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书名:
姨妈
作者:
薛明章
本章字数:
3460
更新时间:
2023-07-24 16:46:41

齐秋住院期间,国华小两口、王成都放下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顾她。

端屎、端尿、擦洗、送饭都是国华。小姨也真没白疼她,值了!

王成呢,一个人在时就拉着齐秋的手说:“你可要坚强,我咋也不能没有你。说好了的,我俩一辈子,不离不弃。等了这么多年,我不能跟你隔河相望,那不成了牛郎和织女?我可不干!”王成拉拉她的手,又亲亲她的脸,大声地说:“齐秋,你听见了吗?”这是医生说的,用亲情打动她,也许有可能唤醒她。

齐秋平时看着身体好得很,没想到突然得了个脑溢血。幸亏就医及时,不然就麻烦了。现在脱离了危险期,人虽保住了,却成了植物人。

上天有眼,好人一生平安,在国华、王成的精心护理,一遍遍的亲情感召下,齐秋终于死里逃生,慢慢地好起来了,逐渐恢复了记忆和语言功能。

“我……咋……在……这里?”齐秋醒来,第一句话就问国华。

国华告诉她:“小姨,你病了,是王成叔叔把你送过来的。那天晚上,要不是王成叔叔去看你,就出大问题了。”国华笑中带泪。

“谢谢!谢谢王成同志!”小姨看向一脸憔悴的王成。

“一家人别说两家话!跟我还客气?”王成向她扮了个鬼脸。

国华拉着小姨的手摩挲着,说:“小鬼一家子回来了,天黑就到。中平在北京开房地产走势高峰论坛会,我没敢告诉他。”

“你这孩子也真是的,他们都那么忙,咋能随便就回来呢?死不掉我,阎王爷还不要我,我长寿着呢!还没见小孙子呢?还没看够这花花世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鲍家要全家团圆,全国人民都走上富裕的道路,我才能死!”一席话,说得满病房的人哈哈大笑,说她是有学问的人。

下午六点多钟,鲍小鬼一家人下了火车,打的直接去了医院。

夏天天黑得晚,夕阳还挂在西半天,红光普照。小鬼坐在车上,不时望向窗外。一排排拔地而起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马路,环境幽雅,铺面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小鬼有点失落,说:“几年不见,老家真是大变样了。再过几年,真的找不到家了。”

妻子也赞叹不已,说:“这和哈尔滨没啥区别。”

市医院也变了样,一座座崭新大楼相互连接,电梯来回不停地运转。小鬼一顿找,才到心脑血管病房。

一见满脸病容的小姨,小鬼只嗫嚅地喊了一声“小姨”,就低垂着头不说话了。

“小鬼回来了,你工作那么忙……快坐!让小姨看看……瘦了,个子又高了,身体显得更壮实了。”小姨看着几年不见的小鬼,眼睛又红了。

小鬼的手被小姨拉着。他看着小姨的手,这双手拉着他们早起上学,给他们洗衣做饭,辛辛苦苦赚钱送他上大学……这双手的多年付出,被自己认为是理所当然。这双手多少次的靠近,被自己固执倔强地一次次推开。这双手,曾经细腻光滑,现在却苍白粗糙。

看着小姨苍白憔悴的脸,小鬼心里一酸,眼眶忍不住红了。

“你这孩子,男儿有泪不轻弹,哭啥?小姨不是好好的嘛!”小姨拍拍小鬼的手背。

小鬼哽咽着,一把抓住小姨的手,刚要说话,被小姨打断了:“孩子,别说了!小姨懂,知道你要说啥。”

国华接腔说:“小姨,你让他说。”

小鬼低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说:“小姨,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不懂事,太自私了,没有考虑你的感受,耽误了你一辈子。这些年,我也后悔,可……”

