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书名:
自卑与超越
作者:
阿弗雷德·阿德勒
本章字数:
10513
更新时间:
2020-08-06 15:27:18

爱情和婚姻

在德国某个地区,人们用一种古老的风俗来检验一对恋人是否适合在一起生活。在结婚典礼开始之前,新郎和新娘先被带到一片空地上,那儿已经事先有一棵被砍倒的大树。他们要用一把两端都有把手的锯子,将这棵树的树干锯成两段。由这个测验可以看出他们两人与对方合作的意愿有多高。如果他们互不信任,就会互为掣肘,而终将一事无成。如果他们中某个人想要搞一言堂,事事亲力亲为,即便另一个对他唯命是从,他们的工作也会事倍功半。他们两人都必须积极进取,必须齐心协力。这些德国农民认识到了合作是婚姻的前提条件。

如果有人问我,爱情和婚姻的意义是什么,我就会提出下面的定义,也许它并不完善:

爱情和婚姻是对异性伴侣的最无私的奉献,它通过外貌的吸引、坚定的感情和生儿育女的愿望来表达。很容易看出,爱情和婚姻是合作的一个方面—不仅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也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爱情和婚姻是为人类利益而合作的观点,给这个问题的所有方面带来了启示。即使是人人都极为重视的追求—身体的吸引力,对于人类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我经常说人类由于身体上的局限,所以没有人能够长生不老。因此维持人类生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由我们的生殖能力和吸引力的提升来繁衍后代。

在当今的时代,我们发现在所有的爱情问题中,各种纷争层出不穷。新婚的夫妇面临着这些困难,父母关心着他们,甚至整个社会都卷入他们的难题之中。因此,如果要为这问题找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我们就必须完全抛弃所有偏见。我们必须忘记所学的东西,用来排除各种干扰,展开充分而自由的讨论。

我的意思并不是要大家把爱情和婚姻当作一个完全独立的问题。个人无法用这种方式获得完全的自由。他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解决自己的问题。人类是互相联系的,个人的发展是在这个框架下完成的,同样,个人追求也必须与之相符合。这三个纽带受一系列因素的控制:第一,我们位于宇宙的某一地点,我们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第二,我们生活在同类之间,我们必须相互适应;第三,人类有两种性别,因此人类的未来依赖于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

我们不难了解如果一个人关心同伴和人类的幸福,那么他做每件事情时,都会先考虑到他人的利益。他解决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时候,也不会对别人的利益置之不顾。其实,他无须知道这么做的缘由。你如果问他,可能连他自己都不能给出科学的描述。他却在不自觉地追求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这种关切体现在他所有的活动中。

有许多人对于人类的幸福不太关心。在他们的人生观中,从来不问:“我能为人类做些什么?我要怎样才能融入整个集体呢?”他们只会问:“生活对我有什么用?它能给我什么好处?它能带给我什么?其他的人有没有替我着想?别人特别欣赏我吗?”如果一个人用这种态度对待生活,那么,他也会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爱情和婚姻问题。他会不断地问:“它能带给我什么好处?”

爱情并不是像某些心理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性是一种动力或者一种本能。但是爱情和婚姻,并不是如何满足性欲这么简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会发现我们的欲望和本能都已经变得成熟、文明而高雅。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某些欲望和倾向。为了同伴,我们学会了不去惹人讨厌。我们也学会了怎样穿着,怎样修饰自己。我们的饮食也有各种礼仪,即便感到饥肠辘辘,我们也不会狼吞虎咽而不顾礼仪。我们的各种欲望已经适应了主流文化。它体现在我们为人类幸福和社会生活所做的各种贡献上。

如果我们对爱情和婚姻也持同样的观点,就会发现,它们与人类的利益密不可分。而人类的利益是最基本的。除非我们看到这个问题整体的一致性,并把人类利益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否则讨论这个问题,例如对它的补救、改变或新的规定或者法律等,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也许我们应该不断改进它,也许我们应该为此找出更完美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之所以更完美,是因为更全面地考虑了两性关系,以及社会生活的必要性。我们的答案只要充分考虑了这些条件,所悟真理将永远经得起考验。

