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目

书名:
听朱光潜讲美学
作者:
陈云路
本章字数:
1087
更新时间:
2020-08-06 14:48:50

[1] 朱光潜.谈读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2]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朱光潜.谈文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 朱光潜.谈美书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5] 朱光潜.诗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6] 朱光潜.大美人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7] 朱光潜.谈美[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年.

[8] 朱光潜.无言之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9] 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10]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11]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12] 顾德融,朱顺龙.中国断代史系列:春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3] 庄周.庄子[M].孙通海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14] 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定.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15] 沈德潜.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16] 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00年.

[17]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8] 王国维.人间词话[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

[19] 徐中玉.意境·典型·比兴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20] 左丘明.国语[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6年.

[21] 周勋初.中国文学批评小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22] 林成西,许蓉生.白话清朝野史大观[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23] 韩非.韩非子[M].陈秉才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24] 彭莱.古代画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

[25]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26]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

本书是莱文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差异论”的代表作,基于对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恩格斯文献的深入解读,莱文试图在书中呈现马克思方法的黑格尔主义基础,为此他列举了卢卡奇、阿多诺、阿尔都塞、斯密特、伊波利特、马尔库塞、埃尔斯特、科亨等哲学家对马克思“去黑格尔化”或“重新黑格尔化”的思路与问题,在哲学史语境中通过多重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由于引证了黑格尔耶拿时期的名著、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和大量西方马克思主义著述,莱文为读者指出以黑格尔哲学为中介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文本线索,由此展开一种“不同的路径”。读者若能从唯物史观角度审慎理解书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与发展历程的独特看法,自会在鉴别中感到开卷有益。作者介绍:诺曼·莱文,1931年生,美国著名马克思学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西方马克思学界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差异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菲尼克斯国际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纽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德波夫大学教授、马里兰大学教授和纽约大学教授。</b>著有《辩证法内部的对话》《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对话》等颇有影响的学术力作。<
已完结,累计18万字 | 最近更新:十二、马克思的方法

导言

书名:
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
作者:
诺曼·莱文
本章字数:
612

我本来打算用冗长而独立的一卷容纳乔治·威·弗·黑格尔和卡尔·马克思的全部学术关系,但当研究有所进展时,我开始意识到这个主题太大,以至于一本专著根本处理不了。从1837年,即马克思撰写论黑格尔的诗《黑格尔。讽刺短诗》的日子开始,一直到他1883年去世,黑格尔始终存在于马克思心中。勾勒这两个天才横跨46年的思想共生图景,不仅需要掌握马克思的思想,而且需要掌握黑格尔哲学,而这个主题绝非一卷所能容纳的。

因此,我退回到这样的立场上来:单独出版各卷,分别考察近50年间马克思—黑格尔关系重要连接点的关键时刻。仅用一本专著来存储关于马克思—黑格尔的五花八门的资料是不可能的,我把原来一本书的设计拓展为一套系列丛书。统一于一个基本的主题,多卷本系列丛书中的每一本都将考察黑格尔—马克思关联的某一特定时期的历史。

整套丛书名叫《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读者目前手持的这本书是第一卷,其余各卷将在随后几年内出版。

本书包括三章:“黑格尔—马克思学术关系的历史编纂学”“恩格斯对黑格尔的第一次借用”"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第一次借用"。这本书的焦点是马克思,我将在下面说明为什么这个研究包括关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一章。

这个导言以五个专题的形式编排:“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借用分为两个时期”“恩格斯对黑格尔的借用分为两个时期”“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差别”“各种派别的黑格尔化马克思主义”“结语”。我将在下面的段落中分别解释每个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