、盐、酒、醋、米汤、红糖、饴糖、梨汁、甘蔗汁、荸荠汁、麦门冬汁、竹沥水等,举不胜举,可随症加减。

3.中成药与汤剂的配伍应用中成药与汤剂配伍应用,在前人的医案中屡见不鲜,其配伍应用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采用中成药与汤剂同服,即根据病情的需要辨证施治,遣药组方,并选用所需的中成药,用煎好的汤剂来送服选定的中成药的一种配伍应用方法。一般这类中成药一是多含有贵重药材,汤剂饮片无法供应;一是多含有挥发成分,不能与汤剂同煎;一是所用药味太多,汤剂处方无法概括,如安宫牛6

总论黄丸、局方至宝丹、紫雪散、行军散、苏合香丸、十香丸及活络丹、再造丸等。如肝阳暴涨,阳升风动,气血上逆,痰火上蒙所致中风昏迷,治宜凉肝息风、辛凉开窍之法,常以羚羊角汤加减以清肝息风、育阴潜阳,同时灌服安宫牛黄丸或局方至宝丹,以清热解毒、凉开宣窍。

(2)中成药与汤剂交替使用,一般以汤剂为主要手段解决主要矛盾,交替使用一些中成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或以照顾兼症,或以扶正固本。如肝阳眩晕兼大便秘结者,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煎服,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并可交替使用当归芦荟丸以泄肝通腑,照顾兼症;又如治疗癥瘕积聚,常投以大黄、土鳖虫、水蛭、桃仁等破血消癥之剂为主,同时交替服用人参养荣丸或十全大补丸为辅,以补益气血,扶正祛邪。

(3)中成药混入汤剂中包煎同用,同样有提高药效、照顾兼症、扶正祛邪等多种目的。如治疗肺失宣降,小便不利的癃闭证,常于宣肺利尿之剂中配滋肾通关丸包煎,以加强膀胱气化;如治疗暑热烦渴,常于益气生津、清热解暑之剂中加入六一散或益元散、碧玉散包煎,以增强清热泻火、解暑除烦之功;如治痰火咳嗽,吐痰黄稠,常于清气化痰之剂中加黛蛤散包煎,以增强清肺凉肝、化痰止咳之效;再如治疗小儿遗尿常用固涩收敛缩尿之剂,气虚者加补中益气丸包煎,肾虚者加金匮肾气丸包煎,以固本缩尿。

八、中成药临床用药指导1.与患者核对药品种类和数量,根据处方明确药品的用法用量。如用药时间、用药间隔等,对特殊剂型,如栓剂、滴眼液、贴膏剂等,须特别说明使用方法。

2.注意剂量、用法。中成药的剂量一般包括重量(克)、数量(粒、片)、容量(汤匙、毫升)等,是医师通过处方传递给调剂药师所配制的药量。要特别注意含毒性成分的中成药,应严格审查其剂量。

常见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如下。

(1)含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等:玉真散、小活络丸、祛风舒筋丸、附子理中丸等。

(2)含雄黄:牛黄解毒丸、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等。

(3)含汞、朱砂等:磁朱丸、局方至宝散、蟾酥锭、牛黄解毒片;白降丹和红升丹亦可视为中成药。

(4)含铅:黑锡丹、四胜散、珍珠散、狗皮膏等外贴膏药虽含有大量的铅,但临床尚未有引起铅中毒的报道。

(5)含马钱子:九分散、舒筋散等。

(6)含巴豆、巴豆霜:七珍丸、小儿脐风散等。

(7)含蟾酥: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蟾酥锭、蟾酥丸等。

3.向患者说明中成药的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尤其是要注意特殊用药群体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儿童、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禁忌和注意事项。

4.如有联合用药的情况,向患者交代联合用药须注意的问题,如中成药和西药应相隔半小时左右服用。

5.如有特殊储存的药物提醒患者按要求储存。

6.对特殊人群,如过敏体质、妊娠妇女,应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避免发生药害事件。

7.正确交待病人用药期间的饮食“忌口”。使用中成药有时必须忌食某些食物,以免药物与食物之7

常用中成药间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如服用含人参的中成药(人参健脾丸、人参养荣丸等)不宜吃萝卜;服用含铁的中成药(磁朱丸、脑立清等)不宜喝茶、吃柿子;服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牛黄解毒片、清瘟解毒丸等)、清热泻火类中成药(牛黄上清丸、凉膈散等)不宜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如油条、羊肉、虾、洋葱、韭菜、辣椒、花椒、生姜、白酒、咖啡等;服用祛寒类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等)不宜吃寒凉的食物如鳖肉、鸭肉、驴肉、海带、紫菜、白菜、苦瓜、绿豆、西瓜等。总之,应交待病人用药期间不宜吃与药物性质相反的食物。

8.如有关于药品疗效、药品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咨询,应尽可能作答,如不确定,应在事后详查并予以回复。

8第一章内科用药第一节解表剂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或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主要用于六淫病邪侵袭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因邪气尚未深入,病势轻浅,适合使用辛散轻宣的解表剂驱逐外邪由肌表而除。