当我们朝着这个方向探求时,我们首先就会发现,它属于两个人的任务。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因为我们经常单打独斗,或者进行团体合作,却极少有两两合作的经历。这些新情况就造成了新的困难。如果两人从前就都对同伴感兴趣,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因为他们很容易对彼此产生兴趣。

甚至可以说,完美解决两个人合作问题的办法来自相互之间的关爱,这种兴趣要胜过关心自己。这就是爱情、婚姻成功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主张改革婚姻的意见是多么荒谬。如果彼此关注对方胜过关心自己,他们的地位就会平等。如果他们都真心付出,谁也不会在婚姻中感到压抑或者被轻视。只有双方都持有这种态度,才能谈得上平等。彼此应该致力于给对方轻松和幸福的生活。这样,两人都会有安全感,每个人都会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在这种关系中,我们发现了婚姻最基本的保障,以及幸福最基本的含义。那是一种感觉,让你觉得自己价值非凡、独一无二,配偶也离不开你,而且你各方面表现良好,是一个好同志、好伙伴。

在互相合作的关系中,夫妻双方都不会接受不平等的地位。如果其中一方想唯我独尊,压服对方,他们的生活就不会有丰硕的成果。事实上,当今很多男人,包括女人都认为男人处于领导地位,他是一家之主,就该发号施令。这就导致了很多不幸的婚姻。没有人甘心忍受地位低下的生活。同伴们必须互相平等,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生儿育女上,他们要达成一致。他们明白,当他们不打算要孩子时,是他们对人类未来做出的共同承诺。他们也要在教育问题上保持一致,问题出现时,他们就要想法解决。因为他们知道家庭不幸福的儿童经常受到惩罚,而且无法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人们对合作准备不足。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个人的成功,只强调索取,很少讲奉献。不难理解,以婚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如果缺乏合作,对他人毫不关心,就会遭遇严重的问题。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面对这种关系,还不习惯体谅另一个人的兴趣、目标、要求、愿望和志向。他们对于要面对的共同任务还没有做好准备。因此,不必对生活中的错误感到诧异。但是,我们可以以此为鉴,避免类似的错误。

没有经验就无法解决成年后的危机。人的反应总是与生活方式保持一致。婚姻的准备不是一夜完成的。在儿童的动作特征、态度、思想和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是否为成年生活做好了准备。他感情的表达方式在五六岁时就已经成型了。

从儿童的早期便能看出他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但是,不能认为他能显示出成年意义的性刺激。他正对性别形成一种社会印象,而爱情和婚姻是构成的要素。这种印象成为他日后观念的一部分。因此,他必须正确理解它们,并由此形成某种态度。当儿童表现出对异性感兴趣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时,不能把这看作一个错误、烦恼或者早熟,甚至都不应该嘲讽或笑话他。我们应该把这看成为恋爱和结婚而做的准备。对此,不要大惊小怪,而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它关乎整个人类的利益,且应该对此积极准备。这样,就可以把理想根植于孩子头脑中。日后,他们便能处事不乱、乐于奉献,成为好伙伴、好同志。他们的父母生活可能并不和谐,可是当看到孩子们发自内心、全心全意地拥护一夫一妻制时,真是发人深思。

我并不赞成父母过早对子女解释性关系,或者给孩子过分阐述。孩子对于婚姻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教育不当,孩子可能会觉得它很危险,或者自己无法处理。据我所知,在四岁到六岁过早接触成人关系的儿童,以及性早熟的孩子,都对未来的爱情充满恐惧。