“孩子,快别说了,一切都过去了。”小姨不忍小鬼为难,赶紧打断他。

小姨紧紧拉着小鬼的手,眼睛望向小鬼身后,说:“看我,只顾和小鬼说话,把卢梅和小燕都给忘记了。”

小姨招招手,说:“小燕,快过来让奶奶看看。小燕长得真漂亮,就是一只小燕子,大大的眼睛,重重的眉毛,樱桃小嘴,面红齿白,酒窝深深,真是个美少女。国华快给小燕拿苹果,拿香蕉,对了,别忘了拿牛奶,拿酸奶。”小姨躺着也不忘了张罗。

“小姨疼孙女,都不知拿啥好了,疼得连下脚的空儿都没有了。”国华笑话着小姨。

小姨笑了:“你们小的时候,我不也是这样吗?”

看着微笑的小姨,在模糊的泪眼中,小鬼回忆着……他有一次生病,父母都上夜班去了。大概是下半夜,小鬼突然肚子疼得要命,在床上翻身打滚,叫声连天。小姨吓坏了,那时家里又没电话,没法通知姐姐、姐夫。小姨告诉国华一定要看好弟弟,给小鬼捂严实了,背起他就往厂部医院里跑。

那时天寒地冻,还下着鹅毛大雪,地上又滑。医院离家属区有好长的一段距离,路灯不亮,雪光刺眼,稍不注意,就会摔倒。小姨哪顾得了那些,一路摔了好几回。摔跤时,她宁可自己膝盖、手掌着地,也没让小鬼从背上落下来。等把小鬼背到医院时,她满脸是汗,鞋子也跑掉了一只,手脚都是血。

经检查,医生说小鬼得了急性阑尾炎,再来迟一步,就得做手术了。现在没事了,打个点滴,吃点药就行了。小姨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等护士把小姨的鞋找回来时,发现她的脚肿得不成样子,鞋都穿不进去了。小姨刚抬腿就疼得受不了,一检查,说是韧带拉伤了。

小姨慢慢挪回家里,发现国华和中平不见了。原来中平醒来,哭闹着要找小姨,咋哄都不行。国华告诉他,哥哥病了,在厂医院里,他非要去医院。

小姨回来走的是北门,姐弟俩去的是南门,恰好错过了。小姨忍着疼痛,拄着木棍,又把他们找回来,一句批评的话都没说,她能理解孩子们的心情。

小姨腿伤没有住一天的院,也没耽误做饭、送孩子们上学。

小鬼一家的到来,给小姨带来了欢喜。小鬼态度的转变,给她带来更大的欢喜:“小鬼真的长大了、成熟了,这几年的大学没白上,我也没白疼他。”齐秋的脸上一个劲地挂着笑容,顿觉身上的病好了许多,“国华,马上办手续出院。”

病房里传递着温暖,病友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你们一家真幸福!孩子们咋这么孝顺?”你一句,我一句,不停地赞叹着。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国华的手机响了,是中平从遥远的北京打来的。

“姐,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为啥不告诉我一声?”中平在电话里埋怨国华。

“你咋知道的?”国华低低问了一句。

“先不要问我咋知道的,我就问你为啥不告诉我?”中平一句接一句地追问。

国华只能解释:“中平,你听我说,真的不是不想告诉你,我们看小姨的病情稳定了,就不想打扰你了。你在北京开会,那可是高级别的会议,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想跟你说。考虑你哥能走开,我就先通知他。”

中平不依不饶:“要不是我哥告诉我,你还打算瞒我到啥时候?好了,不说了,你把电话交给姨妈。”

小姨有点内疚:“你看我这病,把全家搅得都不安生。不是不让你给中平打电话吗?咋又给他打了呢?”