外感六淫之邪侵入机体,性质有寒热之不同,四季节变之殊,途径有肌表、肺卫之异,罹患者有体质虚实之别。故针对具体情况,解表剂则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表里双解剂和扶正解表多个类别。

中药解表剂适用于现代医学的普通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流行性感冒、胃肠型感冒等。临床上可结合辨证选用不同类型的解表剂治疗。

中药解表剂有颗粒、片、合剂、口服液、丸、胶囊、软胶囊和注射液多种剂型可供选用,临床以口服颗粒剂和片剂等应用较为普遍。

解表剂使用注意:①以取微汗透身为宜,忌大汗过汗,以免伤正;②服药后宜避风寒,汗后腠理疏松,易重感外邪;③服药后可增衣被以助出汗,但以遍身微汗出为佳;④应忌食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及药效的发挥;⑤表证未尽,而又出现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俱重者,则应表里双解。

一、辛温解表剂九味羌活丸(片、口服液、颗粒)【药物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地黄、甘草。

【功能与主治】疏风解表,散寒除湿。用于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酸痛。

【方解】方中羌活性味辛温,散风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行痹,为君药。防风辛甘微温,长于祛风胜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温燥,可发汗祛湿,二药共助君药散寒祛湿止痛,为臣药。细辛、川芎、白芷散寒祛风通痹,以止头身疼痛;黄芩、地黄清泄里热,地黄并可防辛温燥烈之品伤阴之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疏风解表、散寒除湿之效。

【临床应用】1.感冒由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症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涩;9

常用中成药第一章内科用药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2.痹病由风寒湿邪所致。症见痹痛,关节疼痛,腰膝沉痛;类风湿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1.风热感冒或湿热证慎用。

2.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与用量】丸剂: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次6~9g,每日2~3次;片剂: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次4~5片,每日2~3次;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2~3次;颗粒剂:姜汤或开水冲服,每次15g,每日2~3次。

【规格】丸剂:每丸重9g,每袋装6g,每袋装9g,每10丸重1.8g;片剂:每片重0.5g;口服液:每支装10mL;颗粒剂:每袋装15g。

感冒清热颗粒(片、胶囊)【药物组成】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芷、柴胡、薄荷、葛根、芦根、苦地丁、桔梗、苦杏仁。

【功能与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方解】方中荆芥穗、防风辛温,祛风解表散寒,为君药。紫苏叶、白芷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葛根发表解肌、清散伏热,合则解表退热,共为臣药。芦根清肺胃之热、生津止渴,苦地丁清热解毒,桔梗祛痰利咽,苦杏仁降气止咳,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之效。

【临床应用】感冒。由外感风寒或内有郁热所致。症见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1.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与环孢素A同用,可能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

【用法与用量】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咀嚼片:咀嚼后溶化吞服,每次2片,每日2次;胶囊剂:每次3粒,每日2次。

【规格】颗粒剂:每袋装12g,每袋装6g(无蔗糖),每袋装3g(含乳糖);咀嚼片:每片重1.5g;胶囊剂:每粒装0.45g。

小儿至宝丸【药物组成】紫苏叶、广藿香、羌活、薄荷、六神曲(炒)、炒山楂、炒麦芽、槟榔、茯苓、陈皮、胆南星、川贝母、炒芥子、制白附子、琥珀、冰片、朱砂、人工牛黄、天麻、钩藤、全蝎、僵蚕(炒)、蝉蜕、雄黄、滑石。

【功能与主治】疏风镇惊,化痰导滞。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泄泻。

【方解】方中紫苏叶、广藿香、羌活、薄荷疏风解表,发散风寒;六神曲、炒山楂、炒麦芽、槟榔10第一章内科用药和中消食,化积导滞;茯苓、陈皮配伍广藿香健脾和胃止呕吐;胆南星、川贝母、炒芥子、制白附子祛风化痰,利肺止咳;琥珀、冰片、朱砂、人工牛黄镇惊安神,开窍醒脑;天麻、钩藤、全蝎、僵蚕、蝉蜕平肝息风,止痉定搐;雄黄解毒定惊,滑石清热利尿。诸药合用,共奏疏风镇惊、化痰导滞之功。

【临床应用】1.风寒感冒因外感风寒,卫阳被遏所致。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咯痰,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2.乳食积滞因乳食内积,气机郁结所致。症见不思饮食,腹胀,腹痛,呕吐酸腐,大便酸臭溏薄,舌苔厚腻,脉滑数。

【注意事项】1.风热表证者慎用。

2.本品含有朱砂、雄黄,不可过量、久用。

3.忌油腻食物。

【用法与用量】每次1丸,每日2~3次。

【规格】蜜丸每丸重1.5g。

正柴胡饮胶囊【药物组成】柴胡、防风、生姜、赤芍、陈皮、甘草。

【功能与主治】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方解】方中柴胡疏散退热为君药。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生姜发汗解表,温肺止咳,二药共为臣药。赤芍散瘀止痛,陈皮理气健脾,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发散风寒、解热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感冒。由外感风寒初起所致。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无汗,咽痒,咳嗽,四肢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禁忌】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1.风热感冒慎用。