身体吸引力对他们也意味着危险。因为,在正确理解两性关系的过程中,几乎不容犯错。如果等孩子稍大一些再接触这些事情,他就不会闻之色变了。帮助他的关键就在于对孩子实话实说,不回避他的问题,理解其问题的动机,以及懂得什么时候适可而止等。强迫性的和不必要的信息都能造成巨大的精神伤害。在这个生活问题上,跟别的方面一样,应该让孩子们对感兴趣的东西独立自主地学习。如果孩子与父母互相信任,孩子就不会受到伤害。他想知道的时候总会问的。一般来说,人们都有一种迷信的看法,孩子们容易受到同伴的蛊惑,而我见过的例子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孩子们并不会盲目听信伙伴所有的话,多数情况下,他们很有批判精神。如果他们不确定事情的真伪,便会寻求父母或者兄弟姊妹的意见。必须承认,在处理这些问题方面,我发现孩子比年长的人更细心、更机智。

甚至成年时期的身体吸引力也是儿童时期训练的结果。儿童关于喜爱和魅力的印象,以及对他密切接触的异性的印象,这些都是身体吸引力的最初形态。当一个男孩儿从女性家庭成员中得到某些印象后,他心仪对象的选择便受到了她们的影响。

有时候,他可能会受到艺术创造的影响。每个人都会以这种方式被完美的个人理想所吸引。此后,个人就失去了随意选择的权利,只会沿着这个学习方向前进。这种对于美的追求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们的审美意识基于健康的感觉和人类的进步。人类的功能和才华都是沿着这个方向拓展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当然无法逃避。众所周知,只有那些流芳百世的人物,那些为了人类利益及其未来艰苦奋斗的人,才是最美的。这种美让我们心驰神往。应该让他们成为孩子们效仿的榜样。

有时候,小男孩儿可能会跟母亲吵架或者小女孩儿跟父亲耍脾气(尤其在合作不紧密的家庭中经常发生),他们就是想跟家长作对。如果母亲经常打骂这个小男孩儿,虽然他很瘦弱,但又不想被别人压制,那他只会对那些性格温柔的女孩儿感兴趣。他很容易犯错,因为他会寻找自己能压服的对象,然而,不平等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有时他想证明自己很强大,他也许会挑选一个看上去很强壮的女人,可能是因为喜欢武力,也可能是想通过她来展示自己的力量。如果与母亲的矛盾非常严重,他的爱情和婚姻可能会受阻,还可能会对异性的身体吸引力丧失兴趣。这种障碍的程度有深有浅,他可能会完全拒绝异性,可能会成为变态。只有父母婚姻幸福,我们才可能会顺利成长。

儿童关于婚姻的最早印象是从父母的生活中感悟到的。所以,大部分生活的失败者来自婚姻破裂和不幸的家庭,这也不足为奇。如果父母自身都不会合作,就无法教会孩子们合作。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某人的家庭教育,以及他对家人的态度来推测他是否适合结婚。重要的是他对爱情和婚姻的准备来自何处。这一点值得注意,要知道对一个人有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环境,而是取决于他对环境的判断。他的判断可能是很有用的。他可能在父母家过得很悲惨,但是这反而会刺激他营造自己和谐的家庭生活。他可能会为婚姻积极准备。我们不能把家庭不幸作为判断标准或者将他拒之门外。

最糟糕的情况就是自私自利。如果有这种倾向,这个人就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和激情。他只想要自由和宽慰,却从不考虑如何给配偶安逸和幸福。这种想法是灾难性的,就像从马的屁股上开始给它套颈圈。然而,这只是方法上的错误,并不是罪过。面对爱情,我们不能畏缩不前或者推脱责任。犹豫不决或缺乏信心都不能赢得稳固的爱情。合作需要天长地久的决心,只有那些至死不渝、海枯石烂的婚姻才能奉为爱情和婚姻的典范。在这种坚定的信念中,包含了孕育生命、抚养孩子,并尽力教导子女成为正直善良、平等待人、勇于担当的人。美满的婚姻是培养后代的最佳方式,而婚姻就应该包含上述观点。婚姻是一种任务,有自己的规律和法则,我们不能只选择一部分,而让其他问题顺其自然。因为这会违背合作的规律。