“小姨,不是姐姐打的,是我刚才打的。”小鬼接过话说。

小姨接过电话说:“是中平吗?小姨不是不告诉你,放心吧!我没事,你就安心开会吧!别惦记着我,国华,你王成叔,还有你哥一家子都在,我没事了。”

“姨妈——妈,我在北京把医院给你找好了,床位都给你定下来了,马上叫司机小李去接你。是北京心脑血管医院,全国一流医院,专家都是归国的博士。”中平劝说着固执的姨妈。

“中平,我告诉你,千万不能折腾,我真的没事了!我知道你孝顺,好了,还去干啥?刚才,我还催着他们办出院手续呢!再不出院,我能急死。你王成叔的生意不做了,国华两口子不上班天天看着我,你哥一家子天天陪我们。家不要了?好了,不说了,浪费电话费,挂了吧!”对着中平,小姨一贯霸气。

小姨放下电话说:“你看我一人,把大家折腾的,都不得安生。”

小鬼说:“姨……妈,你千万不要这么说,这都是晚辈应该做的。跟你比,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这是小鬼第一回喊小姨“姨妈”,他有点激动,“昨天,我们都商量好了,等你出院,就接你去哈尔滨住一段时间,也给我们一个孝敬的机会。”

国华走近小姨说:“我们姊妹几个商议过了,等你从哈尔滨回来,就把你的婚事办了。”

国华、小鬼、卢梅看一眼王成说:“王成叔叔,你的意见如何?”

王成扫一眼齐秋说:“这要看你小姨的意见。”

齐秋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

——全书完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一句顶一万句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参磨四年的扛鼎之作。被北京五大评论家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诺贝尔获奖作家马尔克斯的作品)”,是刘震云迄今为止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这部小说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笔触始终紧贴苦难的大地和贱如草芥的底层人群,结构单纯而内容丰富,命悬一丝而荡气回肠,主人公常常走投无路而又一直勇往直前。这是当代文坛敢于直面真实的不可多得的佳作。著名评论家张颐武说,该书是刘震云“最具企图心和想象力的作品,也是他超越自我的最为坚韧的努力的成果。”我们认为该书是刘震云作品中唯一可以获奖也可以留存文学史的畅销和长销的作品。
已完结,累计29万字 | 最近更新:十

编者荐言 一句胜过千年

书名:
一句顶一万句
作者:
刘震云
本章字数:
936

本书是刘震云酝酿创作了三年的小说。也是他迄今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

小说的叙事风格类似明清的野稗日记,语句洗练,情节简洁,叙事直接,有汪曾祺和孙犁等前辈作家遗风。因而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构成言说的艺术,都能拧出作家的汗水。更为重要的是,作家唯有用此语言,才有对应和表现作品的内涵:与神对话的西方文化和人类生态,因为神的无处不在而愉悦自在。人与人之间虽说来往不多,但并不孤独;与人对话的中国文化和浮生百姓,却因为极端注重现实和儒家传统,由于其社群、地位和利益的不同,由于其人心难测和诚信缺失,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

这样的孤独体验每个国人都有;这样平视百姓、体恤灵魂、为苍生而歌的小说自五四以来却是第一部。

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的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的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出一走,延宕百年。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关系和人物结构,所有的社群组织和家庭和谐,乃至于性欲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发情欲有关。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

由此,我们忽然发现,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

这种累,犹如漫漫长夜,磨砺着我们的神经祖祖辈辈。

为了摆脱这种孤独和累,书中的人们努力制造着声响和热闹。于是喊丧,便成了书中主人公杨百顺崇拜的职业。与戏子手谈,成了县长的私宠。但这无法改变本书人物的命运。就像今天,我们的民族还在继续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一样。不管你导演了多大的场面,也不管你举行了多少个庆典。因此,阅读本书是沉重和痛苦的,它使我们在《论语》和《圣经》之间徜徉,在与神对话还是与人对话的千年思考中徘徊……

当然,阅读本书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执着和顽强。为了在精神上有所依托和慰藉,人们义无反顾地追逐“一句顶一万句”的身影,很像祖辈弯曲的脊背和那一大片脊背组成的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