2.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用法与用量】每次2粒,每日3次。

【规格】每粒装0.3g。

葛根汤颗粒(片)【药物组成】葛根、麻黄、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生津舒经。用于风寒感冒,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咽痒,咯痰稀白,汗出,头痛身疼,项背强急不舒,苔薄白或薄白润,脉浮或脉紧。

11常用中成药第一章内科用药【方解】方中葛根解表退热,生津,升发阳气,可以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经脉失养所致的项背强痛,为君药。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温通经脉,共为臣药。白芍、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是为佐药。大枣、生姜调和脾胃,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祛风邪、生津液、缓急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感冒。由风寒袭表所致。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背强急不舒,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禁忌】运动员禁用。

【注意事项】忌服辛辣刺激性食物。

【用法与用量】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次4g,每日3次;片剂:每次6片,每天3次。

【规格】颗粒剂:每袋装4g;片剂:每片重0.4g。

二、辛凉解表剂双黄连片(胶囊、颗粒、合剂、口服液)【药物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能与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方解】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又可清解心胃之热毒,故为君药。黄芩苦寒,长于清肺热,并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连翘味苦,性微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透表达邪,长于清心火而散上焦之热,二药共为臣药。全方配合,药少而力专,共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感冒。由外感风热所致。症见发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鼻塞,流黄浊涕,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1.风寒感冒慎用。

2.服药期间忌服滋补性中药,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食物。

【用法与用量】片剂:每次4片,每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胶囊剂:每次4粒,每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颗粒剂:无糖颗粒每次5g,每日3次。6个月以下,每次1.0~1.5g;6个月~1岁,每次1.5~2.0g;1~3岁,每次2.0~2.5g;3岁以上儿童酌量或遵医嘱;含糖颗粒服用量加倍。合剂:每次10mL,每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规格】片剂:每片重0.53g;胶囊剂:每粒装0.4g;颗粒剂:每袋装5g,相当于净饮片15g,相当于净饮片30g(无蔗糖);合剂:每瓶装100mL;口服液:每支装10mL,每支装20mL。

银翘解毒丸(片、胶囊、颗粒)【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功能与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透邪,清热解毒,用量最重,为君药。薄荷、荆芥、淡豆豉辛散表12第一章内科用药邪,透热外出,为臣药。其中淡豆豉、荆芥虽为辛温解表之品,但温而不燥,又与金银花、连翘同用,温性被制约,而增强其疏散清热之力。炒牛蒡子、桔梗宣肺止咳,清利咽喉;淡竹叶甘凉轻清,以清热生津止咳,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感冒。由外感风热所致。症见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无汗,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1.本品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风寒感冒者慎用。

2.孕妇慎用。

3.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与用量】片剂:每次4片,每日2~3次;胶囊剂:每次4粒,每日2~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次15g或5g(含乳糖),每日3次,重症者加服1次。

【规格】片剂:素片每片重0.3g,薄膜衣片每片重0.52g;胶囊剂:每粒装0.4g;颗粒剂:每袋装15g,每袋装2.5g(含乳糖)。

小儿宝泰康颗粒【药物组成】连翘、地黄、滇柴胡、玄参、桑叶、浙贝母、蒲公英、南板蓝根、滇紫草、桔梗、莱菔子、甘草。

【功能与主治】解表清热,止咳化痰。用于小儿风热外感,症见发热,流涕,咳嗽,脉浮。

【方解】方中连翘清热解毒,凉散上焦风热为君药。滇柴胡、桑叶辛凉解表,疏风清热;蒲公英、南板蓝根清热凉血,解毒利咽,共为臣药。地黄、玄参、滇紫草滋阴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桔梗、浙贝母宣肺止咳,清热化痰;莱菔子既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亦可消食导滞,兼顾脾胃,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清热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解表清热、止咳化痰之功。

【临床应用】感冒。风热外感,邪郁肺卫,肺失宣降而致发热,鼻流清涕,咳嗽,咽部红肿,脉浮等;上呼吸道感染者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1.本品用于风热感冒,风寒感冒不适用,脾虚易腹泻者慎用。

2.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用法与用量】温开水冲服,周岁以内每次2.6g,1~3岁每次4g,3~12岁每次8g,每日3次。

【规格】颗粒剂:每袋装2.6g,每袋装4g,每袋装8g。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注射液)【药物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轻型肺炎、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解】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又可清解心胃之热毒,故为君药。黄13常用中成药第一章内科用药芩苦寒,长于清肺热,并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连翘味苦,性微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透表达邪,长于清心火而散上焦之热,二药共为臣药。全方配合,药少而力专,共奏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之功。

【临床应用】1.感冒由外感风热所致。症见发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鼻塞流黄浊涕,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2.咳嗽由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所致。症见咳嗽,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