如果把自己的责任限定在五年之内或者认为婚姻就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就不会全心付出。如果男人或者女人反复这样考虑,他们就不会为婚姻全力以赴。在生命的重大任务中,我们都不会这样“临阵脱逃”。同样,我们不能在爱情中受到过分限制。

那些热心的人建议婚姻绝对自由,这是完全错误的。这样的做法只能让即将进入婚姻殿堂的人望而却步,也会使他们产生投机取巧、敷衍塞责的想法。社会生活中存在诸多困难,即使有人态度很积极,仍然不能顺利结婚。但是,我并不建议牺牲爱情和婚姻,而应该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大家都了解爱情的特

征—忠诚可靠、全心全意、无私奉献等,如果一个人认为三心二意是稀松平常的,他就不适合结婚。如果两个人都想要自由,那么他们也就没有真正的爱情,因为这不是爱情。在爱情中,我们并不是完全自由的,我们有合作的义务。

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私人协议只会给双方带来伤害,而不会促进婚姻或人类的幸福。

我记得有一对夫妇,他们都是再婚。他们修养很好、聪明睿智,彼此都希望新的婚姻能更幸福。但是,他们认识不到第一次婚姻是怎样破裂的。两个人都认识不到自身缺乏社会兴趣,因而盲目乐观。他们自我标榜是自由的思想家,想过一种轻松的婚后生活,而不想被对方烦扰。因此,他们约定两人在生活中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但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必须信任对方。在这点上,这位丈夫显得更放荡不羁。每次回到家,他就会告诉妻子自己的同性性行为。妻子对此也饶有兴趣,并对丈夫的行为感到十分骄傲。她也很想与其他男人调情或者开始一段婚外情,但是她在迈出第一步之前就患上了广场恐惧症。她不敢独自外出,这种病症使她只得待在家里。只要她一迈出房门,就感到惊恐万分,不得不退回来。广场恐惧症使她维护着她的决定,但其意义不止于此。最后,由于她不能单独外出,她的丈夫也只好陪在她身边。由此,可以看出婚姻的自我规律怎样击溃了他们的决定。这位丈夫不再是一个自由的思想家了,因为他必须陪在妻子身边。而妻子也毫无自由可言,因为她不敢独自外出。如果这位女士想痊愈的话,她就应该更透彻地理解婚姻,其丈夫也应该把婚姻看成一种合作关系。

另外,有不少错误是在婚姻伊始就已出现。被宠坏的孩子会在自己的婚姻中觉得受到了冷落,这是因为他没有学会适应社会生活。他们可能在婚姻生活中独断专行,而其配偶会觉得受到了欺凌和禁锢,于是就开始反抗。当两个同样被宠坏的孩子结婚后,观察一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那一定会非常有趣。他们俩肯定会声称自己全心全意付出,而对方却满腹牢骚。下一步就是想办法逃避责任。其中一人为了得到更多的关爱,不惜与他人打情骂俏。

还有一些人感情不专,他们只会同时爱上两个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自由。因为他们可以在两者之间自由切换,不用对爱情负责。两个都爱就意味着谁也不管。

还有一些人会想象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完美爱情。这样,他们就沉浸在梦想中来逃避现实。理想的爱情可以用来逃避现实,因为没有人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很多男人,尤其是女人,由于个人观念的错误,会对自身的性别角色充满抵触。如果不予治疗,她们的身心都不能顺利履行婚姻的职责。这就是我说过的“男性倾慕”,这是我们过于重视男性造成的。如果孩子们对自己的性别产生怀疑,他们就会感到不安全。只要人们认为男性地位较高,不管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会羡慕男性的角色。他们会怀疑自己的执行力,过于强调男性气质,因而会对各种考验唯恐避之不及。在社会中,对自己的性别不满是普遍现象,可以说女人的性冷淡和男人的精神性阳痿中都有它的身影。处于这种情况下的男女,对于爱情、婚姻和自己的定位都会有所抵触。如果我们不真心认为男女平等,就不可能避免失败。只要它能引起任何一方心生不满,两人就无法获得婚姻上的成功。补救的办法就是普及平等思想,别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角色模棱两可。

我认为对爱情和婚姻负责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在婚前发生性关系。我发现大多数男人私下里并不喜欢对方婚前主动献身。有时候,他们认为这是放荡的表现,因此会感到十分震惊。况且,在我们的文化中,婚前就保持亲密关系会对女孩儿产生很大的压力。如果是因为害怕而不是出于勇气而结婚,这就犯了很大的错误。勇气是合作的一部分,出于恐惧而结婚就表明他们不是真想合作。选择酒鬼、地位卑微或学历很低的人做伴侣,也属于这种情况。他们害怕爱情和婚姻,而想让配偶仰慕他。

友谊是一种培养社会兴趣的方法。在友谊中,我们可以学到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挫,或者家长管教过严,又比方说,他受到孤立,没有亲朋好友的话,他就不能与他人产生共鸣。因此,他凡事就会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友谊的训练也是为结婚而做的准备。如果把游戏看作一种合作,将是很有益的。可惜的是,儿童游戏中更多的是相互竞争和争强好胜。让两个孩子共同奋斗、共同学习,创造这样的条件有很多好处。我们不应该忽视舞蹈的作用。在舞蹈中,两个人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因此让孩子学习跳舞是非常好的做法。但我指的并不是今日严格意义上的舞蹈,它们已成了一种表演,而不是一项共同的任务。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们简单易学的舞蹈,肯定会极大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在婚姻的准备阶段,另一个能给我们启示的就是职业问题。今天这个问题被放在了爱情和婚姻之前。一方或者双方必须要有份工作,这样他们才能养家糊口,因此工作也是婚姻准备的组成部分。

在与异性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勇气的大小和合作能力的高低。在追求异性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步骤及其特质,这些也与他们的生活方式一致。在其爱情特质中,我们能够看出他是否对人类未来持肯定态度,是否自信,又是否具有合作精神,或者孤芳自赏、胆小怯场,并且用这个问题折磨自己:“我演的是哪一出?他们怎么想我?”男人在追求异性时可能会小心翼翼,也可能会急躁冒进,不管怎样,他的爱情特质与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一致的,并且也是它唯一的表达方式。我们不能以某人的求婚方式判断他是否合适结婚,因为这个目标太直接了,也许他在其他方面优柔寡断。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够抓住他人格的某些迹象。

在当下的文化中(只有在这些条件下),我们通常认为男人应该大胆求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只要这种文化存在,培养男孩儿的男子汉气概就是必要的,主动出击、不能犹豫或者逃避。只要他们有社会归属感,并愿意接受考验,他们就是可塑之才。当然,也有女孩儿主动求爱的。但是,在主流社会中,她们必须矜持,她们的求爱表现在其举手投足中,包括她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和脉脉含情的眼神等。男人的方式比较简单直接,而女孩儿则比较含蓄温婉。

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对异性的吸引力是必要的,但是也应该符合人类利益的要求。如果双方真心相爱,性吸引力是不会成为问题的。如果有这种障碍,就意味着对配偶缺少兴趣。它表明这个人不再感到与对象是平等、友好的合作关系了,也不再想给对方幸福了。有时候,人们感到兴趣犹在,但感觉已逝。这种说法并不靠谱,也许是因为口是心非,也许是因为蒙昧无知,但是身体的功能是不会说谎的。如果丧失了某些功能,就证明两个人之间没有达成真正的一致。他们对彼此都失去了兴趣。至少其中一人不再想履行婚姻的义务,而要回避这个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看,人类的性欲不同于其他物种。人类的性欲是持久的,这样就保证了人类幸福的持续性。人类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繁衍生息,逐渐变得人丁兴旺、数量繁多,这就保证了人类的幸福和生存。而其他生物是靠别的方式延续生命的。例如,很多雌性动物会产下数量惊人的卵,但是大部分后代无法发育成熟,它们会因为意外或者自然条件而被毁灭,只有一部分能存活下来。

人类生存的方法也是繁衍后代。因此,你会发现那些自觉关心人类幸福的人是最可能生儿育女的。而那些对人类毫不关心的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会拒绝生育的负担。如果他们只知道索取,不讲奉献,自然不会喜欢孩子。他们只关心自己,视孩子为麻烦或累赘,只会打扰他们顾影自怜。因此,可以说繁育后代的决定是解决婚姻问题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牢记,美满的婚姻是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最好方法。

实际生活中解决爱情和婚姻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一夫一妻制。真心付出、情深意切是婚姻的内在要求,任何人都不能动摇这个基础或者设法逃避。但是婚姻总会有破裂的可能,不幸的是,我们并不能阻止它的发生。只要把它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社会任务就很容易避免了。然后,我们就千方百计地来解决这个问题。

婚姻之所以会破裂,是因为双方没有全力以赴。他们不去创造美好的婚后生活,只等着得到一些东西。此种做法,怎么能不失败?把婚姻当作天堂,纯属异想天开;把它当作浪漫的终点,无异于引火烧身。两人的关系始于婚姻,他们婚后才会面对真正的生活和服务社会的机会。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结婚是目的,是终极目标,这在我们社会里是一种很普遍的看法。大家对这种现象司空见惯,比如,在很多小说里,作者让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婚了,其实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但是好像婚姻可以圆满解决一切事情,他们仿佛已经完成了任务。

另一种重要的观点就是婚姻本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爱情的类型五花八门,但是婚姻的问题只能依靠工作、兴趣和合作才能解决。在婚姻中并没有什么奇迹。每个人对婚姻的态度就是他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某个人,才能了解这个问题。他的态度与他的追求和目标是一致的。这么多人总是想要解脱或者逃避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我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人仍然是被宠坏的孩子!这是一种危险的生活方式,这些成年的娇娃娃仍然保持着四五岁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模式:我能得到所有的东西吗?如果他们不能梦想成真,他们就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不能称心如意,活着有什么意思呢?”他们就会变得悲观,会想到死亡。这样,他们就会得病或者患上神经官能症,并且从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得出一套原则:他们的观念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要压抑自己的欲望那可真是天理不容。因为,他们的经历便是如此。如果他们得到了一时的满足,其中有些人就会觉得假如再继续胡搅蛮缠、拒不合作的话,他们能得到更多。他们不关心和谐的生活,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因此,他们不想费心劳神,也不想付出,只想满足自己的全部要求。至于婚姻,他们想要的是试验和回报,即一种同居关系:试婚随意、离婚方便。他们渴望自由和放纵的生活。如果一个人真正对另一个人感兴趣,他一定会有所表现。他必须真心实意、认真负责、忠贞不渝、诚实可靠。至少,那些没有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取得成功的人,应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错误。

如果婚姻是以不同的观点为基础的,那么孩子的利益也是必须要关注的。这是因为孩子的教育也非一帆风顺。如果夫妻吵架频繁,而把婚姻视为儿戏,如果他们不认为问题可以解决,婚姻可以继续的话,那么孩子就不会变得乐于交往。

也许有足够的理由让夫妻分道扬镳或天各一方。但这是谁决定的呢?难道可以交给那些素质低劣,对婚姻一无所知,只知道自私自利的人决定吗?他们对离婚和结婚持相同的观点:我能得到什么?这些人明显不合格。你会发现很多人离婚又再婚,如此反反复复,持续着同样的错误。那么谁来决定呢?如果婚姻出了问题,也许应该由精神科医生来决定是否应该离婚。不过,这也会出现问题。我不知道美国的情况是否也是这样,但是欧洲的精神病医生最重视个人的利益。因此,遇到这种情况,他会建议找个情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我认为他们会马上改变想法,因为这是个馊主意。除非他们知道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并了解这种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否则,不会提出这么一种方案。正因为它与其他问题互相关联,我才会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如果认为结婚可以解决个人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此,我不了解美国,但是在欧洲,如果男孩儿或者女孩儿得了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医生经常会建议他们找个情人发生关系。对于成年人,也是一样。这就把爱情和婚姻仅仅当成了专利药物,这些病人一定会失去更多。

爱情与婚姻如果能够正确处理,会表现出人格的最高境界。没有任何别的问题能比它与幸福有更紧密的联系,它是生活的真实体现。我们不能视之为琐事,也不能把它当作矫治罪犯、酗酒和神经病患的良方。神经病患者结婚之前必须先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如果这个人治愈之前已经结婚了,他必定会遇到新的危险和不幸。婚姻是很高的理想,且这项任务并不轻松,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富于创造,而多余的负担会让我们力不从心。

如果因为别的因素,婚姻也可能会误入歧途。有的人只为了金钱而结婚,也有的是因为同情,还有的因为想要别人伺候,这些理由未免太可笑了。我甚至知道一些人结婚后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困难。一个年轻人可能会在考试或工作方面遇到困难,他觉得自己很可能会失败,如果失败了,他希望能原谅自己。那么,他就会把结婚当作一个借口。

我们不应该贬低或者轻视这个问题,而应该更加重视才对。不负责任,女人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毫无疑问,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轻松。我们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是个人的反抗于事无补。尤其是在婚姻中,个人的抗议会扰乱社会关系,并打击对方的热情。只有改变整个社会的态度,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瑞丝教授是我的学生,她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百分之四十二的女孩儿希望自己是男孩儿。这就意味着她们对自己的性别不满意。当几乎一半女人既对自己的性别悲观失望,又对男性的优势地位愤愤不平时,能轻而易举解决婚姻问题吗?如果大家都认为女人低人一等,就连女性也只觉得自己是男人发泄的工具,或者她们认为身为男性就有权三妻四妾、拈花惹草的话,这个问题会轻松解决吗?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有目共睹又简单实用的结论:人类不仅仅是一夫多妻制还是一夫一妻制的问题。事实是,地球上的人类有两种性别,彼此互相联系,平等相处。我们周围的环境纷繁复杂,我们必须理出头绪,解决生活中的这三个问题。这个事实会让我们在爱情中看到人格发展的最高境界,并且让我们明白,婚姻最坚强的保障就是一夫一妻制。

已经读完最后一章啦!

全书完

90%的人强烈推荐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

当世大德、《佛陀传》作者一行禅师温柔宽容之作。你已淡忘的童年经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一生。恐惧、愤怒、悲伤、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的根源都是童年经历,而你可能还不知道!翻开本书,跟随一行禅师的脚步,一步步回到自己内在深处,拥抱、疗愈内在的小孩,与自己达成真正的和解。在《与自己和解》中,一行禅师运用佛教原理帮助你,返回内在深处,觉察内在小孩的存在,与他对话,聆听他的声音,从而达成与自己和解的目的。如此,我们不再受情绪的摆布,心中没有怨恨,也不再迁怒他人。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开始变好,我们因此懂得了爱,保有了爱。
已完结,累计6万字 | 最近更新:练习七:释放内心的情绪

穷小孩

书名: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
作者:
一行禅师
本章字数:
241

珍贵的宝石存在于宇宙的每一处,

也存在于你我之内。

我想送你一撮,亲爱的朋友。

是的,这个早上,我想送你一撮,

一撮从清晨闪烁到晚间的宝石。

我们生活的每一刻是一颗宝石,

内含天与地,

阳光与河流。

我们只需温柔地呼吸让奇迹显现:

鸟儿歌唱,花儿盛放。

这里是蓝天,这里是白云飘荡,

你的可爱的模样,你的美丽的微笑,

全都含藏在一颗宝石内。

你就是地球上最富有的人,

但表现得如贫穷的儿子。

请返回你所继承的遗产吧。

让我们互赠幸福,

学习安住在当下时刻。

让我们在自己的双臂里珍惜生命,

放下失念和绝望。

——释一行